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这个总人口近130万的湘中内陆县,不沿边、不靠海、不傍河,内无强势资源、外缺区位优势,却以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赢得了“百工之乡、商贸之城、民营之都”的美誉,创造了一个商业传奇——“邵东经济现象”。这是“湘商”快速发展的一个样本,更是中国民营经济从崛起到蝶变的一个缩影。如今,伴随着转型升级的改革步伐,邵东兴工旺商又续写了新的篇章。
拼搏
敢为人先勇扩经济版图
打火机出口居全国第一,箱包年产量跻身全国前四、中小学生书包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近七成,廉桥药材市场规模居全国第四,民营经济总产值达212亿元……“十三五”开局之年的邵东,拥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强县”、“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诸多荣誉,“邵东制造”、“邵东智造”进军全国乃至全球。
承载盛誉的背后,你无法想象,曾经的邵东,没有可开发的资源优势,亦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邵东人只能从扛扁担、摆地摊、开小店来卖纽扣、牙刷、锅子、小五金等“小把戏”起步,白手起家一分一厘攒资本、一品一件拓市场,形成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邵东人”的现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邵东人经商足迹就遍布全国。无论是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还是偏远的西北角落,都能听到邵东口音的吆喝声。随着改革开放号角响起,邵东人又开始浩浩荡荡走出国门,一路“攻城略地”,迅速占领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包括更远的非洲和欧美市场,都成了邵东人的商业地盘。
据统计,以邵东为起点,覆盖全国,辐射全球,40余万邵东商人活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仅东盟就有10万之众,并在东盟投资兴建了“泰国湖南工业园”、“老挝湖南工业园”。截至2016年底,邵东在境外投资企业达226家。打火机、书包、红包、扳手、钳子……这些看似普通的小商品,都被邵东人做成了大产业,走出国门闯出了大市场,邵东人也用智慧赢得了“东方犹太人”的赞誉。
崛起
旺商兴工经济腾飞
39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邵东民营经济也在涌动的时代大潮下破冰前行。
抓住机遇,20世纪90年代,邵东提出了“兴商建县”的经济发展思路,建起了各类商贸城:邵东工业品市场、邵东家电城、中南五金城等数十个专业市场,规模在全省乃至中南地区都有地位,逐渐发展成全国远近闻名的“商贸之城”。不少民营企业及企业家也在这一时间段迅速成长壮大。到2001年,邵东GDP已达70.42亿元,财政收入2.42亿元,综合实力跃居湖南省前5名。
21世纪初,邵东又提出了“工业兴县”的战略,构筑“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聚”的发展模式。近几年,邵东成为湖南省打火机专业出口基地和箱包出口基地。得益于平台集聚效应,邵东打火机等制造行业已经形成集模具研发、配件供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中国注塑打火机出口第一县”。皮具箱包行业也异军突起,形成了自营出口浪潮。邵东被命名为“中国箱包生产基地”。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邵东民营经济之火越烧越旺,成了“湘商”中的先驱、劲旅。小城邵东,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创造着生机勃勃的经济模式。
然而,邵东人收获了无数成功,也经历过徘徊、迷茫的痛楚。企业多而不强,小而不精,品牌意识弱,技术含量低,正面临着更多新的考验。
改革
转型升级再续精彩
在当今全球经济低迷,传统行业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新形势下,邵东经济如何向好?凭借“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务实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邵东人又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中“大鱼吃小鱼”的残酷局面,本地企业齐心聚力,抱团发展,“血拼前行”。
“由于海外信息闭塞,企业单独开拓海外市场风险巨大,多年来邵东箱包皮具出口贸易一直受到局限,很多企业只好通过浙江义乌出口出去。”邵东县商务局副局长宁红艳介绍,赊账、三角债带来的风险时时影响着企业的生存。直到2012年,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才得到改变。
在邵东湘商产业园,我们见到了这位邵东商业传奇的书写人之一——刘纯鹰。2009年,他牵头成立了泰国湖南商会,回到家乡后,他又发起成立了邵东县箱包服装进出口企业协会。2014年,刘纯鹰独资兴建隆源中小企业创业中心,成为邵东湘商产业园4个标准化工业园区中建设速度最快、招商力度最大的园区。
“现在来园区考察的海外客商没有一个不签约成功的。”刘纯鹰底气十足地说。通过联手省内行业协会,搭载境外商会平台资源,带动邵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出口业绩实现成倍增长。2016年,全县涉外箱包企业达128家,外贸出口突破3.5亿美元。与此同时,邵东县委、县政府和各个工业行业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自动化、智能化演绎着邵东制造的“变形换装”。
本世纪初,上百家打火机生产作坊在邵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整个产业“多而小、散而乱”。2005年开始,邵东打火机行业掀起了一场“工业革命”;2007年,13家有资质的打火机出口企业抱团成立了邵东打火机出口监管委员会,同时开始兴建标准化厂房和生产自动化改造。于是,一个个分散破旧的小作坊蜕变成为集约化的现代工业园,并逐渐形成集生产、经营、研发、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东亿”是邵东创建时间最早、产业规模最大的打火机生产企业。2016年,公司共投入3000多万元,将充气、试火、质检、贴纸等13道工序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人工减少80%,产值却增加了40%,整个工厂一天可以生产360万个打火机。公司还创造了20多个打火机外观专利,10个设计发明专利。
打火机只是邵东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如今的邵东,处处跳动着发展的音符,奏响升级的乐章。服饰生产,智能吊挂系统正在引导各流水线上的工人进行精准加工;五金工具生产,新引进的高端设备开始代替炉火锻打;红包加工,几十台自动化机器高速运转……转型升级,使邵东工商业的发展具备了更为雄厚的实力,智能变压器、工业蓄电池、工业缝纫机、机车配件等一系列“邵东智造”产品纷纷走向世界,叫板全球同类国际品牌。
“今后5年,邵东将全面实施‘兴工旺商、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为把邵东打造成为国家级创新创业实验区、中部地区小商品物流集散区、湖南轻工业振兴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创新富裕宜居邵东而努力奋斗。”在邵东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县委书记沈志定的发言掷地有声。
(摄影:杨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