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大道旁,金湾·智造大街园区企业商友智能机械的新厂房内,一台自动面膜折叠智能机器人正在快速作业,抓取、折叠、开袋、入装,整个过程仅需2秒多。在不久前深圳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该公司产品荣获“优秀产品奖”。“而在半年前,这家企业还藏在‘小作坊’式的厂房里进行研发。”智造大街CEO许晓表示。
资质审定、项目评审、签约入孵、跟踪管理……金湾·智造大街运营一年来,不断挖掘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创新型初创企业,令不少散落在珠海各个地方的“遗珠”得以焕发光彩。目前,已有67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11家高新技术企业,高企数量在珠海42家孵化器中排名第一。
作为珠江西岸首个智能制造科创基地,金湾·智造大街是金湾区创新驱动重点工程。以“互联网+智能制造+金融”为定位,智造大街面向智能制造类创新企业及创新项目,通过日渐成熟的“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加速器”全周期孵化链条载体及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发展。按照计划,到今年底,园区高企数量有望增加至26家。
◆首年集聚11家高企今年预计再增15家
据介绍,金湾·智造大街项目总规划面积约6.8万平方米,目前已有67家智能制造企业落户孵化,年产值2亿元,解决就业岗位800个。园区企业申报专利总数224个,其中发明专利56项。
在这一年的运营中,金湾·智造大街最大特色在于对企业的金融孵化,走出了“科技+金融”的发展道路。除自身资本外,智造大街还与粤科金融、海汇资本、中科招商、九派资本等一线风险投资机构密切合作,现智造大街园区管理公司已投资并入股园区5家企业,另有4家企业获得其他风投机构的投资,投资规模约1亿元。目前,园区67家企业中有11家成功申报为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的16.4%,11家高企年总产值占智造大街2017年总产值的25.4%.据了解,智造大街在珠海42家孵化器中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排名第一。许晓介绍,园区还与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国际机器人产业联盟、广东省机器人协会等机构合作,导入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及创新联盟体系。“接下来,将进一步挖掘园区企业潜能,预计2018年要新增15家高企。”
◆实行末位淘汰制形成“闭环式管理”
从2016年9月23日正式开园运营到如今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智造大街从无到有,集聚了包括11家高企在内的“生力军”,这与其科学的运营模式有很大关系。“可以说我们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闭环’,实现了把‘严格的考核标准、风险投资的观念判断、末位淘汰的机制’融为一体。”许晓表示,这是园区得以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许晓用了“极其严苛”这4个字来形容园区对入园企业的考核。“产值和专利是两大硬性考核指标,而且越往后标准越高。”他表示,从比例上看,最终成功入园的企业仅有约1/3.
许晓表示,企业是否具备入园的条件虽然有硬性标准,但同时也要用风险投资的眼光来综合评判。“在目前园区的11家高企中,绝大部分均为入园后才获评的,我们也正是看中这样的潜力才向其抛出绣球。”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2月份起,智造大街对入园企业的考核启用了“末位淘汰”的制度,目前已清退了约10家企业。“开始推行的压力很大,也遇到了不理解的声音,但我们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这对园区以及企业本身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在被清退的企业中,既有占着地方但团队却迟迟不入驻的,也有半年观察期内既无专利也无产值的,还有的则是产值和专利不符合考核的预期。许晓把这样的淘汰制度看成是园区自我的完善和纠错机制。“实际上是对我们判断失误进行的补救,从而形成了园区管理上完整的闭环系统。”
◆成立政策研判团队搭建公共“瞭望台”
“企业进入园区源于其需要服务,园区的角色就是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许晓表示,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很多细节问题可能直接关乎“生死”。在智造大街,提供金融服务、企业服务、政企对接服务是其日常管理的三大板块。
“其中,我们成立了专门对政府政策进行研判的工作团队,对一些相关的补贴、扶持、减税等政策进行研究,并筛选出适用于园区企业的部分。”许晓表示,被园区内部称为“政研室”的这个团队,是整个园区管理团队中最忙碌的人群之一,其作用也受到诸多园区企业的认可。
“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不可忽视,但由于入驻园区的基本上都是初创型企业,无法分身去兼顾,园区的服务作用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许晓表示,此外园区还成立了金融服务的工作团队,共同为园区企业提供及时的资讯,目的就是要为企业提供政策研判和行业动态的“瞭望台”,给企业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判断依据。
经过园区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园区已培育了打破世界“自行车传动系统”垄断格局的珠海蓝图控制器科技有限公司,“千人计划”廖化新博士牵头做科研的珠海泰诺麦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这一年中,园区内累计16家企业参加多项创新创业比赛,其中荣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4项、市级13项。
■相关
从“小作坊”捞出的高交会优秀奖
2017年11月,在深圳举办的高交会上,由珠海市商友智能机械研究院开发的智能加工设备“面膜折叠机器人”荣获“优秀产品奖”,这是珠海展团11项获奖产品之一。
“在2017年10月份入园之前,商友还藏在小林一处偏僻的厂房内从事研发,智造大街从‘小作坊’里面把它捞出来后,马上就得到了高交会的认可。”谈起该企业的案例,许晓记忆犹新。
去年6月份,在一次资本对接会上,智造大街和商友有了接触。不久后,商友表达了希望进驻智造大街的意愿,许晓也受邀来到商友公司的所在地进行考察。“当时停留了20分钟后准备离开,但是由于当时厂房通往外面的路被一辆正在卸货的车给堵住了,于是就继续聊了1个小时。”
小小的意外改变了商友的命运。在进一步细聊的过程中,许晓发现该公司团队实力过硬,且已获得了多项自主专利,面临着不小的市场想象空间。原本并没有给许晓留下太惊艳感觉的商友,开始进入了他的视野,在心里的分量也慢慢增加。“经过了3个多月的反复思考,最终决定把他们迎入园区。”
在目前的面膜生产过程中,折膜装袋环节几乎全部需要人工操作,成本高,效率低。商友主打的产品是针对面膜生产环节的折膜装袋工序专门开发的自动机器人,已取得20项专利,其中包括4项发明专利。“主要解决了准确抓取面膜、开袋装投等环节的技术难题。”商友智能营销总监潘劲草表示。
商友研究的面膜折叠机器人的生产效率为2000片/小时,每台机器人每小时相当4-5个人的产量,一台机器一天的工作量可抵约18名工人。此外,全自动生产减少了面膜在折叠过程中人与面膜的接触,减少了二次污染,提高了面膜产品的安全卫生水平。
“目前产品已实现量产,已接到包括香港客户在内的共计30多万元订单。”潘劲草表示,预计到2018年企业可实现销售2000万元。初步估计,全国每年消耗面膜200亿片,市场可接纳全自动面膜折叠生产机器人6000台,整个中国的市场空间高达2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