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在线云招商

跳出纺织做纺织 宁阳开启纺织业蓝色之路

时间:2017-07-06 00:00: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

有人说,纺织是传统产业注定要沦落。而在山东省宁阳县一家有30多年历史的纺织企业,研发的纯壳聚糖纤维应用于"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并获得多国专利,还改造形成了国内首条智能化纺纱生产线系统,企业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开启生物医卫纺织品的蓝色之路。"企业掌舵者董事长胡广敏这样说。十年间,他带领华兴集团实现了由纯棉纺—战略性新兴产业—医卫大健康产业的跨越,他本人也荣获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全国纺织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纺织之光"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

跳出纺织做纺织 六年完成三级跳

不与粮棉争土地,不与石油争资源。在华兴集团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技馆入口处,企业研发理念显得格外耀眼。

"对于企业家来讲有句时髦话,'转型怕转死,不转型等死',我们考察过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最终选择了海斯摩尔。"胡广敏说,2007年对于纺织行业来说是特难熬的一年,面对劳动力紧缺、行业同质化等问题,集团一直在谋求转型升级之路,挑选新纺织原料。

转型的课题被很快推上议事议程,棉纺属于材料中间环节,向上受棉花制约大,向下染整、制衣环节颇多。"许多老纺织企业转向下游做服装品牌,有做成功的但他们转型早,而且还在经历着竞争。"此时胡广敏心中已经酝酿"跳出纺织做纺织"的规划了,从挖人才到各地考察学习,最终锁定以海洋生物质为基础的新材料领域。

在科技馆模拟车间,记者看到了用透明罐装起来的虾蟹壳。"这些都是壳聚糖纤维的原料。"胡广敏说,壳聚糖研究在国际上已有200年历史,被称为人体生命"第六要素",但提取原料是深海鳕蟹壳,工艺特别复杂,国内乃至国际都难以将其产业化。

"我们用了五年时间研究从普通虾蟹壳里提取壳聚糖,并试着研发生产线。"总工程师周家村说,2007年他被胡广敏"挖来"进行壳聚糖提取的研究,并注册公司"海斯摩尔"。从百孔、万孔喷丝板到十万孔,每一根纤维都包含着团队巨大的付出。溶解纺丝液、喷丝、微波干燥……如此全自动化、2000吨产量的生产线仅仅需要40多人,却申请国际、国内专利120余项。

"我们设计了水刺、针刺、热风三条非织造布生产线,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周家村说,几年间公司参与起草了壳聚糖纤维混纺针织、GB/T医用壳聚糖纤维等六项国家标准,壳聚糖纤维的概念也愈发响亮。

从棉纺到新材料,再到整个产业应用,海斯摩尔用6年时间完成了这三级跳。目前公司与海嘉铭、日本丰田、德国利达等70余家企业建立生产合作,与英国Medtrade、台湾明基、安莉芳等120余家企业建立产品开发合作,涉及航天军需、家用纺织、卫生用品等多个行业。

传统纺纱智能改造 新老业务共生共赢

年产纺纱6000吨、占地10万平米的纺织车间,过去需要纺纱工500多名,如今只需75人。在华兴集团的生物新材料智能纺车间,记者见到了这条国内首条智能化纺纱生产线系统。

"我们不仅要做强海斯摩尔纤维,还要开启产品及合作模式的创新,使公司从'科技创新'到'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全新模式,传统产业与现代新兴产业互相支持,新老业务共生共赢。"胡广敏说,传统纺纱工艺流程工序多,并且各工序之间都是断开的,这为实现自动化、连续化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2015年开始,公司决定对传统纺纱进行智能化改造,构建智能工厂,选用了国际先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包括从前至后的输送线、检测设备、机械手、AGV搬送车等,并且要求设备供应商开放数据,利用各种连接装置及自动运输装置,将生产线全部进行连接。

"大部分纺织企业都曾在某个生产环节引进国际先进设备,而我们是全线引进并改进,实现了生产工艺特色智能化系统自主开发。"智能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鸣说,生产线全程采用智能数控和传感技术,设备之间和设备与操作者之间进行软联,重点应用了特吕茨勒的T-Data系统、细纱品特单锭检测系统等,实现了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和集中控制。工人可在监控室实时监控并联网调度,各工序之间运输轨道联接,几乎无人操作,达到了国际领先的"熄灯生产,织造不断头"状态。

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这些名词不是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在可以通过原料指标快速预算出产品质量水平,可以精准调整原料配比,降低原料成本。"胡广敏说,目前智能纺处于初步运行阶段,今后将进一步优化管控一体化系统,建立起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形成纵横交织的管理网络。发展模式不断得到外部认可,目前中船重工投资2.4亿元帮助集团进行传统纺纱智能化改造,世和基金投资2亿元用于医用生物质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化项目建设。

建宝塔型梯队 打造全产业链

"每一步转型都是一次发展理念的更新。"胡广敏说,在转型过程中,他始终紧盯纺织行业技术最前沿,先后聘请中国工程院季国标、蒋士成、姚穆3名院士担任技术顾问,聘请周家村担任总工程师,用事业和发展吸引人才专职或兼职加入科技创新中,目前公司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0余人,拥有省、市首席技师各2人,引进"两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1人,博士3人,硕士3人,形成了宝塔型人才梯队。

为更好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集团发挥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基于产业集群的行业联合研发平台优势,不但内部重视技术研发,外部与中科院、中检院、东华大学、韩国等3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结合,先后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实验室等8个省级科研平台,被命名为国家壳聚糖生物质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举办了中国工程院纯壳聚糖纤维产业化工程化前景专题研讨会、中国纺织行业高峰论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目前我国在新材料领域还很落后,特别是生物纺织材料,这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胡广敏说,从棉纺到新材料再到产业应用,海斯摩尔用6年时间完成三级跳,但目前主要输出产品还是原材料纤维。

为此,企业规划了海斯摩尔科技园,决定以新材料为核心拓展上下游产业链产品开发。目前集团拥有千吨级壳聚糖纤维全流程、自动化的全套系统工程化装备;拥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微生物、化学、物理实验室;拥有经德国TUV公司认证达到万级医疗用标准的GMP纺丝车间;拥有全产业链产品开发所需制条、纺纱等后道精深加工设备及染色、织造、成品制作的合作工厂及商业运营机构。从原料提取到纺丝、短纤成条、纺纱、织造、染色、终端产品,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只有纤维与产品、品牌创新叠加,才能提升中国纺织业整体水平。"胡广敏说,希望通过产业联盟,形成一个生物材料企业聚集的产业集群,真正走出一条纺织业的"蓝色之路"。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