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在线云招商

集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集安市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通知

时间:2017-01-04 00:00:00  来源:集安市人民政府  作者:

集政发〔2016〕8号

集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集安市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

开发区管委会,各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现将《集安市全面健身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集安市人民政府2016年12月28日

集安市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为进一步发展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市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推动我市绿色转型,全面振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吉林省全民健身条例》和吉林省、通化市全民健身计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全社会参与健身事业,推动健身服务常态化,促进健身活动生活化,把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作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全市公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提高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为推动集安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目标和任务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与集安发展水平相协调的覆盖城乡、组织完善、设施齐全、活动丰富、指导有力的,能基本满足广大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群众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体育健身行为和体育生活方式成为更多群众的选择。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主要任务1.群众健身素养普遍增强。通过舆论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健身意识,广泛开展体质健康教育,增长群众健身知识,持续不断组织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体育锻炼,使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6%。参与健身的技术水平、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其他各类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高于国家规定的平均水平。2.健身场地设施显著增加。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到2020年,实现全市乡农村体育运动小广场、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城市建成相应规模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综合性体育馆、体育场、健身广场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场所的规模和功能进一步拓展,规划并逐步建设“一村一场”、“一镇一场”、“一市一中心”。实现社区、村镇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和管理常态化,形成市、乡、村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基本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3.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开展群众喜爱、普及面广、参与面宽的健身项目,积极组队参加全国、省、市等重大比赛。积极开展社区体育比赛和活动,推广“体育生活进社区”。大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加快发展农村体育,打造“一镇一特”的全民健身主题特色活动,如深挖我市传统体育强项—发展冰雪活动项目,使“踏冰玩雪•悦动集安”系列冰雪活动项目常态化。实现“全民健身日”活动常态化,每年举行两次以上“体彩杯”群众球类赛事活动,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市性田径运动会。4.青少年体质进一步改善。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继续做好每天锻炼1小时、人人学会健身、阳光体育进校园等活动。市文广新局要联合教育部门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深入推进足球进校园体育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各学校每年都组织一场小型运动会,做到校校有特色、班班有团队、人人有项目,使在校学生85%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5.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健全。健全市、乡、社区三级全民健身的纵向组织网络。形成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的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等全民健身的横向组织网络。到2020年,11个乡镇全部建有体育组织,12个社区和126个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6.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建立集安市国民体质监测站,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定期公布城乡居民体质监测状况,指导机构更加健全,监测服务更加方便;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健身指导更加常态,到2020年,我市获得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500人,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和技能,全民健身志愿者活动普遍展开。实现每个社区设配有1个健身指导站,平均每个健身指导站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和2名社区体育志愿者。7.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初步发展一定规模的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用品、体育旅游、户外体育等体育产业,健身产业从业人员比“十二五”期间增加20%以上,培育大型体育产业经营业户3户,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显著提高。三、工作重点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市政府和乡政府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主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指标体系、纳入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在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保障政策,采取直接提供、委托提供、购买服务或政策扶植等多种形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市政府和乡政府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将全民健身活动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份额,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科学安排发展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并纳入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力争完成市游泳馆健身工程建设;加快全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路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市行政村健身路径全覆盖;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自然条件,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健身步道等户外运动设施;全力打造沿河景观带体育休闲建设,把带状体育休闲公园建成市域内一处新的休闲健身场所;80%的社区建设“一区多点”,即一个全民健身点,多个就近方便的全民健身晨晚练点,打造城区10-15分钟健身圈;60%的乡镇建成“一室一场”,即一个小型室内体育活动室,一个灯光球场;100%的村建成“一场一台”,即一个水泥篮球场,一个乒乓球台。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公共体育设施应根据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体育系统公共体育场地开放率100%,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市政府将对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支持,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提高使用效率。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各项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逐步推行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和高危项目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持证上岗,市文广新局要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推进群众体质监测工作。建立全民体质监测站,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现状调查、群众健康状况研究、群众体质测定标准、群众体质监测制度,《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优秀率达到20%。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按照“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就近就便”原则,组织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和体育竞赛活动,推动群众健身活动的普遍化、经常化。广泛开展田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台球、网球等全民健身活动,大力普及健身操、传统武术、健身气功、棋牌、门球等健身项目,定期举办“体彩杯”全民健身竞赛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市群众性体育活动普及与提高,激发群众体育健身的热情。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和质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办好青少年运动会,中小学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体育运动会。深入推进足球进校园体育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并形成联赛制度。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办好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扶持和鼓励组织和个人兴办全民健身服务业,推动体育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医疗、教育、旅游等相融合。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市文广新局要会同相关单位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管。四、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集安市全民健身计划由市政府领导,市文广新局会同有关市直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各行业体协等社会团体各司其职,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执行本计划。提高资金绩效。市政府和乡政府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市文广新局科学预算彩票公益金收入规模,编制年度彩票公益金使用计划,严格部门预算执行,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部门预算,按照国家有关彩票公益金的分配和使用政策,强化支出主体责任,加强资金管理,提高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效率。深化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报道,开办专栏,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片,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增强公民健身意识、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加大“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活动的全民健身宣传,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体育健身的风气,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化、社会化、生活化。强化工作合力。市文广新局要积极沟通有关部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奖励措施等,落实计划要求的相关人群的体育健身内容,推进城乡健身设施、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等公共资源及服务要素的协调配置,促进全市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工作机制。市文广新局每年要将本计划实施情况报告市政府,各乡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全民健身计划。要建立激励机制,把全民健身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评价体系等各类评比、表彰活动的重要指标。市文广新局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每年年底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各部门要将全民健身计划纳入日常工作,并予以落实。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