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在线云招商

承德双滦区:在转型升级中砥砺前行

时间:2016-11-22 00:00:00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

双塔山下,滦河水畔,一座天清气朗、绿色生态、富有活力的城市正在崛起。“十二五”以来,承德市双滦区坚持“文化产业立区、工业经济强区、商贸流通活区、改革开放兴区”的工作思路不动摇,突出“转型升级、开放协同、城乡统筹、率先小康”的工作主基调,围绕“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区、现代商贸物流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的功能定位,持续用力上项目、增投资,兴产业、促转型,建园区、搭平台,做城市、惠民生,优环境、强发展。全区经济总量由小变大、产业层次由低变高、生态环境由灰变绿、城市功能由弱变强,逐渐走出一条城市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城市与产业、文化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形成了“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企业兴旺”的良好局面。

转型之痛——壮士断腕,重工业区慷慨踏上转型路

已是初冬,双滦区白庙子尾矿库,一株株苍松翠柏在冷风中傲然挺立。曾经车来车往、尘土飞扬的铁选厂如今已正式关闭。而保留的厂房、新生的绿树、复清的河水则带来新的希望——未来,这里将被开发成一处风景秀美的工业旅游景点。

双滦区曾是承德市重工业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最高达85%以上。承钢公司及其主辅分离企业在该区工业经济中所占份额在70%以上,一业独大、一钢独大、一企独大。

产业结构失衡使双滦区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步伐沉重,特别是钢铁行业持续低迷为全区经济发展蒙上阴影。而黑色冶金压延业的一度火爆也给该区生态环境带来沉重负担。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座座高炉还是使该区陷入“半城煤灰半城土”的尴尬境地。因承钢而兴、围承钢而建,形成双滦区城市功能缺失。

“不转型,毋宁死。”2011年,路立营履新双滦区委书记,在对全区进行走访调研后下定决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双滦区必须摆脱对原有发展路径与发展模式的依赖,主动通过城市升级引领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以城市升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以城市升级来提升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蓄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逐渐走出一条城市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城市与产业、文化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

对于转型升级,双滦区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第一断,断在低端矿山企业。双滦区钒钛资源丰富,钒钛磁铁矿储量达到2.5亿吨,占承德市储量的2/3左右。红火时,该区拥有矿山企业40余家,撑起全区财政收入半壁江山。整合关闭这些矿山企业,阻力和压力都很大。

但区委、区政府更加清晰地看到,一些矿山采选企业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特别是开采遗留下来的大量尾矿库,不仅造成水质的污染,甚至已成为严重的安全隐患,更制约着尾矿库下游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通过整合一批、关闭一批、转型一批,如今,双滦区矿山企业仅剩3家,并全部应用新技术,实现资源集约开发利用。

第二断,断在“两高一低”产业上。双滦区固有产业大多围绕承钢公司展开,多属于结构单一、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型粗放传统工业。围绕这些传统产业上项目,可谓驾轻就熟,找上门的项目也不在少数,但双滦区委、区政府都义无反顾地拒绝了。从2013年至今,除了北汽福田汽车零部件铸造基地这个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该区基本没上新工业项目。

“项目宁缺毋滥,功成不必在我。”虽然从短期看,双滦区损失了gdp和税收,但从长远看却为双滦区转型新兴工业与文化产业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主城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型之基——重新定位,重工业区华丽转身宜居宜游之城

双塔山森林公园、滨河公园、科学发展主题公园,绿树成荫,碧水潺潺;元宝山、莲花山、大小黑山,山峦叠翠、郁郁葱葱;滦河、伊逊河、牤牛河,川流不息、波光粼粼。哈雷俱乐部、鼎盛书画院、刘昆艺术馆,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曾经“半城煤灰半城土”的重工业区,转身变成了一座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气爽路畅、城洁人和的宜居宜游宜业之城。

从省会石家庄来到双滦区工作,路立营对双滦区城市发展症结了然于胸:工业飞速发展,但城市面貌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人民群众不满意,也制约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做城市就是做产业、做民生。双滦区必须转变自身定位,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对高端要素的承载力和吸引力。”路立营提出。

经过调研论证,该区逐渐明晰了“打造新兴工业与文化产业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主城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的奋斗目标。该区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层次绿化”的思路,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路网建设、城市绿化亮化和高端住宅小区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

高水平规划,拓展城市发展牵引力。该区抢抓全市总规修编有利契机,推动“全域规划、多规合一”。在城乡规划上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对城市定位、功能布局、风貌打造实施严格的控制。统筹梯次推进包括白庙子区域、三岔口商贸物流产业园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域等大宗地块和单塔子至三岔口、三岔口至大栅子、西狮线等主要道路两侧可利用土地的综合开发。扩大城市发展空间,让城市增加人口有地居住、有地消费、有地创业。

高标准建设,提高城市发展承载力。在城市扩容的同时,双滦区同步推进道路、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城市发展,制定完善的全区基础设施管网整体规划,提升城市承载力。加强各项城市功能和配套服务的健全完善,实现每个小区都有物业服务,每个社区都有卫生服务站和便民市场,每条主要道路都设置健全合理的公交站点、停车场和公厕,每个街道都有满足居民需求的幼儿园、小学、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

高层次绿化,提高城市发展吸引力。扎实推进“增绿、养山”生态工程建设,实施人工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小流域治理5平方公里。实施见缝插绿、退路还绿、拆墙透绿等措施开展绿化建设,在居住小区、道路两侧、公园广场植树栽花种草,实现绿化全覆盖。推进园林式小区、园林式机关、园林式学校、园林式企业创建工作。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7.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1%。

如今站在双塔山上远眺,一汪汪碧水环绕,一座座休闲亭阁,一条条幽静小道,一片片绿林翠苑,尽收眼底。文明小区里,一阵阵传来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祥和温馨的气氛。

转型之要——做优产业,为城市转型引来有源之水

元宝山下,大型实景演出《康熙大典》横空出世,一举解决承德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难题。金厂沟内,荒山野岭中崛起国际物流城,“物流天下”正引领新双滦奔向蓝海。

“城市没有产业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必须实现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双滦区区长赵振清说。为此,该区通过加强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双滦区文化底蕴深厚,燕存遗迹,汉筑城垣,辽修双塔,清建行宫,享有“承德山水的精华、山庄文化的源头、五代清帝的行踪、两个王朝的背影”之美誉。但长期以来,这些文化底蕴“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如何激活双滦沉睡文化基因,成为摆在双滦决策者面前的课题。

该区把文化旅游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领军产业,聘请国内外一流的团队,围绕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来完善、调整和提升全区总体规划,做到互为依托、相互支撑、融合发展。将环元宝山、双塔山92平方公里区域,作为“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范围,构建文体休闲、文化创意、观光接待、行政商务、生态涵养、旅游度假、游憩服务七大功能板块。倾力打造与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遥相呼应、互为补充的,现代的、动态的、活化的“21世纪避暑山庄”。

截至目前,“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产业园区已集聚、培育形成了以鼎盛王朝文化创意产业园、王府世家旅游度假区、元宝山国际滑雪场、双塔山景区为主的产业集群。2015年,该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亿元;2016年,该区实施总投资292亿元的重点项目25个,年内完成投资31.3亿元。目前,该区已获评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区、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大聚集区称号。

站在承德国际物流园区制高点上放眼望去:形似凤凰的金厂沟内,一栋栋大楼气势恢弘,一座座商铺鳞次栉比、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短短3年时间,昔日河滩荒坡相望、鸡鸣犬吠相闻的小山沟,“长”出了一座总占地近5000亩,充满朝气的现代化国际商贸物流园区。

承德具有“一市连五省”的区位优势,“两环十射”高速公路网和“一环九射”铁路网的交通优势。为发挥优势,该区把现代商贸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定位,举全区之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上位的商贸物流园区。双滦区聘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做了园区整体规划,并根据迅速发展壮大的实际,先后三次进行完善和补充。成立专门的物流园区管委会统筹推进,招商引资,为企服务。

“十二五”期间,商贸物流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75个项目落户园区。晨阳汽配城、昌升现代商贸城、红星美凯龙旗舰店等项目共建成90万平方米专业市场;中东贸易平台、韩国城等电商平台等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园区已初步形成钒钛钢材、家居建材、汽配汽贸、石油储运、粮食仓储、医药物流、小商品集散、五金机械、电子商务等九大业态,已成为承德市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评为河北省十大重点物流园区,双滦区荣获全省智慧物流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智慧物流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2016年又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

转型之本——城乡一体,转型成果全面惠及城乡百姓

在双滦区,打开手机搜索wifi页面,最顶端显示了“i-shuangluan”的信号,点击进入后,输入手机号码,使用发送来的验证码即可免费登录,浏览网页、聊天非常顺畅。

双滦区把加快推进无线局域网建设作为信息惠民的有力抓手,目前已实现主城区全覆盖。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年底前建成后,可实现全区63个行政村及主干路、景区、企事业单位的全域全覆盖。

“城市转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最终的目标都是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双滦区通过实施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公共资源配置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不断做大园区经济,做优城市功能,做强服务保障,加速产城融合,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特别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城乡建设和民生事业上,实现了城乡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有力地提升了城乡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方向,以城乡空间有机统筹、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城乡生活公平等值为目标,着眼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构建城乡融合衔接的规划体系。

实现产城融合,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围绕“一区两带三园”城市总体发展格局和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发挥主城区和产业园区对周边村的吸纳、辐射和带动作用,做大城市经济,最终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加大公共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一体化。以扩大城区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为重要抓手,促进城市扩容提质。在城市扩容的同时,通过道路、供水、供电、供热等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为农民进城生活提供空间。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入手,积极开展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创建活动,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同建同治。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合理配置城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把由政府提供或主导的公共服务尽可能覆盖到所有城乡居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下力气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消除阻碍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性、政策性障碍,着力建立、完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制度,真正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十二五”期间,双滦区国民经济稳步增长。2015年,全区gdp达到97.6亿元,年均增长10.6%,人均gdp实现6.7万元,比2010年增加2万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0.2亿元,年均增长7.5%,是2010年的1.2倍。全区三次产业比由2010年的3∶80∶17调整为2.3∶70.9∶26.8,第二产业降低了9.1%,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9.8%。

有的统计人员表示:双滦区产业结构,按照目前的统计口径,承钢公司的产值是算到双滦区头上的,但税收跟双滦区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刨除承钢公司,双滦区三次产业比已由“十一五”末的6.5∶57.5∶36调整为3.6∶53.3∶43.1,第三产业比重接近一半。

“但我们不能这样算。”路立营笑着说,“双滦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我们会持之以恒,一届接着一届抓下去。”

转型,双滦在路上。成功,就在前方。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