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启动园区建设,历经多次调整,先后成立商贸工业特区、先锋工业园、万楼新城区、鹤岭工业园、湘潭西商贸物流园、雨湖新城区等园区。2012年12月,以鹤岭工业园和先锋工业园为主体,组建湘潭雨湖经开区。2013年度完成技工贸总收入69.9亿元,工业总产值6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亿元,实现财税收入2.6亿元,入园企业74家,其中上市企业3家,拟上市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 区域篇:长潭腹地,投资新地 区位优势独特。雨湖经开区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位置,北望国家级宁乡经开区及望城经开区,东连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和国家级湘潭经开区,是湘潭对接长沙的桥头堡,距长沙市政府25公里、到株洲30公里。长潭西高速、京港澳西线高速、沪昆高速贯穿其中,是长株潭城市群大河西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教资源丰富。范围内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17家科研机构和10个博士后流动站,是全省仅次于长沙市岳麓区的科教中心区域。校区交流合作紧密,园区及园区内企业与各院校建立了产学研联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工业基础雄厚。区域内锰矿资源丰富,鹤岭锰矿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素有“中国锰都”之称;区域内有江南机器厂、江麓机械厂等中央直属及自主研发型企业,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础篇:治理开发,齐头并进 发展平台逐步搭建。以鹤岭工业园、先锋工业园为主体申报的雨湖经开区发展规划已获省发改委批复;以雨湖区为申报主体的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获国家工信部批复,以工业集中区为基础打造省级经济开发区。 发展环境日趋向好。充分利用“两型”社会建设、新型城镇化、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政策契机,争取各方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有力推进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废水废渣治理及湘锰独立工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完成区内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营造承载园区发展的生态两型氛围和环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潭锰路、白云路、春兰路、高岭路、伏林大道等联结园区与湘潭及长沙市区的主次干道修建全面铺开,鹤岭地区供水工程已经启动,污水处理厂、天燃气等与周边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用事业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湘潭锰矿国家矿山公园年内将启动三大硬件设施建设,预计累计投资达20亿元。 产业篇:转型提升,塑造品牌 一区两园,促错位发展。鹤岭工业园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和旅游休闲产业(矿山公园)等;先锋工业园定位为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矿山装备制造等,将形成以产业空间平台带动生产服务、生活配套,形成产城融合的功能发展版块。 战略转型,促产业提升。鹤岭工业园将在白云路和伏林大道两厢形成工业综合组团、现代物流组团、城镇改造及产业提升组团等三大功能组团,主动承接长沙和湘潭经开区的辐射效应与溢出效应,形成配套产业与协作产业;先锋工业园突出产学研一体化,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提升园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新的研发平台、总部经济、高技术孵化基地和高技术人才驻地。 自主创新,促优势集群。区内企业注重自主改革和技术创新,形成了以湘潭电化、中材水泥为代表的国内一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平安电气为代表的自主研发型矿山开采及装备产业集群,多项主导产品获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多个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以华进科技、江大机械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赛普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制造产业;以一格制药、绅泰春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湘潭金属材料市场为代表的钢材物流业。 展望篇:千年雨湖,展露新姿 发展战略。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集约用地、聚集产业”的总体要求,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建设、市场化经营”的运行机制,努力把雨湖经开区建设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镇建设的新组团、产业提升的新基地、城乡统筹的新引擎”。 主要目标。努力打造“创新型、特色型、生态型、效益型”开发区,朝着“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挺进省级开发区前列”的目标奋进。力争通过5—8年的努力,开发面积达10平方公里,实现税收5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00亿元。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北达长沙,西连韶山、湘乡,南连湘潭县,东接湘潭经开区、河西老城区,区域面积达262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5.11平方公里,其中鹤岭工业园10.08平方公里、先锋工业园5.03平方公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