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恶化是许多国家贫困地区面临的两大困局,也是联合国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极为关注的重要内容。将对这二者的治理结合起来,以生态产业扶贫带动精准扶贫,成为贵州减贫脱贫的“新常态”。
7月16日,贵州黔南州荔波县,“中国生态好地.荔波绿色发展论坛”隆重开幕。荔波县作为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在自然生态上保持原始生态。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和有力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荔波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坚持因势利导打造绿色家园,秉承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理念,加快建设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着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介绍。
生态农业正在成为贵州“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重要秘诀。
事实上,作为典型的山区省份,贵州耕地破碎,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但同时,这里也具有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多样、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提出了“后发赶超”“弯道超车”的贵州毫不犹豫地拥抱了生态友好型、环境友好型产业。2015年,“大力发展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写进了该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2个月后,贵州省委省政府制订了相关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了要实施经济绿色转型工程,构建生态友好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最根本的是要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步伐。要充分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显著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贵州省委陈敏尔书记也多次提出,要按照国家主席习近平“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指示,既补贵州发展的贫困“短板”,更要做好“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的“长板”,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绿色发展创造红利、生态资源产生效益,是当前贵州发展中急需提交答卷的重要课题。
截至去年下半年,贵州已经有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的各级农业示范园区769个,这些园区与现代加工业、物流业、生态观光业有机结合,培育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000061,股吧)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
浩仁元泰就是这些企业中的一个。浩仁元泰集团董事长赵章山表示,贵州省的“三变新模式”,即“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新模式,能够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的高效农业,可以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
成果已经显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贵州全省经济生产总值达4936.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
今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依然清晰而明确: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绿色贵州和环保设施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52%;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