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在线云招商

创新驱动,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

时间:2017-06-18 00:00:00  来源:网络  作者:

“五天盛会、常年对接”的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搭建“项目、技术、资本、人才”对接平台,以市场为导向有效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着力构建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15年来,“6·18”平台共征集推介科技项目成果10多万项,促进4万多项成果在福建转化落地,带动社会投资5000多亿元。通过这个平台,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迅速壮大,一批主导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加快改造,一批高成长的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南方制药跻身“创新层”

上月,新三板创新层首次年度调级,南方制药成功“保级”。

2014年10月,南方制药成为三明市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公司被众多投资机构看好,共吸引14家做市商为我们提供做市报价服务,华兴创投带动旗下两家投资公司增资扩股,银行授信额度也从最初的1000万元增至1亿元。”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平山表示。

南方制药的吸引力,源自其创新实力。

在地处闽北山区的明溪县,南方制药正在开展世界前沿抗癌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合成生产。

这种药物俗称“格列卫”,是全球第一个获得批准的靶向口服抗癌药物,不但能有针对性地杀灭发生病变的细胞,还能抑制其转移扩散。但长期以来,国内“格列卫”用药全靠进口,价格昂贵。

2012年,抢在“格列卫”国际专利的保护期到期之际,南方制药与并购的上海百灵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攻克了国外技术壁垒,成功研制出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原料药。

当年“6·18”,双方正式对外宣布,“一种甲磺酸伊马替尼合成方法”已获得国际PCT专利,南方制药获得独家开发权和国际专利授权。

项目获得了“6·18”项目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扶持。目前已完成投资1335万元,建成一条年产量5000公斤的生产线,正在进行临床实验,预计2019年将批量上市。

据悉,当前进口的瑞士“格列卫”每瓶售价在2.5万元左右,而中国“格列卫”的价格将只是其十分之一左右。这项专利成果量产后,将走出国门,给全世界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多年来,借助“6·18”平台,南方制药持续围绕抗肿瘤药物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省林科院、平潭发展合作,成功选育出含量达万分之八十的南方红豆杉,含量增加了30%;与匈牙利洛特斯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对接,进一步提升从红豆杉提取紫杉醇的技术。“之前我们每年要进口红豆杉1000万美元,去年已全部实现自产,明年可转为出口。”刘平山说。

三维码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今年“6·18”,两项三维码项目应用将令人耳目一新:

家里燃气瓶状况如何,打开手机就能“码”上知道。三维码燃气安全大数据管理平台,可通过使用三维码超高频电子标签,为每只钢瓶建一个“身份证”,扫一扫用气卡,就能读取燃气充装单位、时间、重量、钢瓶状况、气瓶具体位置等关键数据。一旦触发事件,比如钢瓶阀门发生泄漏,手机会同步接到安全警报信号,情况严重时则会自动报警。

同时,这些信息连通管理中心数据库,能有效整治燃气使用市场无证经营、违法充装现象。

农产品的“前世今生”,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一目了然。三维码“一带一路”农产品防伪溯源平台,可快速追溯商品的品种、产地、种植环境等关键信息。比如,为每只红富士苹果粘贴一个三维码防伪标签,这只苹果的生产基地名称、基地VR实景,品种、产量、物流信息等就能够通过手机全程追溯,国外消费者还可使用中英文翻译一键转换文字。每张标签背后都有一串独立的数据编号,并上传至国家物品编号中心实行备案,从源头上进行管控。

“‘码’时代的来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三维码更将带来颠覆性的行业变革。”三维码创始人、三维码(厦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陈绳旭说。

三维码是一项可以把图像、文字、logo编成可被自动识别的全新编码技术,与传统二维码相比,不仅具备了可视化易传播的优势,还将信息存储量提高到5倍,同时也更具安全性,在民生和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去年“6·18”,这一全球首创的新兴科技正式推向市场就一炮走红,签下多家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已拥有1200万个人用户、上万企业用户,其中包括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近期,三维码科技更是利好频传:获得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和“6·18”产业基金投资入股,成为拥有国资参股背景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联合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共同制定三维码行业福建省地方标准正式立项;成立全球范围内首个专业从事编码领域应用开发的博士后工作站。

“我们正申请国家三维码标准,目标是把三维码做成世界标准,改变全球编码行业格局。”陈绳旭表示,“有资金和人才的支撑,我们将加速布局全产业链,抢占万亿市场。”

永恒能源增添“动力源”

自己不花钱,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福建达利食品公司完成技改,锅炉热效率由70%以下提升至88%以上,年节约标煤3000多吨,节约成本350万元,不仅保证了企业生产运行所需的热能供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气排放浓度都大大降低。

作为我省第一家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减排专业运营商,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为达利食品、柒牌服装、兴业皮革等13家企业完成了燃煤锅炉更新改造,年节约标煤13.75万吨。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永恒能源的‘钻头’能够持续发力,正是源自‘6·18’。”公司董事长张誉铧表示。

2010年,美籍华人张誉铧引入“合同能源管理与合同减排管理”的国际先进模式,带领团队落户晋江。采用德国先进的工业供热系统,配备专业队伍,为用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等一整套服务的节能减排改造,并从客户的节能效益中收取投资回报。

“零风险、零投资”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欢迎。然而,由于先期投资大、回收期长,永恒能源得掏出大把的真金白银来做技改,资金是个拦路虎。

幸运的是,2012年“6·18”,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我省首批2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成立。永恒能源带着“一种工业锅炉(窑炉)节能减排新技术”首次参会,即获得新成立的福建红桥新能源创投基金等投资2000万元参股。资本实力增强,企业顺利签下一个个大单。

通过“6·18”平台,永恒能源持续对接新项目,推出的自主研发的高效节能粉体低氮燃烧除尘脱硫工业锅炉系统,排放量大大低于国家标准;与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合作,共同攻克福建无烟煤清洁燃烧难题。企业先后被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评为“节能服务产业最具成长性企业”和“节能服务产业创新企业”。

“创投基金点燃新兴产业创业新时代。这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大,民资不敢投,政府参股的引导基金有效带动了民间资本投资热情,有力推动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泉州市红桥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火炉说。至2015年底,规模2.51亿元的红桥新能源已按期完成全部投资,共投资企业项目10个,带动社会投资30多亿元。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