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收入。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将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问题视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秉持“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的福建烟草商业系统深入贯彻中央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反哺农业的精神,充分发挥行业体制机制优势,扶持、服务闽西北山区“三农”发展,深入探索农民增收途径,稳步推进农民增收工作。
夯实基础产业扶贫助增收
六月,长汀县濯田镇放眼望去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经过土地整理后的田块方正平整,在千工陂持续灌溉下,当地特产的槟榔芋和新插的秧苗长势都十分喜人,丰收在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濯田镇东山村支部书记钟家顺亲眼见证了十几年来烟基建设带来的变化:“原来田块小,路不通,种地全部靠人工。现在有了机耕路,土地整理后田块也变宽了,全部机械化作业,劳动强度降低了不说,成本也比人工作业降了许多!”
像东山村这样受益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减工降本促进农民增收的例子在福建比比皆是:
长汀县濯田镇横田村贫困户吴金水,2003年第一次种烟,没有经验技术,种烟面积小,一年下来赚不了几个钱。之后,他开始外出务工,但收入微薄且极不稳定,一度是村里的贫困户。
“2016年,龙岩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挂钩帮扶横田村后,烟草站加强对我技术帮扶,联系信贷部门协调贷款,我开始规模化种植烤烟,与村书记合股种烟51.5亩,收入分红8万多元。靠着种烟,我们家成功脱贫,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他说,“有技术才有收入,我现在已经积累了种烟的经验技术。这两年我盖起两层半的新房,还买了摩托车、起垄机和培土机。今年我种了30亩,还买了设备,成本降低了,收入能超13万元。”
2005年,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烟基建设要求,结合福建雨水较多、山多地少的气候及地势特点,以“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为标准,把农田水利设施、田间机耕路和密集式烤房作为建设重点,截至2016年,全省行业共投入建设资金60.88亿元,完成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3万个,建成水渠和机耕路两个“一万公里”,土地整理4万亩,建成密集式烤房7.1万座,受益基本烟田300万亩,极大提高了福建烟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烟基建设中的烟水配套工程重点是改善农田设施,把水源引到田间地头,解决农田灌溉问题。而如果源头没水,配套做得再好也没水到田间。福建虽然雨量充沛,但季节性缺水严重。很多土地属于“望天田”,旱季需要上山找水、四处打井、引水买水,甚至有些地方会为了争夺水源产生冲突。
从2012年开始,福建省局(公司)大力开展水源工程建设,助力三农,促进烟区经济发展、改善烟农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烟叶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截至2017年5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复函同意福建省烟草援建水源工程项目39个,援建资金23.34亿元,受益农田面积达47万亩,受益人口近百万人。目前,25个项目已经建设完工。
长汀县副县长詹可聪介绍说,长汀有5个烟草援建水源工程,援建资金2.03亿元,可解决近3.8万亩农田灌溉及8万多人饮用水问题。新桥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说,因为农业生产更有保障,这几年返乡农民和利用耕地创业的老百姓明显多起来了,“除了传统的烤烟种植,莲花、莲子、水果玉米这些经济作物都发展起来了,像铁皮石斛这样高价值的作物也敢种了”。2010年,新桥镇年人均纯收入4750元,2016年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该工作人员认为,“烟草的基础建设反哺了整个农业”。
目前长汀县屏风背、村头坑、石门溪、余陂四座水库已基本完工,很快可以下闸蓄水投入使用。詹可聪对水库及配套产业项目带动长汀烤烟提质增效,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充满期待:“到时候就真正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系得住乡愁了!”詹可聪似乎已经能看见建设生态新农村诗一样的美好前景。
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促增收
曹胜金,沙县虬江街道曹元村“好烟稻家庭农场”负责人,土生土长的沙县人,他没外出做“沙县小吃”,留下来当农民一样致富。
2014年年初,三明市、沙县两级政府充分利用土地流转顺畅的优势,鼓励农民创办家庭农场。曹胜金就是趁着这股“东风”,于当年4月和妻子创办了“好烟稻”家庭农场,确定了“规模化种植、农场式经营、专业化服务、综合性效益”的生产经营模式。3年来,“好烟稻”家庭农场种烟面积稳定在115亩,水稻及烟后稻370亩,年均总收入达107万元。
“以前凡事都亲力亲为,现在有了稳定的规模,我更注重通过科学管理来增加收益,真正把家庭农场的规模效应发挥出来,同时带动更多人和我一样富起来。”在曹胜金看来,能够把周边富余的村民劳动力利用起来,同时,也让乡亲们创收,皆大欢喜。
沙县是著名的“沙县小吃”发源地,全县总人口26万,常年外出从事小吃经营的人数近8万,劳力外流严重。2009年起,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助力当地政府土地流转,建设职业烟农队伍,争取政府支持,在户籍、信贷、子女就学、医保社保、种烟补助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引进周边种烟县的高素质烟农;同时,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生产技术指导、物资供应服务以及技改、物资补贴等生产扶持。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烟农由此逐渐形成。
“原来烟农队伍很不稳定,一年要换掉三分之二。职业化烟农形成一定规模以后,每年烟农变动只有5%。”沙县县局(分公司)副经理林伟杰介绍说。
借县政府鼓励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沙县县局(分公司)积极探索“烟叶家庭农场+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的烟叶生产组织经营新模式。对烟叶家庭农场提供差异化扶持,如种植计划倾斜、物资扶持、合作社优先、专业化服务、优先购买农机具等。
家庭农场具有较好规模基础,再引入企业化管理、强化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施行精益生产,农民的日子当然越来越好。来自尤溪的烟农陈启辉2015年注册“启辉家庭农场”,流转土地80亩,种烟60亩,年收入可达40多万元。沙县本地烟农曹胜金注册“好烟稻家庭农场”后,种烟面积稳定在115亩,水稻及烟后稻370亩,拥有植保机、收割机等农机具36套,烤房8座,机库房1100平方米,每年纯收入近40万元。不但他自己富起来了,烟叶规模种植后的劳动集中环节还能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增收。2015年1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凌成兴到沙县夏茂走访职业烟农、参观家庭农场后,高兴地发出了“越看越高兴,越看越兴奋,越看越踏实”的赞叹。
据了解,福建是全国重点烟叶产区之一,烟叶产区分布在龙岩、三明、南平市28个县(市、区)。烟叶产业在农民增收、地方增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福建全省种烟农户4.59万户,种植面积75.53万亩,预计收购烟叶216.9万担,实现烟农售烟收入31.2亿元,户均收入6.8万元,实现烟叶税6.8亿元。
产业延伸多元经营拓增收
在今年4月底召开的全国烟农增收工作现场会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杨培森强调,要培育烟农增收新动能,在挖掘主业增收潜力的基础上,坚持烟农自愿、市场导向、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多元经营产业体系。
烟叶生产是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是烟农收入来源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烟农收益,投入最少、最高效的方式莫过于引导烟农在烟叶生产农闲季节,利用烟叶生产设施设备发展多种经营,如结合“烟—稻”种植模式引导烟后稻制种,利用育苗大棚种植食用菌、蔬菜,利用烤房进行农产品、中药材烘干。
在南平武夷山,烟农邱世华形容自己现在的状态是“收时不用等秋来,‘瓜果满园’喜常在”。“2015年,除了4.5万元卖烟的纯收入,我还参与合作社木耳种植1万袋,轻轻松松多赚了1万多块钱。今年,我计划与其他烟农一起承包烤房种植6万袋竹耳,粗略估算,有近10万元的利润呢!”他说。
本不是农忙的时节,却还能“瓜果满园”,得益于利用烟叶生产设施开展多元经营,把烤烟生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烟农增收的途径。近年来,福建烟草商业系统在引导烟农发展多种经营、促进烟农增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南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为例,他们针对烟叶生产季节性较强、设施设备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的特点,从2015年起,以烟农增收为目标应用设施设备开展多元化经营探索,对烤房及育苗设施的开发应用进行了大量探索研究。
在开发设施应用功能方面,南平市局(公司)利用密集式烤房进行稻谷、木耳、笋干等农产品烘干。烤房烘干稻谷成本较人工晒制可降低50%左右,且烤后稻谷湿度控制更均匀,稻谷质量更好。
与此同时,南平市局(公司)还以武夷山开泰烟农专业合作社为试点探索食用菌生产经营,实行“管理在社、种植在户”:烟农与合作社签订生产协议,合作社根据合同计划量统一生产制作菌棒并销售给烟农,烟农购回菌棒后进行栽培种植,产出的干木耳由合作社按质量代收代销。
以武夷山为例,这里拥有育苗工场2个、固定育苗大棚52个、密集式烤房1843座。由于烟叶生产的季节性较强,大部分设施在每年烟叶生产结束后处于闲置状态。
2015年,经过诸多探索研究,南平市局(公司)确立了“烟叶+木耳”为经营模式,以武夷山开泰烟农专业合作社为试点,综合利用烟叶生产设施设备,实现烟农全年循环生产的多元化经营拓增收的路径探索。
之所以选择食用菌项目,南平市局(公司)烟叶生产设施设备综合利用项目负责人练烨晶介绍说,最重要的原因是黑木耳与烟叶在生产季节上几乎是无缝衔接的:黑木耳从接种到采摘生产过程主要是8月至次年3月;而烟叶生产中,烟农真正的田间管理是从3月开始,到7月烘烤结束,8至9月交售烟叶。整个生产周期与木耳正好错开,既可以实现生产互补,又可以充分利用烤房设备。
此外,合作社为了顺利推进项目,在2015年项目开展之初,就召开社员大会成立了多元化经营项目部,正式确立了黑木耳为主要开发经营品种,一批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管理者被纳入合作社从事多元化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同时纳入许多像邱世华这样有多年食用菌种植经验的烟农作为技术指导。开泰烟农专业合作社于去年12月荣获国家烟草专卖局“行业示范社”称号。
探索食用菌种植,帮助烟农增收,南平市局(公司)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但他们是第一个创建品牌并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创建品牌、打造产业链是为了让项目更持续,市场稳定了种植才会稳定。”南平市局(公司)副经理谢廷鑫说。南平市局(公司)选择与已经拥有一定知名度和口碑的福建烟草多元化企业海晟连锁公司合作,促进食用菌产品持续、稳定销售。在食用菌经营的物流和销售环节上,南平市局(公司)同样利用了行业的资源优势,将木耳配送纳入卷烟物流配送体系,并通过海晟连锁公司销售木耳产品。
这份实实在在的增收让烟农十分信服。“(合作社)价格比市场高,没有中间环节,收益有保障。”邱世华2016年参与合作社木耳种植1万筒,收入3.05万元,纯利润1.05万元,比当地常规木耳种植户高出10%左右。今年他准备扩大规模,承包下兴田镇南岸村30座密集烤房群,计划种植竹耳6万筒。“种这些竹耳估计能有10万元纯利润。”邱世华说,想到来年丰收的好光景,他的脸上露出憧憬又喜悦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