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是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面积21.77平方公里。2000年4月和2001年2月,国务院又在合作区内先后批设了珲春出口加工区和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实行“三区合一”管理模式。2012年4月国务院批设了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合作区再次迎来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 建区20多年来,合作区务实创新,先行先试,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8月份,合作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1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口径财政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41.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3.5亿元,同比增长16.4%;固定资产投资44.6亿元,同比增长24.4%;进出口总额8.8亿美元,同比增长17.3%。二、区划范围 珲春地处东北亚几何中心,是中国面向东北亚的新门户和欧亚大陆桥的起点之一,是长吉图开发开放的桥头堡,更是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这里中、朝、俄三国陆路相连,中、朝、俄、韩、日五国水路相通,拥有4个国家级口岸,以珲春为中心的20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俄朝10余个港口,合作区与市区一河之隔。三、投资优势 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合作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原则,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精品园区,建区至今已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累计征收土地14平方公里,实际利用土地658公顷,现有存量土地达到470公顷,保证了项目建设用地。截至目前,全区建设完成13条主干道、28条支路,共计65公里、107万平方米,已形成“六纵七横”的主干道交通网络。各项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全区基本实现“六通一平”。同时,建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基地、海关监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保税仓库、边贸市场、污水处理厂等设施,能够为入区企业和项目提供较为完善的综合配套服务。 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持续壮大 珲春出口加工区是全国15个首批出口加工区试点之一,规划面积2.44平方公里,2001年5月31日正式封闭运行,区内企业享受“境内关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出口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求的不断提高,出口加工区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初步形成了木制品加工、海产品加工为主,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为辅的等特色产业格局。目前已将规划面积调整至1.038平方公里,区内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年内有望升格为综合保税区。 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占地面积9.6公顷,2001年12月试运营,2005年6月正式运营,是吉林省唯一对俄开放的边境贸易功能区,采取“口岸查验、区内交易”的管理模式。为适应边贸发展需求,中俄互市贸易区借鉴广西东兴、凭祥等地先进经验做法,加强与省直相关部门及海关等联检部门对接,推动交易品种、交易总量双放开,着力实现“真边民、真交易、真实惠”的兴边富民目标,推动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四、主导产业 特色产业初步形成 目前,合作区内共有注册企业808户,其中来自日、韩、俄、美、香港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4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户。先后引进了特来纺织、小岛衣料、紫金矿业、华润燃气、雅戈尔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木制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海产品加工为主,电子信息、健康食品、新型建材、新材料等为辅的特色产业体系。一是有色金属产业逐渐成熟。总投资40亿元的紫金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试投产,年产值将达50亿元,新增直接就业人数近600人,吹响了全区工业经济提质增速的号角。 二是水产加工业发展势头迅猛。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水产大文章,成立国际合作示范区水产工业园区,引进了包括东扬实业、大宸水产、洪昊食品、兴阳水产、伟易达贸易在内的54家加工型企业和94家贸易型企业;盛海工贸实现了吉林省水产企业美国注册零的突破;促成出境加工复进境政策扩展至水产加工行业,东扬实业、盛海工贸、洪昊食品和东鹏水产成为试点企业;帮助盛海工贸、洪昊水产、大宸水产三家企业在全省率先成功实现了产品欧盟注册认证;海产品除远销至上海、广州、大连、青岛等国内地区外,出口方面由原来单一的韩国,拓展到东亚、东南亚、中东、欧盟、非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扩大了“珲”字号水产品在海内外市场占有份额和影响力。 三是纺织服装业不断壮大。在海关的支持帮助下,成功争取到纺织服装出境加工复进境政策,指定特来纺织、小岛衣料、弘丰制衣等企业为首批试点企业;加快推动特来纺织、小岛衣料等传统服装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促成总投资10亿元的雅戈尔服装城项目成功落地,快速建设;引进高档彩印包装等项目,完善产业配套。目前,区内集聚了包括雅戈尔服饰、特来纺织、小岛衣料、风速体育、风华制衣、鼎吉包装在内的等近20家服装加工及相关配套企业,品牌众多,产品畅销,切实提升了合作区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国遥博诚成立了继一汽之后吉林省第二家院士工作站,华瑞参业、长城菌业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誉,为全区实现高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晒出了满意的成绩单;通过外引内培、扶优扶强等手段,帮助华瑞参业、绿源参业、玉健科技三家企业成功实现新三板、Q板上市,百草药材、旭竹药业、三元新型建筑节能板材、万和报废汽车拆解等项目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 五是第三产业初露端倪。红菊国际大厦运营良好,承办了多场中俄、中韩乃至图们江区域性的国际会议;总投资5.8亿元的绿都国际边贸城项目部分商铺运营,总投资4.6亿元的将军书画院项目主体封顶,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第三产业比重稳步增长,从2010年的5.7%提升到2015年的近8%。||||||特来纺织、小岛衣料、紫金矿业、华润燃气、雅戈尔、东扬实业、大宸水产、洪昊食品、兴阳水产、伟易达贸易、华瑞参业、长城菌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