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温州把创新视为又一次跨越式发展新机遇,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创业之城活力迸发。
温州服装企业通过时尚发布会扩大品牌影响力。 温州市外宣办供图
无论是一个人的发展,还是一个企业的成长,乃至一个区域的崛起,都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大的趋势就是创新已成为提高全球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关键。
温州把创新视为又一次跨越式发展新机遇,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创业之城活力迸发。
让经验归零
对于服装、皮鞋、眼镜等传统产业来说,创新第一步,是要理念创新,让过去的经验和成绩统统归零。
温州商人邱光和创立的森马服饰,如今可谓家喻户晓。但事实上,森马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2年,森马遭遇行业之困。当年,森马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8.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下降37.81%。
冷静审视后,邱光和想明白了:互联网时代,决定竞争力高低的,不是渠道类型,而是能否真正做到将“我认为客户需要什么”调整为“用户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
整合提升上下游供应链,森马将上游代工供应商从六七百家削减至200多家;创新品牌管理,全面导入“360度品牌管理”;联姻国内外权威时尚设计机构……伴随着一系列创新改革,2013年开始,森马发展的重要指标成功实现“U”型反转并一路攀高:3年来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26%、11.7%、15.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8.56%、21.09%、23.16%。
面对成绩,邱光和表示,未来的森马依然会坚持归零心态。他说:“要走向美好未来,创新是森马唯一的路径,也是温州传统行业提升的唯一路径。”
用真诚引才
对于求贤若渴的温州企业家来说,如何引入高端人才、用好高端人才,是创新发展绕不过的课题。
王达武是位用人高手,正是靠着人才的支撑,才有了他的“福达”和“光达”:一家稳坐国内触头市场的头把交椅,另一家则为国内光电子浆料产业领军企业。
创办于1994年初的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家家庭作坊式小企业成长为国内第一、世界第四的现代化电接触材料企业,秉持“精”“专”的发展理念,靠质量取胜。王达武说,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才的支撑。截至目前,企业不仅拥有业内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吸引了2名教授级高工、2名高级工程师、3名博士加盟。
“光达”的发展更是一个人才集聚的过程。2010年,浙江光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专门从事高端电子浆料研发和生产。由于之前光电子浆料这一领域的技术几乎都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因此,要打赢这场硬仗,人才是关键。
在海外温商的帮助下,王达武组建了以6位博士为主的技术研发团队,其中“国千”人才3人、“省千”人才3人。“光达”现有的140多名员工中,中高级技术研发人员就有67人。
王达武与人才的合作,选择了契约模式:即达到每年的目标任务,当即兑现约定的高薪和股权激励。若完不成,则按照协议,降薪和收回股权。
截至目前,“光达”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2亿元,但累累硕果也如约而至。其中一项名为“正银主栅浆料”的专利发明,为国际首创。
“‘福达’和‘光达’的发展说明,只要做好判断和选择,温州企业是有能力引进人才、留下人才并用好人才的。”王达武说。
筑创新平台
眼下的温州,正在打造自己的“硅谷”。位于温州主城东部龙湾区、规划面积约28平方公里的浙南科技城,是温州正在建设的规模最大、主题鲜明的科技创业创新空间。
“科技创新是温州未来发展的‘华山一条路’。这条路,想走也得走,不想走也得走。既然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笃定选择创新发展之路,我们便只顾风雨兼程。”温州浙南科技城管委会主任赵典霖依然记得,温州市委主要负责人今年初在浙南科技城建设动员大会上说的这番话。
风雨兼程,不负众望。今年上半年,浙南科技城完成融资45.6亿元,累计对接项目105个,省“千人计划”产业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最近,包括创新创业新天地、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在内的8个项目集体开工,令浙南“硅谷”梦向现实迈了一大步。
“科技城定位精准、规划明晰,举全市之力共建,加上遍布全球的温商资源,未来的发展令人充满想象。”“国千”人才顾禹归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