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尤溪县洋中镇的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许多女工在采摘一种名叫灰树花的食药两用菌。
中心管理员叶光灯说,这种菌是利用物联网技术种出来的。在监控室内,叶光灯向记者解说了这个技术:“有了这套控制系统,我坐在电脑前,就可以控制每间菇房的温度、湿度等要素,观察食用菌的适时生长情况。比如,菇房湿度低于75%时,设备就自动喷水;高于85%时,就会自动停水。50多间菇房,我一个人通过电脑就可全部观察到。即使没留意到某个菇房的异常变化,系统也会自动报警,并通过手机提醒。”
这就是科技的魔力!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兴农工作。按照市委书记邓本元就推进三明农科院加快发展提出的“研为本、商为桥、人为要”和“打造全国一流的科研院所”的要求,我市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市和千亿现代农业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千亿现代农业产业,从推进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组织科技攻关、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构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养农业科技型人才等方面入手,运用科学技术,以解决“三农”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使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科技引擎为三明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推进种业科技创新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8月26日,市政府与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种公司是我国唯一一家以农作物种子为主营业务的“育、繁、推一体化”央属企业。按照合作协议,我市将致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杂交水稻种业产业基地,做大做强现代农作物种业,大力提升三明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进现代农业迅猛发展。
水稻、莲子、食用菌等种业领域,我市有独特优势。我市注重加强具有地方特色农林作物和种质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利用,不断培育新品种,支持种业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和种子种苗生产技术攻关,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全面提高现代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六三种业公司申报的“杂交水稻商业化育种技术体系建设”和光华百斯特公司申报的“优质瘦肉型猪新品系和配套系选育及其产业化”两个项目,被列入省科技重大专项“农业良种选育及集约化种养技术研究与示范”,共获项目经费1000万元,这是我市企业首次独立承担省科技重大专题项目。这个专题项目首席专家由市农科院院长许旭明担任,它打破了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均由省内高校、科研单位人员担任的惯例。
破解农作物良种选育难题,是我市科技兴农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农科院通过建立农作物创新选育平台,在“十二五”期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25个,其中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杂交水稻品种3个,“利用三明显性核不育为载体转导水稻目的基因的育种方法”荣获国家发明专利;选育黄瓜、辣椒等蔬菜新品种4个,向广大农户推广面积近20万亩。
除此之外,我市还通过与省科技部门共建农作物良种选育平台,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高新技术手段与常规技术有机结合,开展农作物良种选育,极大地提高了优良品种选育效率,通过一批农作物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不断优化和丰富我市农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人说,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算是发挥了最大的效益。如何转化呢?
我市通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推进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壮大发展;通过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示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现代农业不断发展。
“十二五”以来,我市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技术水平高的先进技术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培育了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专项行动共引进农业新品种34个,示范新技术、新工艺11项,有4项成果获得奖励,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2个。明溪县、大田县、三元区、建宁县获批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将乐县、清流县、宁化县、建宁县被列入省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专项行动的实施,使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过程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过程。据统计,专项行动先后吸收近10万农民直接参与项目建设,辐射带动农民10多万人。试点县有94名科技特派员参与了项目实施,共建立信息支撑、科技培训等平台38个,推进建立了各类农民协会、农民技术合作组织68个,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13期,培训人数达1.57万人。
养羊是我市农民增收项目之一。今年8月份,随着“肉羊舍饲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课题通过专家的评审,养殖户将改肉羊传统的散养放牧,为舍饲规模化养殖模式,这个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这个课题成果,在我市已开始示范推广,成效明显。
科荟种业独家研发的水稻恢复系闽恢3301配制的系列品种,代表了福建水稻育种的最新成果,成为全省水稻种业的领军者。今年种子销售额5000多万元,位居全省第一,带动泰宁县2000多户农户制种,户均增收1万多元。
应用高、精、尖的科技成果,是我市科技兴农的主力军。同时,我市也特别重视发展实用的兴农科技,如现在烟农使用的起垄机、烟苗打叶机,还有建宁莲农使用的莲子剥壳机……这些实用技术省工、省力、省成本,又提高了效率,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
“我市立足现有优势与基础,突出特色,从重点产业入手,从龙头企业突破,通过实施科技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对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尤其是以农业重点产业的‘五新’推广、农业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为切入点,先后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3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6项,争取省级以上科技经费4000多万元。一大批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为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平台,使先进技术成果为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有效推动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市科技局农业科科长吴翠蓉说。
构筑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创建于1961年的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具有国家、省、市农业科技服务和创新平台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成为我市科技兴农的“领头雁”。与该院类似,发挥引领作用的科技平台或主体,在我市已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校地合作平台、农作物创新选育平台、三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台湾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信息服务等平台建设,逐步形成我市强有力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特别是在具备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重点实验室,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目前,“福建省竹人造板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家涉农企业研发中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科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设立的“福建省生物基食品与日化添加剂企业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全市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大幅度提高,水稻、林竹、建莲、食用菌、果蔬等优势农业产业科技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十二五”以来,全市共有8项农业科研成果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10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的广适强优势优异种质明恢63”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兴农的一大进步。“三明农业信息网”、“三明市星火信息网”、“永安市星火科技服务热线12396”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已在广大农村发挥越来越大的科技指导作用。他们为农民提供了丰富、实用、便捷、及时、有效的信息,热心服务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当前,科技兴农正以强劲的引擎之力,应用于生产,实惠于农民,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