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在线云招商

大力推进文创产业发展 漳州也有“798”

时间:2017-08-23 00:00:00  来源:网络  作者:

北京的798工厂是著名的艺术园区,众多的文化创意在此汇聚、碰撞、绽放光芒,这里是文化创意者的“天堂”。近年来,漳州不断优化服务,营造良好文创发展环境,致力让每位文创者都有属于自己的“798”,推进文创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只“萌虎”串起地域文化

捏捏、揉揉,独特吐司触感,让你释放压力,它则慢慢回弹,自然复位之后,还是一样的呆萌……

这只在马祖海手里把玩的“萌宠”名叫“虎见”(hogian),是一个解压挂件。2016年1月,微电影《虎见!福建!》推出,“虎见”首次为自己代言,凭一颗“虎头”出镜,让很多人“一见钟情”,如今点击量已超千万次。

这是历经121天拍摄,走遍全闽9个地市、13个景区,采集2138G素材,后期242个小时制作,才成就的一部7分钟影片,而幕后英雄正是马祖海和他的创作团队。

马祖海是福建黄金时代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位于龙文区,其核心创作团队伙伴都是土生土长的漳州人。异乡闯荡的沉浮、策划经验的积淀、产业转型的浪潮,让马祖海有了回漳创业的念头:创建一个大福建IP(知识产权),推广在地文化。

“福建文化类型丰富多样,如何用一个符号把不同地域的文化串起来,树立一个‘大福建’文化概念,并逐步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化?”马祖海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虎的形象最为合适。

福建自古多山丘丛林,华南虎遍行其中,古称为“大虫”,“闽”的简称由此而来,且虎与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性格契合。一次灵感,马祖海想到了“虎见”,“有老虎,又与福建谐音”,一则纪念汉人入闽,辗转颠簸,第一次见到华南虎的场景,二则取全国皆知的福建人口音“h”“f”不分的发音问题来打趣。

名字定了,形象仍在创作,两个月内前后做了20多组设计方案,最终为小孩戴虎帽、穿虎鞋的呆萌“虎见”诞生了。

形象有了,应如何推广?马祖海和团队向社会众筹拍摄福建宣传片《虎见!福建!》,用视频来解构“虎见”形象,微电影开头以“我是福建人”的乡音,唤起闽人共鸣,同时以一个台湾人的视角,介绍八闽大地的风光、人文、民俗、美食等文化。

随后,清新福建·《虎见!福建!》福建文化旅游吉祥物新闻发布会举行,“虎见”正式以福建吉祥物的形象与公众见面,这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的以省级地方文化为主题创作的吉祥物。“虎见”成为福建的“萌主”,很多人开始戏称自己是“虎见人”。

然而,马祖海知道,单靠一个“萌”字无法延续“虎见”的生命力。于是,他决定持续制作代表福建九个地市的“虎见”形象和周边文创产品,通过DIY让更多人参与开发与设计,扩大“虎见”知名度与影响力。

“卖萌,我们要做专业的。”马祖海说,团队根据福建文化特色和城市为主题,不断增添“虎见”新成员。关于“虎见”的文创产品也纷至沓来,主要以闽标志符号来整合和创意地方产品特色。比如“虎见咖茶”,以福建人下南洋将茶与咖啡融合的故事主线研发而成,获得了第三届福建最具创意文化产品优秀文化创意产品奖。还有福建各地旅游手绘地图、旅行套装、明信片、手机壳、公仔、T恤、抱枕、钟表等,以及即将上架微信表情商城的“虎见”表情包。

这一系列产品,不仅屡屡在各旅游文创赛事中获奖,亦受到网友热议与追捧。目前,在厦门曾厝垵等地已有三家“虎见福店”,在漳州影院等场所也设有“虎见”专柜,与“虎见”微店一道,有着可观的销量。

此外,《虎见!福建!》的姊妹篇《虎见!台湾!》将于近期开拍,用“虎见”寻找在台湾的福建痕迹,加深闽台交流,推广闽南文化。

一个动漫筑起“梦工厂”

“今年,我们推出的漳州特产浮宫杨梅罐头,首批上架1000件,10分钟内全部售罄。”日前,土楼梦工厂创始人曾荆阳说,能在半年内取得不错的业绩,得益于拿下了热门动漫《大鱼海棠》的IP使用权。

曾荆阳是南靖第三代养蜂人。南靖养蜂业根基深厚,上世纪80年代,全县蜂蜜出口量占全省80%以上。正冬蜜一度是县域名片,也是曾荆阳手上的“尖刀产品”。随着传统销售日渐式微,曾荆阳萌生了做蜂蜜文创类品牌的想法。但囿于蜂蜜可延伸的产品少,客户群体也仅限于蜂蜜爱好者,曾荆阳只得另寻他路。

去年年底,受到台湾文创类产品推广平台“宝岛梦工厂”的启发,曾荆阳决定打造土楼梦工厂平台和品牌。三只松鼠、百草味的成功,让他看到了零食市场的强大,曾荆阳试图用与蜂蜜搭配的休闲食品为先锋,打开土楼梦工厂的“筑梦”之路。

去年,以福建土楼为背景的情怀动漫《大鱼海棠》热播。曾荆阳拿下了《大鱼海棠》三年的IP使用权,用于其自主品牌土楼梦工厂旗下的休闲食品包装。今年1月,曾荆阳开始以微商渠道进入食品市场。热门动漫和土楼旅游“双IP”的热度,让土楼梦工厂的产品一炮而红。“二者的引流作用对梦工厂的开篇十分重要。”曾荆阳说,仅7月土楼梦工厂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80多万元。

今年,《大鱼海棠》热度逐渐减弱,让曾荆阳嗅到了一丝“危险”气息。他说:“土楼梦工厂不能只依赖热门IP,而应立足土楼这一核心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土楼文化,培育原创大IP。”

土楼梦工厂拟人化的动画形象“梦鹿”的诞生,是土楼梦工厂走向“独立”的第一步尝试。曾荆阳试图以土楼为背景,向消费者逐步展示“梦鹿”的生活场景和成长过程。并用客服扮演“梦鹿”的方式,与消费者产生互动,促发情感共鸣,增加用户粘性。

以“梦鹿”为主角的衍生品也在逐步开发。目前,“梦鹿”表情包已制作完成,即将面市。下一步,土楼梦工厂将着手制作以“梦鹿”为主角的动漫、服饰等衍生品。

现阶段,土楼梦工厂被定位为土楼旅游特产的孵化器。“我们通过严格的品质把控,筛选出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导入平台,嫁接土楼文化元素,打造自有原创IP。”曾荆阳在云水谣景区盘下了一栋方形土楼五峰楼,并将其作为土楼梦工厂的线下平台,对品牌进行加固,“我们将设立蜜蜂馆、兰花馆等主题馆,展示各自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并开放DIY体验与产品购买。”

目前,土楼梦工厂产品品类已超过20种,涵盖果蔬脆片、海鲜冻干、手工产品、罐头、肉脯等,具有闽台渊源的特色糕点丑酥,是第一个“爆款”。未来,南靖笋干、梅干、糯米酒,乃至手作工艺品,都将通过平台培育,形成具有深刻土楼烙印的公共品牌。

一面“3D墙”带来乡村旅游

夕阳的余晖洒在龙海市东泗乡松岭村,笔者和村支部书记苏俩明一起,走进这个虽说不大,却很别致的小村庄。

村庄坐落在九龙江南溪溪畔,道路穿境而过,民居分布两侧。远看平凡普通,然而随着步伐的移动,靠近才发现这里的民居很有特点——一幅幅妙趣横生的3D墙绘作品,应墙面而生,色彩缤纷、天真烂漫,载着满满的乡愁、十足的童趣,与周边秀丽的山水风光相映成趣,一公里长的道路引得游客驻足拍照留念。

“看不出来吧,其实我们村去年还是扶贫开发重点村呢。”苏俩明略带自豪地说,现在村庄干净整洁,丝毫看不到贫困村破败落后、管理缺失的影子。苏俩明介绍,村子抓住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契机,把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作为脱贫攻坚的“根基”,拓宽村道、清淤港道、建设慢步道,让道路畅通起来、河道美丽起来、村庄靓丽起来。

对于如何让摘掉脱贫帽的村子,拥有可持续的“自我造血”功能,站在3D壁画前的苏俩明谈起了他的治村“心经”。

“村子小、腹地少,但是生态环境基础好,一面靠山、一面临水,可以依托山水底色,结合文创,发展火热的乡村旅游。”那个时候,苏俩明把想法报告了乡里,并得到了肯定。

苏俩明的尝试在一开始碰到了“钉子”,因为村财本就有限,邀请专家来创作,费用太高,村民更希望用这笔钱来改善基础设施。后来,村里“另辟蹊径”,几番努力,找到了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系的师生,并与之建立校地共建关系。于是,一场名为龙海市松岭村3D创意墙画征集“山沟沟里的奇异村墙”在学院展开,为期一个半月。通过征集,共收到54份作品,此举不仅降低了成本,更是让所收集到的作品避免同质化。

就这样,村子负责提供墙面、颜料,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学子负责画笔、创意。炎炎烈日下,汗水、创意集结在“有限”的平台上,展现着无限的思绪。在半个月里,第一期17幅作品,1000平方米的3D墙绘画,以极具美感、极具想象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展现在村民和游客的面前。“现在一到周末,村子里游客就多了起来。”苏俩明说,“特别是小孩子,非常喜欢这里的画。”

村子“华丽转身”的背后,得到了更多村民的支持和响应。为了让这个创意更好的开展下去,乡、村两级正对村庄规划进行修编,而村民则默默地用行动支持着这样的文化创意,他们已渐渐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爱护起村庄环境,期待着文创工作的“二次推进”。

以墙画文创,迈出打造旅游第一步,进而以旅游带动产业发展。挂钩该村的东泗乡副乡长张伟力说:“目前,东泗乡正与漳州中旅假日旅行社对接,力图通过多方位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松岭村,让‘文创+生态’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引领800多名村民致新富、创新收。”(周志荣郭高杰林锦勇)

一座“凡窑”传播茶文化

“孩子们,准备转动轮车,我们要开始拉坯了。”近日,在漳浦首家手工陶瓷DIY基地——盘陀镇“一凡窑”陶艺工作室,一对年轻的夫妇正手把手地教孩子制陶。

这对80后伉俪正是该工作室的主人王兴虎和张玲芝。当年,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双双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源于对陶艺的共同追求,两个分别来自山东省和湖南省的年轻人于2010年走到了一起,并受聘于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任教陶艺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夫妇俩于闲暇之余不忘创作,作品获过不少省级奖项。

这些成绩的取得,大大刺激了王兴虎的创作欲望。“我不想一味地模仿,而是创作出能够融入个人思想情感而有灵魂的作品。”2015年1月,王兴虎辞掉了教学工作,打算专门从事陶艺研发和制作。

醉心于陶艺创作的王兴虎,一开始并不着急于出多少作品,而是寻找作品的精神定位。“如果作品没有思想做支撑,做再多的作品也都是没有生命力的。”王兴虎在不断的摸索中,很快就确立了“茶文化”的创作支撑点。“漳浦有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人们对茶器的尊重和喜爱激发了我创作的灵感。”因此,“一凡窑”应运而生。

起初,“一凡窑”只是几间闲置的石头房子,但富有艺术创新思维的王兴虎却把它打造成充满闽南韵味的工作室。会客茶室、展示厅、设计室、烧制区、生活区一应俱全,而且古色古香。妻子张玲芝是一个爱好花草的人,楼上楼下种满了芳香四溢的花草,俨然一个世外桃源。

找到定位的王兴虎开始茶器创作,他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捕捉灵感,设计图纸。“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整天就只琢磨着几件事:如何把书法、国画、篆刻等中国元素嵌入茶器之中;如何选择德化陶土、潮州瓷土、宜兴紫砂等不同的材质;如何烧制出融合传统和现代多重元素的陶瓷……”在思维的碰撞中,夫妇俩在工作室里一起奋斗,一件件富有文化创意的茶器作品顺利出炉。

天道酬勤。在不懈的追求和创作中,王兴虎夫妇的陶艺事业日益精进,茶器作品屡获大奖。2015年10月,取义“凤凰涅槃”的作品《凤凰焰》获第八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十佳最具创意文化产品奖”;2016年5月,取义老子《道德经》的作品《上善若水》荣获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作品评比银奖;2016年11月,融入西方元素的作品《天鹅之恋》荣获第三届福建最具创意文化产品奖……

“一凡窑”创设的手工陶瓷DIY基地也越来越受到群众喜爱,漳州、厦门等地的学生和陶瓷爱好者纷纷前来体验学习。其中,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艺术设计系与“一凡窑”签订产学研协作单位,学生每年都来上陶艺实践课。此外,“一凡窑”还受邀到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传播茶器文化创意。

不久前,“一凡窑”在国家4A级景区天福石雕园闽南文化城,开办了一家“一凡窑陶艺体验馆”。“我们的目标是把‘一凡窑’做成集研发、设计、制作、展览、销售、旅游、培训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在茶器、花器和香器等创作方面融入海丝发展大格局,推动漳州的文化产业发展。”王兴虎说。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