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行走在威县绿色A级梨产业园区,一片片梨树生机盎然,果实累累,丰收的梨果压弯了枝条,也让广大群众品尝了收获的甘甜。2013年1月,威县对西沙河流域36万亩沙化土地,大手笔谋划建设10万亩绿色A级梨产业带,打破“一棉独大”的局面,激活了现代农业崛起新引擎。目前已引进陕西海升、河北龙集、河北国苈等龙头企业35家,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63个,发展种植大户13个,新建标准化梨园136个,发展优质梨树面积6.8万亩。
高摆位,聚集合力强推动
决策高摆位。威县县委、县政府把西沙河流域沙化土地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性举措,聘请中国农科院、河北省林业厅、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11名专家教授实地调查、专题论证,确定了建设10万亩梨产业带的构想,启动了威县“西部大开发”。
2013年初,县委、县政府聘请河北省林业厅原巡视员、正高级林业工程师曲宪忠先生,担任全县经济林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在对西沙河土质、水文、气候及市场预测等全面调研和专家论证基础上,制定了《威县西沙河流域绿色A级高效梨产业带建设规划(2013—2020年)》。按照“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河北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绿色A级高效精品梨果出口基地,倾力打造西沙河果韵生态农业观光画卷。
保障高摆位。成立以发展现代农业指挥部为中心的组织领导体系,书记、县长亲自抓;特别是借鉴抓工业园区做法,专门成立了梨产业园区管委会,统筹农业招商、土地流转、资金整合、设施配套、技术指导等工作。同时,县委、县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西沙河流域梨产业带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基地建设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工程、生态防护工程和龙头企业带动工程”为重点,制定加快农业招商、推进土地流转等扶持政策,整合扶贫、开发、水利、林业、交通、电力等涉农资金集中使用,保障梨产业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高定位,规划引领明方向
定位决定高度。威县从最开始就坚持顶层设计,做好“定位、布局、目标、品种”四项高规划。
定位规划。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绿色A级果品生产管理、集中生产布局、生产加工销售协调发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重和适地适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六项基本原则,将梨产业带定位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效精品梨果生产出口基地。
布局规划。编制了《威县西沙河流域绿色A级高效梨产业带建设规划(2013—2020年)》,涉及沿西沙河7个乡镇、99个行政村,明确建设重点为“基地建设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工程、生态防护工程和龙头带动工程”,打造西沙河果韵生态农业观光画廊。
目标规划。在科学测算和调研论证基础上,确定了到2018年梨树种植规模达到10万亩,梨果产量达到26400万公斤,果品产值达到18亿元,出口创汇4800万美元。
品种规划。综合考虑西沙河流域土质和国际国内市场等因素,确立了秋月梨、雪青梨、新梨7号、红香酥梨四个主栽品种,从一开始做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保证了未来销路。
高标准,严格要求保质量
为加快梨产业标准化生产步伐,按照国家绿色A级食品标准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000061,股吧)标准化生产建设的意见》,编制了威县绿色A级梨标准化生产“一标五规一方案”:即威县绿色A级梨果质量标准,育苗、建园、生产管理、贮藏保鲜、加工等5个技术规程和《威县绿色A级梨产业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确保梨产业园区,从企业入驻开始,经过苗木繁育、起步建园、生产管理到包装销售、贮藏加工、市场物流等,都严格执行绿色A级生产标准。在建园流程上,概括为“八大程序、三十道工序”,实现了“六统一”,即统一株行距、统一南北行、统一挖沟施肥、统一专业队嫁接、统一覆膜套管、统一流水线作业。
在品牌打造上,威县一方面开展绿色A级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一方面推进申报绿色A级梨果地理标志认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推行果品市场准入制度。成立梨产业管委会投入品监管小组,明确梨产业生产禁用肥料、农药目录。依托县社会化服务组织,梨产业园区内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业投入品直供专营商对接,签订专供责任书,实行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和违禁农资产品的流入和经营。并对进入市场的绿A级优质安全梨果,在其包装上加贴绿色标识。在现有“翠威”、“洺水果品”商标(已注册)的基础上,做好果品商标注册工作,创立名牌,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注册3-5个梨果商标。2018年争创河北省著名商标1-2个;到2020年,争创中国著名商标1-2个。
高科技,创新驱动增后劲
威县绿色A级梨产业园区,是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现为邢台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威县坚持走“科技兴果”路子,推进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后劲。
聘请高端人才。与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出台《选聘产业“首席专家”指导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聘请河北省林业厅正高级林业工程师曲宪忠为高级顾问,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联合建设河北省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县试验站。以此为基础,筹建院士工作站,提升威县梨产业发展水平。同时建立健全自己的科技支撑队伍。完善县、乡、村三级林果技术推广体系,从高等院校招录10名果树专业本科毕业生。各有关乡镇配备一名梨产业专职干部,每个标准梨园分别配备一名技术人员,形成全方位技术服务网络。
技术创新驱动。重点进行了“三个创新”:创新生产方式,推广机械整地、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等现代林业科技。创新组织形式,推行土地流转、农业招商、龙头带动、全产业链等模式,实现由过去一家一户、小打小闹向现代规模经营转变。创新生产技术,建立梨树新品种采穗圃、示范园和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保证了苗木质量和纯度,特别是探索成功杜梨苗木建园方式,当年栽植、当年嫁接、当年成活、当年成园。
高层次,龙头带动兴产业
如今,一条漂亮的景观大道串起多个大型现代化高标准梨园。行驶在公路上,车辆宛如进入梨树的海洋,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梨子,预示着今秋的丰收。
威县坚持像工业招商一样开展农业招商,出台《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陕西海升、利派尔科技、河北秋月、河北龙集、河北国苈等龙头企业35家。其中河北国苈公司、河北昊康公司、美威合作社等标准化梨园依托河北天丰集团,建设高标准梨园2500亩,目标是定位欧盟高端市场,创建绿色AA级龙头企业。同时,河北龙集农业开发公司投资2.5亿元,兴建果品贮藏加工基地,打造现代化冷链物流园,为威县梨果贮藏、加工及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且积极与陕西海升集团、北京首农集团等大型产业巨头对接,依托其企业品牌及资源优势,拓宽威县梨果通向国内外高端市场的准入通道,目前海升集团威县基地2000亩已建成。
龙头带动的不仅是产业的兴旺,同时也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拓宽了渠道。邢台秋月果品有限公司的1000亩梨园位于袁庄村,梨园的“入驻”,让该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梨园务工等方式,袁庄村的村民逐渐富裕起来,目前已有20多户村民在县城购买楼房,村里增添了100多辆私家车。村里道路宽阔,路旁绿树成荫,袁庄村也成功入选河北省“美丽乡村”。
谈起梨,该村支书郑继奎很兴奋。“我们村产的梨可是"阅兵梨"啊!”郑继奎说,2015年8月29日,威县作为革命老区,到北京阅兵村慰问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将士,送去雪青梨、秋月梨等新品种,经中国武警疾控中心食品检测室检测全部合格。
威县在发展标准化梨园种植同时,注重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施了龙集农业开发果品贮藏加工基地等项目,努力形成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在打造梨文化方面,先后注册了翠威、洺水果品等梨果商标。积极筹建中国梨博物馆,已举办首届梨花节暨奔向“梨”想迷你马拉松赛、观光采摘自行车节,适时举办梨果采摘节,申报中国梨果之乡,做足做实梨文化,推进观光旅游业协同发展。
在第18、19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威县“翠威”牌雪青梨、秋月梨、新梨7号三个新品种,连续两届分别荣获“梨王”、“金奖”、“银奖”;不仅拉动经济效益,也极大地提升了生态效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6.9%,趟出了平原县林果产业发展新路径。
高协作,全方位整合促发展
为了让梨产业有序快速发展,威县出台了农村土地流转扶持政策,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由乡镇领导组织,以村委会为主体,推行转包、出租、互换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实现了企业与村委会的直接对接;并按照土地流转规模,对受让方、转让方和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同时,积极整合农口资源,集中用于梨产业建设。县水务局对各标准梨园给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政策扶持,实施小管出流等灌溉项目;县扶贫办对扶贫村梨园,优先打井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县气象局在重点梨园主动安装十要素气候观测站;县交通局积极规划梨产业园区路网建设,已修建了一条贯穿南北长达28公里的产业路,在八支渠南岸,正在修建一条长达5.5公里的横向公路。
如今,威县绿色A级梨产业园区,是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邢台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漫步园区,忙碌的人们脸上挂着收获的喜悦,连空气中仿佛都浸润着丝丝的甘甜,一副“春天梨花吐蕊绽蕾、招蜂引蝶,秋天硕果累累、梨香诱人”画卷跃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