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潍坊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多措并举,突出重点,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70%以上的规模企业,实现了研发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全流程的信息化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作中,该市注重抓好“四个强化”。
一、强化政策支持引导。两化融合工作,政府引导是关键。一是出台了鼓励政策。制定《关于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政策规定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的意见》,把“支持企业两化融合”作为重点,对企业组织实施的重大信息化项目、“智能工厂”项目、“机器换人”项目,以及发展电子商务,都确定了奖励补助政策,明确了企业两化融合的支持重点和方向。二是加强了企业信息主官的培养。将企业信息主官培养列入全年工作重点,将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充分利用浙大、川大、潍坊市委党校等培训资源,三年来共培训企业信息主官17场次5000余人,实现了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提升了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三是强化了调度考核。为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增强抓两化融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对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的调度考核机制,设置了考核指标,并列入了全市科学发展考核,起到了较好的督促引导作用。
二、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抓好典型示范是做好两化融合工作的有效措施。工作中,注重抓典型,树标杆,以点带面,以点促面。一是实施了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培育工程。围绕全市“6+6”产业体系构建,分行业筛选了骨干龙头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先后确定了潍柴动力、歌尔声学等行业代表性强、信息化基础好、重视程度高的171户企业,在政策扶持、问题协调解决、上级资源争取等方面予以倾斜,进行重点培育,有力地推动了面上工作的开展。二是开展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以机器换人、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为重点,制定了《潍坊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培育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先后有潍柴动力“基于装备智能化和工业大数据的高端柴油机智能工厂”、歌尔股份“面向可重构和微服务的可穿戴产品智慧工厂建设项目”、山东英利实业“万吨级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列入了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计划,占到全省的九分之一。
三、强化企业全流程信息化应用。信息化、数字化应用是传统制造业转型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工作中,重点抓好企业全流程的信息化应用。研发设计环节,注重依托信息技术,缩短研发周期,提升研发效率。连续举办了两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参赛企业和单位达500多家,在“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潍柴集团建设了基于互联网的支撑全球协同研发平台,实现了全球协同创新,该平台被工信部评为新模式新业态示范。生产制造环节,一方面抓好企业内部生产环节的智能制造。2017年组织实施了20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盛瑞传动、诸城奥铃汽车厂等一批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管控和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另一方面抓好产业链之间的协同制造。围绕农机制造,依托雷沃重工“互联网+制造业”模式,在坊子区打造智能农机全产业链。围绕内燃机制造,依托潍柴“面向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制造云服务支撑平台”,提升内燃机全产业链的信息化协同制造水平。围绕铸造产业,依托坊子、安丘、昌邑的骨干龙头企业,通过建设“一个平台+N个共享中心”,建设区域性共享工厂,打造“集中生产、分散使用、统一配送”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铸造业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营销环节,鼓励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创新营销模式。诸城市、安丘市、寿光市荣获2017年度“工业电商示范县”称号,景芝酒业通过成立“极优佳”电商公司,2017年电商交易额突破10亿元。
四、强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点。近年来,通过开展企业信息官培训、两化融合深度行等专题活动,采取专家解读、企业典型经验推介、组织企业现场观摩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对贯标企业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截至目前,该市已有22家企业列入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27家企业列入省试点,潍柴动力、晨鸣纸业等9家企业先后通过了工信部贯标评定,潍柴动力参与了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标准制定,并荣获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全市贯标试点企业数量和通过贯标评定的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