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在线云招商

守护木斯岛冰川的“生命之水”

时间:2017-08-31 00:00:00  来源:新疆日报  作者:

8月底的萨吾尔山里,正午时分虽是阳光明媚,可气温却只有5℃左右,与山外20多度的艳阳高照形成巨大反差。

吉木乃县境内萨吾尔山最高峰的冰川,有个浪漫的名字——木斯岛,哈语意为冰山。冰川主流线长3.3公里,最高峰3835米。在海拔3000米的萨吾尔山“冰川哨所”上,距离10公里之远、瓦蓝瓦蓝的天空下,洁白、壮观的木斯岛冰川静静地矗立在眼前。冰川融化后的潺潺流水,顺着河谷蜿蜒而下。

与木斯岛冰川打了10年“交道”的吉木乃县气象局局长胥执强说,让吉木乃这片土地生机盎然、繁荣辉煌的便是木斯岛冰川,冰川融水是全县4万多人民、20多万头牲畜、12万亩耕地、几十万亩河谷林的命脉所在。木斯岛冰雪融化汇成的拉斯特河、塔斯特河、乌勒昆乌拉斯图河和喀尔交河,哺育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命。

木斯岛冰川也是吉木乃县唯一的地表水源地,全县饮用水的一半都要靠她的补给。这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加上干旱少雨,木斯岛冰川每年以十几米的速度消融。冰川雪线已从70年代末的海拔2600米上升至目前的3200米,水平退化距离在5公里左右。冰山最高处由原来海拔3835米下降到目前3801米;冰川面积由原来的18.4平方公里缩减至目前的15.3平方公里。在过去的37年间,木斯岛冰川面积退缩了20.65%。

“从我2008年在这工作到现在,冰川向后退缩了200多米,平均每年退缩十余米。”望着眼前的冰川,胥执强心痛地说着。

为保住这片“生命之源”,2008年9月,吉木乃县果断叫停了木斯岛冰川所有旅游项目,封山禁牧,并于2010年在全县范围内实施草原禁牧110万亩,实行划区轮牧、休牧育草、封山禁牧等相应的协调与管控措施。

吉木乃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对说:“经过这些年的禁牧管理,现在湿地周围的植被得到了恢复,保水阻沙、提碱净水的功能增强了,下游有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水源,牧民们都理解了。”

保护冰川的脚步从未停歇

时至初秋,木斯岛冰川周缘的湿地处,不时可见高山河谷草甸,苔草、蒿草等植被镶嵌在稍稍泛黄的湿地中,绿色、红色的植被遍布在岩石缝隙间。木斯岛冰川的冰雪融水形成若干条小溪,遍布在整个湿地公园,河道迂回曲折,与山体和湿地融为一体,别有一番景致。

“7年前,我来到这里,裸露的土石边还是寸草不生,周边也见不到一丝绿色,你看现在周边都是小湿地,说明水土涵养比原来有了很大的改善。”胥执强蹲在地上,扒开一丛岩石缝中钻出的“多肉植物”。

眼前这番变化除了封山禁牧,也得益于两年前吉木乃县倾力打造的高山冰缘区国家湿地公园。

大面积的湿地恢复将对调节径流、保持水土、保护和维持冰川周边小气候环境稳定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而湿地公园的建成也为维系下游河谷次生林生态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从下山的途中得到了印证。顺着蜿蜒而下的冰川融水在山坡下游汇成的拉斯特河两旁,矗立着片片绿色盎然的河谷林。

“过去几年里,这条河常年断流,周边的河谷林里很多树木在这个季节都是枯黄的。这几年通过生态保护,雨水明显多了起来,原来一年下不了三四场,今年就已经下了七八场,这条河里又有了河水。这些年吉木乃县大力开展的荒山荒城造林等生态工程的开展都是以木斯岛冰川及其湿地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吉木乃县林业局局长贠志鸿向介绍。

吉木乃人植树造林的脚步从未停歇。2013年以来,全县加快推进以林业重点工程为主的生态建设,累计营造林增加1.75万亩,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10.6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227.5万株。截至2016年底,全县林地面积达到131万亩,比2013年增加1.7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3年的10.1%提高到目前的10.91%。

2016年8月,《吉木乃县萨吾尔山冰川水资源保护区域管理条例》颁布,规定停止有关萨吾尔冰山所有旅游项目,并进行永久性封山保护,禁止在萨吾尔冰山区域从事一切与环保无关的活动,实施冰山禁牧4万亩。这表明地方正在通过立法助理环境保护精细化。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一些重要生物种群提供了良好的庇护所,现在,吉木乃县的冰山、河谷、草原和林带里活跃着6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紫貂、金雕、黑颈鹤、白鹤和大鸨。

意义非凡的节水行动

对于年径流量只有0.74亿立方米、降水量不足200毫升蒸发量却高达1800毫升的吉木乃县来说,水成了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瓶颈。没有水,就没有农牧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没有县域经济的绿色发展。

为此,吉木乃县确立了“以水定地、以地定水、以水定农作物”的发展战略,把节水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点。

在吉木乃县水利局局长张兴华看来,通过农田节水把剩余的水用于河谷林浇灌以及城市绿化,对改善冰川下游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木斯岛冰川及冰缘区湿地的小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从上世纪80年代到如今,我们县经历了5次节水革命,从最初拦坝蓄水、建水库到修建防渗渠,从喷灌节水到滴灌用水,再到如今的智能水利,节水的力度越来越大,起到的效果也越来越好,现在我们田间地头用水可以说做到了‘拿秤称水’的效果。”吉木乃县水利局局长张兴华说。

为了实地观看“拿秤称水”,来到了占全县耕地面积一半的乌拉斯特镇。只见田地间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间白色的泵房,泵房里安装着进出水管以及过滤设备,而泵房的墙壁上清晰地写着农户用水公示表。

乌拉斯特镇副镇长杨运发对说,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按方收费后,农户每次用水前要到水管所去购买本次所用的水量,刷卡用水。指着眼前的麦地,杨运发说,原来这块地其实是草场,由于缺水和植被遭到破坏,慢慢沙化成盐碱地。这里的农民便把它开垦成农田,现在由于雨水多了,加上节水后多余水浇灌到周边的河谷、湿地,这里的植被开始恢复,草势开始往回长了,这也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