抓住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战略带动的机遇,依托港口资源优势、滨海特色优势、浅海资源优势,秦皇岛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了一条依托海洋资源、打造经济强市的发展之路。
全力引进现代装备制造高端企业,发展港口现代重装设备生产,秦皇岛的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规模优势。
今年前三季度,秦皇岛市共完成生产总值780.6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5.9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32.8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2%、26.9%、26.0%。
秦皇岛市市委书记王三堂说:“秦皇岛市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抓住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战略带动的机遇,积极用活海洋资源,推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依托滨海特色优势做优休闲旅游经济
秦皇岛之所以名声很大,休闲经济功不可没。早在清末民国时期,这里就成了全国有名的旅游度假基地。用秦皇岛市市长朱浩文的话说:“在滨海50公里半径、1个小时车程范围内,集中了山、海、关、城、湖、温泉、湿地等类型的旅游资源,全国惟有秦皇岛一市可以拥有,这里既有大自然对秦皇岛的特殊恩赐,也有中华民族祖先留给我们后代的宝贵财富,如果我们不能把这种优势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就是愧对自然,愧对祖先。”就是出于这样的定位,秦皇岛决策者确立了“旅游立市”发展战略,按照建设“中国北方最大滨海休闲度假基地,国内最佳、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努力构建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几年来,秦皇岛按照5A级景区标准规划全市域,分类指导和整体推进全市旅游发展。连续3年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先后投资82亿元,实施了旅游景区通道综合整治、游客组织系统建设、景区基础设施改造、自助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住宿餐饮设施提升等八大重点工程共计412项,城市旅游功能不断完善。谋划和实施“旅游立市百项工程”,共7大类、200余项,凝练了旅游立市即期、近期、远期重点工作。黄金海岸体育休闲滑沙公园、北戴河森林湿地公园、南戴河国际森林体育俱乐部、浅水湾浴场、北戴河海滩恢复治理、俄罗斯游客中心,以及五星级秦皇国际酒店、君御酒店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相继建成运营。
目前,秦皇岛城市旅游配套体系和旅游功能不断完善,实现“游有保障、住有档次、吃有特色、购有去处、出行便捷”的目标,形成了滨海休闲度假、历史文化观光、山水生态游览、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休闲产品体系,构建了“旅游+文化+生态”的“大旅游”格局,叫响了“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的城市品牌,先后荣获了“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国际旅游名城”、“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市”、“中国十佳宜游城市”和“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等众多称号。今年1至10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056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6.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和19.3%。
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做强临港高端产业
无论是出于历史感情还是现实机遇,秦皇岛人对于发展港口经济都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后,秦皇岛市建设先进发达的临港产业的愿望更是异常迫切,他们根据优中选优的原则,把秦皇岛的发展方向确定在“生态旅游休闲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基地、新型港口物流基地”四个方面,并积极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城市。
在实施这个战略构想的过程中,秦皇岛市把依托天然良港优势,做强临港产业作为第一支撑重点,着重发展现代物流运输、高端装备制造、现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并让这些产业形成了比翼齐飞的发展态势。
在港口运输中,秦皇岛抓住国家实施北煤南运的战略机遇,先后完成了“煤五期”、105化工泊位,开通了3个集装箱泊位和多条国际航线,建成长途管道运输线路,使得港口2010年完成吞吐量达到2.57亿吨,较2005年增长了52%,而综合能耗却比2005年降低了16%。目前,秦皇岛港已经成为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散货运输及煤炭中转港口。截至今年11月23日,秦皇岛港已完成吞吐量2.51亿吨,可望提前一个月实现去年的全年目标。
在装备制造产业,秦皇岛以优良出海口为金字名片,全力引进现代装备制造高端企业,尽量发展港口现代重装设备生产,与兵装天威、中船重工、中铁山桥、哈电集团、中油宝世等优势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发展重装产品制造工厂,使装备制造业在这里形成了强大的规模优势:201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4亿元,增长24.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9%。其中仅中船三海关船厂一家,今年之内就可完工交付15艘船舶,载重量超过100万吨。
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秦皇岛通过与国内外高端科研和教学机构联姻,光彩服务、时代网盟、量子数据等一批项目先后落户,国际知名公司惠普、IBM和中科院计算所等相继加盟秦皇岛全力打造的“中国数谷”,使得全市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达46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截至9月末,仅秦皇岛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完成工业增加值、完成出口交货值、实现利税四项指标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92%、47.49%、81.94%和39.32%。
依托浅海资源优势做大海上生态渔业
秦皇岛不仅有宜人的气候,还有广阔的浅海滩涂,全市162.7公里海岸线上,有捕捞作业渔场1万平方公里,适宜发展养殖的浅海80万亩,滩涂5万余亩,境内山海关、北戴河、抚宁、昌黎等沿海区县均有大规模的海上养殖。近年来,全市狠抓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生态渔业、特色渔业、品牌渔业,有力推进了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引导渔民理念由“靠海养人”向“靠人养海”转变。他们一方面严格落实国家休渔、禁渔制度,严控捕捞强度,促进渔业资源恢复。2002年至今,共削减渔船1700多艘。另一方面,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要求,先后投资建设了抚宁县3万亩浅海筏式扇贝国家级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区和昌黎县5万亩省级健康生态筏式扇贝养殖示范区,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从2000年到2010年,秦皇岛市还先后投入1.66亿元开展海洋牧场建设,目前全市海洋牧场面积已达5.5万亩。市农业局组织相关专家对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海洋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宜渔种类及渔获量均增加1倍以上,多种高价值渔业资源明显聚集,海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实施品种改良和人工放流是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有效环节。近年来,秦皇岛市以中国水产科学院北戴河增殖实验站、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等科研单位为依托,通过40万立方米工厂化育苗和工厂化养殖,先后引进了美国海湾扇贝、牙鲆、大菱鲆、菊黄河豚、南美白对虾、海参、鲍鱼等30多个新品种。同时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975万元、吸引社会资金605万元投入增殖放流工作,放流各类水产苗种9亿单位以上。据有关跟踪调查,增殖放流对修复和增加海洋生物资源效果良好,投入产出比达1:15以上。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秦皇岛市2011年实现浅海滩涂养殖总面积达到72万亩,其中无公害生产面积60万亩,水产品加工产量4.2万吨,出口量2万吨,出口创汇1亿美元。海上养殖已经成为秦皇岛市的重要产业和广大渔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日前,国务院批准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表明作为该省三大沿海城市之一的秦皇岛又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朱浩文市长告诉记者,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我们在全市沿海地区实施了区域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新城市、新城区、产业聚集和人才、教育、科技力量、腹地互动、体制机制创新九大攻坚战,力求促进沿海地区实现率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