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县百姓说他是发展食用菌带动农民实现精准脱贫的“蘑菇县长”。
他就是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党支部副书记、阜平县挂职副县长通占元。
他起草制订了15项河北省食用菌行业地方标准,对省内940余种野生菌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研发技术成果百余项,其中获4项专利、5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山区创业二等奖和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这些成果在我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食用菌产业的科技贡献率,带动我省食用菌产业总体水平步入全国前5名。
几次联系未果,近日,记者在阜平县的蘑菇大棚里找到了他。
攻坚克难、实干为民,“蘑菇专家”百余项技术带动200万农民增收致富
眼下,高温天气让许多地方食用菌停产,而张北县新地房村400多个蘑菇棚内,香菇、茶树菇、双孢菇、平菇长势良好,一辆辆运输车把刚采摘的蘑菇送往全国各地。
“以前可不是这样。”正在采菇的村民介绍,张北传统只种口蘑,由于气候原因,两年才出一季菇,量少质不优。通占元《山坝区食用菌高效生长技术体系创新研究》在坝上的推广应用,解决了跨年度生产效益低的问题,让冷凉地区实现了周年产菇,每个棚年收益2万元。
1999年,通占元从部队转业,被安置在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负责秸秆禁烧工作。工作中,通占元发现,生产食用菌不仅可以大量消耗棉籽和作物秸秆,还对土地没有任何要求,发展前景广阔。而我省食用菌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只能冬季生产。如何利用作物秸秆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通占元开始了探索。
买书籍、查资料、拜专家、访菇农。通占元利用2年时间系统调查鉴定了全省食用菌病虫害种类、对省内940余种野生菌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突破了玉米秸秆、棉秆不能规模化栽培食用菌、苦咸水不能栽培食用菌、菇棚不能周年栽培等难题。接着,他创新研发了菌袋(基料)工厂化制作、菇棚自动化控制、林菌套作、山坝区食用菌高效生产技术和现代食用菌产业经营模式,研发技术百余项,推广16个新种类,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使我省成为全国最大的错季菇产区,全省食用菌生产面积由10年前的3万亩发展到目前的30万亩,年产260万吨、产值150亿元,带动200万农民走上富裕路。
主动作为、小官大做,“蘑菇县长”一年带领3000农户脱贫
2015年9月,通占元被安排到阜平县挂职副县长,帮助发展食用菌产业。
上任后,通占元不等不靠,在摸清县情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三年建成“一核、四带、百园覆盖食用菌产业区域布局,带动10万贫困群众脱贫”的规划,即围绕阜平现代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平阳台峪产业带、大台-王林口-史家寨产业带、阜平镇城南庄产业带和天生桥龙泉关产业带,在边远乡镇建设100个覆盖园。
产业发展思路和框架搭起来了,如何落地?县里懂食用菌的少,不知道如何宣传发动、组织生产。
经验告诉通占元,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为此,他依靠自己的人脉,走访企业表明诚意,并把有意向的企业请来考察定方案。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目前已有10家龙头企业落地阜平。
为引导农户发展食用菌生产,他连续一个多月在村里宣传培训,还协助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三户联保无抵押贷款、灾害成本保险兜底,水电路财政配套系列扶持政策,为农民敢去种、有钱种打下基础。
不到一年,阜平44个百亩以上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全部建成,第一期6000亩4000万棒香菇已大量出菇,产量高、菇质优,成为市场新宠,带动3000农户、1万人,人均增收1万元,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脱贫。
心系群众、无私奉献,转业18年累计休假不足10天
妻子任利珍每次打电话,通占元不是在给农民指导,就是在企业调研。通占元给妻子打电话,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通占元的白天只属于工作。
菇农和企业的咨询电话,则不分白天黑夜,通占元总是随叫随到。
2010年3月,以棉秆为原料栽培食用菌遇到了配比问题,菇农心急如焚,而这时通占元刚刚做完肺癌手术,身体还未完全恢复,他不能坐车,就躺在车里坚持奔赴食用菌基地,先后到冀州、广宗指导菇农粉碎棉秆、配料。白天他到菇棚教菇农生产管理,晚上回宾馆整理技术参数。术后右手臂不能正常活动,通占元就口述,由同事记录整理。一个试验一个试验做,一个难关一个难关攻,终于突破了棉秆规模化栽培食用菌的技术难题。
这些年来,疾病丝毫没有影响他的“蘑菇梦”。凭着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通占元转业18年累计休假不足10天。今年4月的一个周末,阜平县下庄村村民王卫清种的蘑菇因管理不当发生了链孢霉,一个月未回家准备回家拿换洗衣物的通占元得知后,马上赶到王卫清棚内,仔细讲解链孢霉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一个月后,王卫清高兴地告诉通占元,他的头潮菇卖了3万多元。
为了让贫困群众更快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通占元去年中秋节、今年元旦都是和菇农一起过的。到阜平快一年了,回家的时间不超过20天。
采访结束已是傍晚,走出蘑菇大棚回望,蘑菇棚里错落的灯光下,依稀可以看到通占元和菇农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