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王森 刘畅
榆阳区积极应对投资放缓、市场疲软等严峻挑战,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撸起袖子追赶超越,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去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6.7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7.3亿元,增长6.5%。完成财政总收入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6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5亿元,增长2.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7亿元,增长5.2%;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6元和11929元,分别增长7.2%和8.3%,三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
抓产业发展
构筑起高端、绿色、互补产业体系
“项目总投资1.87亿元,去年10月份开始投产,年处理原料煤50万吨,年生产半焦34万吨、煤气0.13亿立方米、焦油3.3万吨、硫磺0.25万吨,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亿元、年利税收入1300万元,能解决200多人就业。”麻黄梁工业园区50万吨/年低阶煤国富炉热解工业试验项目负责人王德平向笔者介绍。
作为资源大区,榆阳区走出了“依托煤但不依赖煤”的高端能化产业之路。
围绕煤化工、盐化工、装备制造、金属材料四大产业链,连续多年发力,着重建设麻黄梁工业集中区、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汽车产业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东沙新区、芹河新区等六大园区,构建起了主导产业突出、功能定位互补、特色优势鲜明的产业体系。
该区多举措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重点企业进行贷款贴息和奖补扶持。安排“助保贷”铺底资金2000万元,推动政府主导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获批授信额度4.8亿元,推荐18户企业列入省市上市企业后备库。积极推动煤炭分质分级利用等重大技术攻关,陕煤5万吨粉煤热解中试技术通过国家鉴定。加强生产调度,促进产能释放,全年累计生产原煤6310万吨、原盐126万吨、甲醇69万吨、天然气68亿立方米、铝锭61万吨、煤制油49万吨、发电23亿千瓦时,主要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6亿元。
全年顺利推进重点项目7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其中,亿鸿风电、展羽农业、小纪汗煤矿铁路专用线等23个项目投产投用。六大园区经济效益也逐步显现,累计完成产值120亿元,上缴税费13亿元。
产业转型
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旅游、休闲、电商业成新增长极
“我现在共建成5个日光温室大棚,去年光两棚草莓收入就有11万元。”榆阳区芹河镇酸梨海则村小伙子曹广利满脸的干劲与得意。
该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深入实施玉米高产创建、小杂粮标准化建设、马铃薯良种繁供、设施精品果菜四大工程,粮食总产量达到5亿斤,农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羊子、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227万只和103万头。
榆阳在打造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去年该区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10项,科技贡献率达到56%,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3%。
2016年,榆阳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据统计,该区三产增加值达到226亿元,增长11.3%,较去年提高8.3个百分点,占到GDP的41%。
笔者从榆阳区旅游外事(侨务)局了解到,去年全区共安排专项资金4500万元,大力支持旅游品牌的创建,成功举办了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30多场次,接待游客达到350万人次,文化旅游日渐成为榆阳经济新的增长极。
此外,还建成居然之家家居建材城、榆星商城等重大城市商业综合体,带动传统服务业升级晋档。实施“互联网+”战略,电商产业和快递物流迅猛发展。去年,全区开展电商业务企业达到580家,网上交易额突破1亿元,快递企业服务网点覆盖城乡,快递周转量突破千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