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8月,是省政府最早批准成立的5家开发区之一,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11月,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2年4月,由省发改委确定为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 金昌机场距开发区仅5公里,兰新铁路、连霍高速、金永高速、金武高速、金阿铁路、金阿高等级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开发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亿元,主要区域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 为了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我们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优化开发区布局,促进项目聚集、产业集群、用地集约、功能集成,不断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目前已形成以国家级金昌经济技术为核心,金川工业园区、河西堡工业园区和永昌工业园区各具特色、相互衔接、配套发展的格局。 金川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包括国批区7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平方公里、金昌新材料工业园区15平方公里,正在规划建设的金川公司四厂区、战略新兴产业区、固废综合利用区等24平方公里。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镍铜钴产量达到65万吨,有色金属深加工总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其中镍铜钴压延产品20万吨,镍铜钴粉体材料1.3万吨,镍铜钴金属盐类8.5万吨,贵金属及稀有金属新材料9吨。开发区累计引进和登记注册项目368项,建成企业190家,规模以上企业29户,从业人员35705人;开发区现有企业中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9家。2011年,开发区完成生产总值16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55亿元,财政收入6.06亿元,进出口总额43.7亿美元。 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于2009年启动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依托河西堡镇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规划建设的以化工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主要承接新疆、内蒙煤炭资源转化需求,以捣固焦、兰炭、电石为龙头,以尾气综合利用为纽带,延伸煤化工产业链,使区域内煤、焦、油、气循环利用。园区总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全面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利税27亿元,吸纳用工6000多人,2010年,园区被省工信委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永昌工业园区是1994年8月由国家农业部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东西合作乡镇企业示范区,2006年清理整顿后,由省政府重新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已建和在建项目总投资达10.2亿元,落户企业245家,其中工业企业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已形成农畜产品加工、农机制造、有色金属冶炼、金属粉末加工等为主导产业,生产啤酒麦芽、特色面粉、脱水蔬菜、苜蓿草粉、镍粉、钴粉、铬铁、萤石粉等30多种产品的乡镇工业体系。园区被省政府命名为“发展乡镇企业十强示范区”。 开发区坚持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了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初步构建了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冶金、硫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磷化工、煤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建材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十大产业链。 今后5—10年是开发区加快跨越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立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以建设千亿园区为目标,打造西部最具创新发展活力的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以环境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驱动力,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开发区综合实力,努力把开发区建成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力争到2015年,开发区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开发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金昌工业经济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工业呈现出以有色金属材料、化工、能源、建材、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架构的结构体系。目前,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22户,股份制企业24户,其它企业13户;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总量约占全市工业企业的95%。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完成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0%;能源工业的比重也超过了10%;化工、建材、轻纺3个行业的比重均不足5%,合计占7%;其它行业占3%。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