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曹辉蒋睿通讯员肖畅肖向民
有人说:过去5年,是湘潭经济提档产业转型最有效的5年。
有人说:过去5年,是湘潭城市面貌改造升级最显著的5年。
有人说:过去5年,是湘潭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最强烈的5年。
这5年,湘潭市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一直保持着10%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城铁、高铁穿城而过,便捷了市民出行,加快了湘潭“走出去”的步伐;湘潭综保区封关运行,拉近了长株潭城市群与世界的距离;“海牛”号、华菱线缆、65吨无人驾驶电机车等高新技术产品彰显了“湘潭智造”的硬实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如今,朝气蓬勃的“莲城”大地,云蒸霞蔚,风光旖旎。在这块红色土地上,300万湘潭人民用勤劳与智慧创造了“伟人故里”的辉煌成就,谱写“大美湘潭”的华彩乐章。
湘潭市委书记曹炯芳说,“伟人故里”是湘潭最鲜明的城市名片,“大美湘潭”是我们未来的发展蓝图。这既是对湘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幸福湘潭”目标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湘潭市“十三五”规划明确的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湘潭”的深化和提升。
凝聚——筑牢基层堡垒,汇聚万千民心
9月1日,韶山市韶山乡平里村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平里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奠基仪式。景域集团、绿地集团等知名企业投资40亿元,力争在2年后,将平里村打造成旅游新景。殊不知,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省定贫困村。
湘潭市选派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挂职担任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党员积分制上墙,召开“三会一课”,梳理村级党组织制度……文花枝到任后,平里村的党建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两年来,该村环境更美了,基础设施更完善了,诸多企业相继携资进驻,曾经在外创业、打工的游子纷纷“归巢”。
筑牢基层堡垒,才能汇聚万千民心。
近年来,湘潭市以实施“连心惠民”工程为抓手,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基层服务阵地提质改造、两新党建领航行动、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等行动,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基层治理能力,使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在去年的基础上,该市今年继续推进40个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示范点、51个社区综合服务达标建设和59个“五小”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基层办公生活条件。
思想是行动的先声。去年7月至今年2月底,湘潭市广泛开展“践行新理念,湘潭怎么办”为主题的大讨论。大讨论汇聚了民心,使一个个思想樊篱被打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打开了“绿色通道”。从解放思想再起步,到改革开放再出发,全市人民决意撸起袖子加油干。
竞发——转型提档升级,创新驱动发展
今年4月23日,湘潭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作为“一五”时期部署的老工业基地,湘潭将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责任扛在肩上。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一飞冲天。华菱金凤新型点火电缆成功应用于火箭发射,这已经是华菱线缆第十一次助飞神舟飞船。
曾几何时,该厂的前身湘潭电缆厂因资不抵债、负债累累而宣布破产。
从破产重组发展到年产值30亿元,华菱线缆依托过往积累的线缆制造技术底蕴,升级产品定位,放弃中低端线缆市场,全力发展高端、特种线缆市场。同时,引进了国内外一流的电线电缆生产设备,全面提升设备节能降耗水平及自动化程度,并且设置百万元的奖励资金,鼓励员工改革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特色铸就辉煌。
在2015年出台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年)》里,明确了长沙“创新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的发展定位。
为比肩长沙、株洲,湘潭相继拟定了《湘潭‘智造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和《湘潭市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两项方案。政策流、资金流、人才流纷纷向湘潭市湘江两岸汇聚。一时间,“莲城大地”掀起了一股智能制造产业高速发展的浪潮。
看河东,湘潭高新区新能源装备制造、矿山装备制造、精品钢材深加工产品海内外订单不断。
观河西,湘潭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海工装备制造等企业引得客商纷至沓来。
湘潭市市长谈文胜介绍说,今年前7个月,湘潭市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分别达到486亿元、152.7亿元,智能制造产业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占据了规模工业的半壁江山。目前,湘潭已经有80多家智能制造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有业务往来,“湘潭智造”声名大振。
变迁——城建改造提质,都市美轮美奂
秋夜,华灯初上。奔涌向北的湘江,波澜不惊,船影与粼粼水光相映成画。五彩灯光下的湘潭市湘江两岸风光带上,休闲的老人在花间活动筋骨,漫步的情侣在树间时隐时现。不少湘潭市民评价:现在的湘潭美得深沉、美得纯净,现代都市气息扑面而来。
嬗变,源于城市领导者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决策。
2016年4月29日,湘潭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精美湘潭”两年行动推进大会,正式吹响了“精美湘潭”建设的号角。计划投资600多亿元,用于“一江两岸”建设、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建设、9大棚户区集中连片改造以及城市路网、站场、桥梁、公园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一年多来,湘潭的市容市貌正悄然发生变化:九华湖德文化公园、木鱼湖公园、滴水湖公园逐一亮相;芙蓉大道、莲城大道、江南大道、九华大道等城市绿廊建设,让湘潭绿意盎然;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已现雏形,“古韵商华”的容貌逐渐清晰;立面改造项目,让数千幢陈旧建筑焕然一新。
“精美湘潭”建设,不仅改变了城市面貌,也将“精美”镌刻到了群众的心里。家住雨湖区风车坪社区的王爱华告诉记者,风车坪社区改造包括房屋维修、立面整治、管网改造、道路提质、环境整治、绿化亮化、增设停车位及建筑节能等多个方面,涉及沿线800多户居民。
今年,湘潭市开展“棚改大行动决战年”主题活动,全年计划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36个、14449户。截至6月底,已开工9365户,开工率64.8%,实现了“双过半”。
回归——留住青山绿水,共享生态文明
9月3日,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签约仪式上,长株潭绿心区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获得该行项目融资贷款20亿元。作为该项目“部件”之一,昭山示范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及配套工程获得了8.83亿元贷款,成为此次签约的大赢家。
青山长翠,碧水长清。作为长株潭的“绿心”——昭山,早在北宋时期,就被诗人画家称之为“山市晴岚”,列为“潇湘八景”之一。
自昭山示范区挂牌成立以来,该区班子成员就提出了“绿色至上,生态优先,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口号。近年来,昭山每年4次组织植树行动,每次都有上千人参加。2014年至2016年,该区共造林5000余亩,植树70万株,森林覆盖率每年提升1.5个百分点。
从昭山逆水行舟数公里,便是曾经闻名全国的竹埠港化工区。在这块1.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聚集了28家化工企业,平均每年的工业产值就达50亿元,财税收入占到了岳塘区半壁江山。2013年9月,湖南省把湘江保护和治理确定为“一号重点工程”,确定了五大重点治理区域,湘潭竹埠港化工区位列其中。
湘潭怀揣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最终决定成立岳塘经济开发区,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竹埠港地区“退二进三”工作领导小组,从市直20多个部门抽调26名领导全脱产指导、协调、参与。一年的时间,竹埠港28家化工企业实现全面关停。随后的一年,该区全年减少废水排放约160万吨,减少用煤量约2.5万吨,二氧化硫等废气减少排放70%以上。
斩断了污染源的竹埠港,空气质量好了,湘江水体更清了,又见鱼虾逐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