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貌
高端燃气轮机装备生产场景
航拍国家AAAA景区——三星堆博物馆
天府大道北延线效果图
世界智造之都、国际文化名城、成都北部新城、生态田园典范
天府核心,川西明珠——德阳,这一年已多次引起世人瞩目:
今年5月,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其中130个锻造件在德阳制造,3名飞行师全部来自位于德阳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首届四川国际航展在德阳举办,吸引了30多万名海内外观众前往观展。
今年1-6月,德阳实现GDP883.7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9.2%,增幅居全省第二位。数据的背后,折射出德阳借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推进转型发展而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与强劲活力。
5年来,德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加快建设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北部新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奋斗目标,力争2020年GDP总量突破2500亿元,倾力打造“世界智造之都、国际文化名城、成都北部新城、生态田园典范”四张“名片”。
四张新“名片”,引领德阳转型跨越发展,见证着400万名德阳干部群众不懈奋进的征程。
名片一
世界智造之都
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
2015年8月,我省被列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成德绵肩负先行先试使命。德阳明确将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全市两个“一号工程”之一。
“德阳靠工业兴市、强市,站在新的起点,德阳要以工业引领转型发展。”德阳市委主要领导认为,德阳的基础在于有重大装备,这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一张名片。在未来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紧紧把握这个优势,将“德阳制造”升级为“德阳智造”。
创新助力“德阳智造”
从“制造”到“智造”,一字之变,关键是改革创新。以技术创新助力“德阳制造”优化升级,德阳以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为目标,出台39类173条鼓励创新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
瞄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德阳攻克了一批“突破瓶颈、打破封锁”的核心技术。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着力攻克4大领域204项关键核心技术。一是突破重大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宏华与西南石油大学联合攻关,成功研发页岩气中深井钻机等关键技术;思远重工联合中铁装备成功研发世界首台矩形盾构机。二是突破航空与燃机关键技术。汇集清华、中科院、川大的3个国内顶尖院士团队,成功创建国家唯一自主知识产权重型燃机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50MW重型燃机,在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
充分发挥军地科技资源优势和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德阳出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12条政策,加快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一方面拓宽军民融合发展通道。“民参军”企业资质认定、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1+N”带动发展、军工自转等改革任务均取得阶段性成绩,全市具备军工生产能力企业518户。另一方面创新军民融合战略机制。主动对接12家中央军工集团和中物院,落实“民参军”“军转民”和军民创新技术资源共享重大项目10个。
“德阳智造”名扬海内外
改革创新引领,“德阳智造”一路闯关夺隘。
去年10月,四川省铝空动力产业园在德阳揭牌。东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铝燃料航空牵引动力电池”,与烯碳科技的“高导电、高导热型石墨烯”一起获得第四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参展品金奖。与此同时,东电、宏华两个智能制造项目,被工信部确定为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示范项目。东汽自主研发的50MW重型燃气轮机项目,进入原型机设计收尾环节。
通过发展智能制造,德阳装备制造已经跻身国际竞争的前列。据德阳市商务局统计,2016年全市160余家企业出口装备制造产品50余种,售后服务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德阳产品遍及印度、巴基斯坦、白俄罗斯等27个国家。
从“制造”到“智造”,德阳这一华丽转身,正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名片二
国际文化名城
把历史文化融入到城市的血液里
9月16日晚,“2017三星堆戏剧节”在德阳市演艺中心开幕,精彩节目吸引了众多戏剧爱好者。
一些人不解,一座工业城市何以能与戏剧产生碰撞?事实上,作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而精心打造的文化项目,三星堆戏剧节到今年已举办了三届。
三星堆戏剧节仅仅是德阳在建设国际文化名城进程大戏中的一幕。作为巴蜀文化发祥地之一,德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德阳市委提出要依托和弘扬灿烂的历史文化,建设国际文化名城,将德阳特有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城市的血液里,成为德阳的鲜明气质。
闪光的不只是三星堆
9月15日,央视二套播出的《魅力中国城》节目中,中江县一碗挂面的故事打动了现场评委和无数观众。
德阳最令人记得住的文化标记是三星堆遗址。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与成都金沙遗址一道,被誉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考古发现和长江中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故为“古蜀之源”。三星堆深度发掘已形成文化产业链。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德阳不仅拥有三星堆。李冰陵、庞统祠、诸葛双忠祠、秦宓、李调元、“铜山三苏”……在几千年的浩瀚历史星河中,德阳历史文化厚重,名人巨匠灿若星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名扬海内外;“中国德孝城”德孝文化源远流长;全国三大孔庙之一的德阳文庙璀璨古今……
今年2月,我省启动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德阳依托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让文化成为城市特有气质
2月3日,一年一度的上九会在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拉开帷幕,数万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体验民俗文化。作为孝文化发源地,上九会传承着厚重的传统文化。
5月,“首届中国(什邡)雪茄风情节”在什邡开幕,享有“中国雪茄之乡”美誉的什邡,将着力打造“盛世茄(家)园”和中国雪茄第一城。
同样在5月,来自全国各地的自行车运动员汇集在绵竹玫瑰大道上尽情飞驰,这是中国自行车联赛首次进入四川。9月,“2017白马关体育小镇杯”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罗江站)在罗江开赛,这是罗江第三次举办此全国性赛事,在业界形成了品牌。
在柬埔寨投资的文化旅游项目《吴哥王朝》,被列入文化部、省文化厅对外文化项目重点项目备案。
德阳文化类节会项目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既有传统,又有现代,远近结合,文旅相融。
萃取历史文化精华,融合创意创新智慧,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造和文化产业优势,让历史文化成为城市的特有气质,是德阳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思路。
德阳提出,要深度挖掘三星堆文化、儒家文化、三国文化、绵竹年画等特色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国际化的文旅小镇,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发展、城市建设等结合起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交融。
今年6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布了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名单,罗江县金山镇、中江县仓山镇、什邡市师古镇入选。
灿烂的文化,吸引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总部示范基地”落户德阳。这个即将建设的中国非遗传承中心规划占地2500亩,建筑面积上百万平方米,能够同时容纳上千个非遗企业和非遗传承人工作室进驻。
德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将打造成为非遗特色产业园,其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改革创新模式,将有力地激发大众参与热情,全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名片三
成都北部新城
成德一体化引领区域强劲发展
7月1日,正式执行成德两地通信资费同城、“028”区号成德共用得到工信部和省通信管理局认可,正抓紧制定技术方案;投资50亿元的中欧班列德阳现代物流港一期正式启运;推动成德天府通、金融一卡通、金融票据结算同城,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德阳分所正式挂牌……
4年一体化实践,成都、德阳在“区域规划、交通建设、通信设施、城市品质、产业布局、政策机制”六个方面同频共振,让两个原本就紧邻的城市更加紧密。
推动成德一体化发展
德阳距离成都50公里,是离成都最近的地级城市。
德阳市委、市政府顺应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时代特征,把成德一体化发展定位为全市“一号工程”,明确提出“打造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北部新城”的奋斗目标,并对推进成德区域规划、交通建设、城市品质、通信设施、产业布局、政策机制“六个协同”发展作出了科学谋划。
今年以来,成德两地沟通对接力度不断加强,交流合作持续深化。5月18日,成德两市政府在成都签订了《推动成德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及相关战略合作协议,成德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今年3月,德阳市政府与四川电信签订《成德通信同城化及共同建设智慧城市暨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为成德同城注入了新动力。
“六个协同”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围绕“六个协同”,成德两市不断健全两地交流合作机制,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规划协同步伐,一体化发展蓝图基本绘就。成德一体化发展工作被纳入《成都平原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抓住成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契机,将成德一体化规划纳入两市城市总体规划,抓紧空间发展规划修编。充分发挥成德产业互补优势,编制完成《“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等产业规划。
有力推进交通协同,综合路网体系基本成型。加快推进成德一体化“1+N”交通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德阳至简阳段、德阳至都江堰段,加快建设成德绵高速扩容工程、中金快速通道、德阳至天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等43个重大项目。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德阳面貌全域“刷新”。德阳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四化工程”,完成城市提档升级项目20余个,庐山路、长江路示范段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完成。
在通信协同中,德阳大力推进信息资源跨区域共建共享,推动成德通信一体化。与成都签订《成德通信资费一体化合作备忘录》,7月1日,两地正式执行通信资费同城。
产业协同加快推进,制定《德阳市承接成都市产业转移工作推进方案》,建成成德工业园区6.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2户,聚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积极打造口岸产业合作园区,投资50亿元的中欧班列德阳现代物流港一期正式启运,与成都经开区签订《中国大车都成德配套产业园合作协议》。
在政策协同方面,成德两地有效对接,建立健全同城体制机制。德阳积极争取成都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有关政策向德阳辐射,在成德工业园区,实行企业按照投资比例享受两市优惠政策。
名片四
生态田园典范
绿水青山提升人居与生活品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年来,德阳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铁拳出击坚决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好、逐步改善。
“生态田园典范”的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四面开花,成为德阳打造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打响“四大保卫战”强力治污
德阳市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提出要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今年初,一场旨在留住蓝天、碧水、净土、青山的“四大保卫战”全面打响。
坚持从污染源头入手,重点推进削减污染排放、抑制城市扬尘、压减煤炭产能、治理汽车尾气、控制秸秆焚烧治理,5年淘汰黄标车3.5万辆。以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为重点,推动全域水系清水绵延永续。建立市、县、乡三级“河长”制体系;聚焦工业污染、农村养殖污染、城乡生活污水三大重点。以磷石膏堆场整治为重点,对全市17个堆场共计4000万立方米的磷石膏堆场实施挂牌督办整治,今年底完成13个整治,余下4个将于2018年底全部整治到位。全面开展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保护整治,组织专门力量对工业生产、违建等情况全面筛查逐一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列出清单,挂图作战,重在落实。“四大保卫战”,蓝天、碧水、净土、青山是最好的成绩单。
规划先行构建生态田园典范
建设生态田园典范,德阳一方面加大治理力度,一方面着眼长远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从产业布局上做好“生态田园典范”这张名片。
抓住作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机遇,德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施全市能源清洁化行动方案。同时,深入发展循环经济,德阳经开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入选为2016年国家重点支持的18个园区之一,中德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对磷石膏开展综合利用,12家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年消纳磷石膏达280万吨,新增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已由原来的不到20%提升至65%。
今年8月,一场云集了国内外顶尖建筑院校优秀人才的“2017国际高校建造大赛”在德阳锦绣天府健康谷举行,吸引了众多关注。大赛以“结合自然的设计”为题,在200多户农户中选择了分散在村内的22户农房,一对一地设计,探寻“以设计的力量激活乡村”。
这是德阳建设“生态田园典范”的众多场景之一。德阳在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中高高举起“绿色”“生态”的大旗,谱写了一曲绿色发展、健康发展的时代新歌。
产城融合、互动发展。德阳以打造“园中园”、特色产业园、共建园区、特色小镇为着力点,实施产业园区“六个统筹”和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工程,实施城镇品质提升工程。
县县有试点、镇镇有特色,德阳还高标准规划打造航空小镇、年画小镇、雪茄小镇、金融小镇等一批特色风情小镇,创建省级“四好”幸福美丽新村173个。
目前,德阳被联合国授予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