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在线云招商

山西农机工业,你不该是“小不点”

时间:2017-06-14 00:00:00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作者:

襄垣仁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玉米联合收割机生产线。

山西是全国农机工业起步较早的省份,曾有过生产出国内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的光荣历史。但是今天,在全国农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2300多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4300亿元的强大阵容中,我省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的数量和主营业务收入都不到全国总量的1%。

“小老树”。这是人们对生长在我省晋西北地区的小叶杨的形象称呼。由于小叶杨虽然生长的年头不短,从树龄上讲已经是棵老树,但是个头却总也长不大,看起来又像是棵小树,因此得名“小老树”。

山西是全国农机工业起步较早的省份,曾有过生产出国内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的光荣历史。但是今天,在全国农机工业飞速发展,已出现中国一拖、福田雷沃、时风集团等一大批农机巨人,在全国农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2300多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4300亿元的强大阵容中,山西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的数量和主营业务收入都不到全国总量的1%。与兄弟省份相比,山西农机工业有点像长不大的“小老树”,就是一个“小不点”。

确实长了个“小个头”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而农机工业又是装备制造业的组成部分,客观讲,山西农机工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基础条件。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多年来由于受“一煤独大”的影响,我省农机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山西农机工业在全国起步较早,但经过多年之后,并没有随着岁月的增长而“长大”,时至今日,仍然是个“小个头”。

山西农机工业的现状如何呢?省农机局开展专项调查摸底发现,我省农机工业在全国农机工业中属于“小不点”,占比不到1%。

来自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2300多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4300亿元。而我省的情况则是,农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仅有5家,主营业务收入7.7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主营业务收入都不到全国总量的1%。与全国农机工业大省强省相比,山西的差距巨大。那么,山西与中部六省相比,情况又是如何呢?在中部六省中,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河南省是将近680亿元,最低的江西省也在20亿元左右,相比之下,我省依然是老小。

山西农机工业不仅规模企业少主营业务收入低,而且企业资产也很少。省农机局在对我省48家农机制造企业实地调查后发现,48家农机企业的总资产仅为9.9亿元,平均每家0.2亿元。而山东福田雷沃国际重工有限公司和山东时风集团2015年总资产均达到60亿元以上。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更是达到90多亿元。可以看出,全省48家农机制造企业的总资产,不足中国一拖的九分之一。很显然,无论同全国还是与中部六省相比,我省农机工业的产业规模都小的可怜。

山西农机工业不仅在全国算“小个头”,就是在本身的装备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也很低,同样不到1%,也是名副其实的“小弟弟”。

省农机局专项调查摸底获悉,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农机工业企业约110多家,其中水泵工业企业为80余家,年度主营收入11亿元左右,占有份额不足全省装备制造业主营收入的1%。那么,山西农机工业主要生产哪些产品呢?产品涉及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农用运输、水利排灌、农村可再生能源等机械装备行业7大门类100多个品种。其中,水泵还好,除满足省内需求后,在国内市场还占有一定份额。除此之外,田间播种、耕地等作业机械,收获机械、加工机械等本省生产很少,产品及零部件基本由外省调入。更有拖拉机动力部分至今仍是个难以填补的空白。

“发育不良”有原因

山西农机工业为什么没有做成一个大产业,这“发育不良”的背后自然有其原因。省农机局科技外经处处长高志峰认为,归纳起来有四点:

农机工业生产规模小、产能不足是其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2769台,其中仅有417台为我省生产,占总销售量的15.1%,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企业拿走;播种机系列产品全省共销售5701台,其中我省生产的仅有2953台,占总销售量的51.8%;旋耕机全省共销售15298台,其中我省生产的仅有1344台,占总销售量的8.79%;薯类收获机全省共销售100台,其中我省生产的仅有10台,占总销售量的10%;微耕机全省共销售24276台,其中我省生产的仅7台,占总销售量的0.29%。可以看出,除播种机市场占有率保持50%以上外,薯类收获机、旋耕机和微耕机产品市场基本都由外省企业占有。

农机产品种类少、功能单一是其二。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几年我省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大致在300种以上,而我省生产产品仅100种左右,大部分由外省占领。我省农机企业生产的农机产品多以配套农机具为主,以粮食生产田间作业机械为主,主要是播种机、旋耕机、田间管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等中小型配套机具类产品,功能单一。大型、复式作业产品较少。当然,也有太谷县飞象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襄垣县仁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我省农机企业,也在积极生产2-4行的玉米收获机等大型农机,但由于整机装配所需的零部件大多由省外购买,因此也仅仅能形成小规模的组装生产能力。

农机工业水平低、设备落后是其三。我省农机工业大部分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设备比较陈旧,管理比较落后,甚至有一些企业使用的加工设备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而省外农机巨头已经实现了集团化,从数字化设计到高端制造,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全产业链条。我省农机企业还存在脱离社会化大生产,没有形成农机零部件产业集聚加工区,中间产品自制率高、零配件专业化协作水平低的问题。由此造成产品制造成本较高、质量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的被动局面。而省外农机工业发达的地区,大多已形成零部件配套市场,使其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还有就是我省拥有原创技术的企业和产品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少、能力弱是其四。首先是研发经费严重不足。从这几年看,每年省财政安排、申报的“装备引进试验”项目经费不足300万元,仅有少数几个农机企业享受到了农机项目经费的支持,仅能对少数急需的几个农机新产品进行改进、试制,大部分企业自身缺乏专门经费开展新产品试验研究,造成企业产品“仿型”多、创新少。其次是农机企业科研人员不足。由于受上述条件的影响,不少的企业越来越不注重新产品的研发生产,研发团队转为仿形、改制的土专家,导致产品档次低、同质化严重。第三是科研手段落后。省内仅有省农机研究院将IT技术引入农机研发领域,建立起了我省唯一的农机3D打印辅助制造技术实验室,大部分的研发、引进团队还是靠一支笔、一把尺、一张图板来搞设计。

其实原本该“长大”

不应该像“小老树”。山西农机工业原本是应该“长大”,也可以“长大”的。这是业内人士的观点。这个观点得到了国家加快农机化发展的大背景支持,得到了我省农机化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省情支持。

记者在省农机局了解到,为了加快农机化发展,从2004年起至今,国家已连续十三年在全国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0.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37亿元,补贴范围由2004年的全国66个县扩大到涵盖全国所有的农牧业县和所有农场。补贴机具种类由9大类18小类扩大到12大类38小类。不容置疑,国家采取的长时间大力度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强有力地拉动了农机消费市场,进而推动了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机工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中国一拖、福田雷沃、山东时风等一批农机“巨无霸”,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

沐浴政策的春风雨露,山西农机工业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理应顺势“长大”,可事实却让人遗憾。数据为证,在连续十三年的农机购置补贴中,我省共使用中央财政资金44.73亿元,省财政资金2.19亿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109.57亿元,总计用于购买农机的资金是156.49亿元。在这156.49亿元的“大蛋糕”中,山西农机工业只分得不到10亿元,拿到了一个小零头,大笔的资金拉动了外省的农机工业。没办法,省内提供不了农民需要的农机产品,肥水只能流入外人田。

再看山西农机化的发展。在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至今的十三年间,我省农机化发展可谓风生水起,成就骄人:

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优化。以2015年的数据为例,我省农用拖拉机数量达到48.8万台,配套机具达到76.8万台;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拥有量比例由2010年的1:4.1提高到2015年的1:2.7,大中型拖拉机机具配套比达到1:1.97,整个农机装备结构大大优化。

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高。2016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个百分点。其中:小麦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9.2%,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玉米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5%,并且在收获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随着农机化跨越式发展,我省各类农机化经营主体似雨后春笋,全省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近2300个,成员达到4万多人,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点、农机经销点等农机化服务组织从数量、质量与服务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乡村农机服务站(队)、机械化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机化经营主体不断成长壮大。

这一系列的成就,推动山西农机化完成了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重大跨越,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力”向“机械化”的历史性转变,开启了以机械化为重要标志的现代农业的新时代。应当说,山西农机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形成了对农机装备的巨大需求,理应拉动山西农机工业化蛹成蝶,理应拉动山西农机工业由“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然而,这一切理应却没有成为现实,而是归于遗憾。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