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在线云招商

玉溪易门:菌产业发展的启示

时间:2017-07-27 00:00:00  来源:云南网  作者:

野生菌交易为农户带来收益

一卷山水,满城菌香。

每年夏天的第一场雷雨过后,鸡枞的清甜、松茸的香嫩、干巴菌的鲜美……那些舌尖上的美食,故乡“菌”的味道,引爆了绿汁江畔的狂欢,更牵引出一场与菌有关的盛宴,而这场一年一度的盛宴已经持续了13年。

绿汁江畔 满城菌香

时间回到2005年8月6日,首届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在易门正式启幕,吸引了5万多人前来交易观光。短短三天内,就交易野生食用菌360多吨,成交金额达700多万元。由此开始,每年的菌交会便成了易门官方和民间共同的期待。

作为菌交会的“前菜”,2017年7月7日,第十三届中国野生食用菌交易会组委会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新华社云南分社、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新浪网、网易网、搜狐网等27家主流媒体齐聚易门,共同为即将到来的盛大狂欢预热。与此同时,易门县招商合作局副局长周继军正在对招商项目进行最后的确认。“12年来,易门县以菌交会为平台投资贸易签约228亿元,菌交会俨然成为集会展交易、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省际综合商贸平台。”周继军告诉。

菌交会上,人工栽培食用菌受关注。

与政府部门的精心筹备相对应的,还有民间对菌交会满满的热情。看着长势甚好的灰树菇,易门双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良恨不得菌交会马上就到来。作为公司研发的新品种,这种口感甜脆、外形酷似干巴菌的人工栽培蘑菇,以40-50元/公斤的价格受到市场青睐。除了栽培直接对接市场的灰树菇,他还种植了20亩平菇,主要供给易门的食用菌加工企业。从经营农家乐到人工菌种植,刘良转型的信心源于这些年易门对“菌乡”品牌的打造,“因为菌交会,大家都知道我们易门的菌好。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有更多人了解并爱上灰树菇。”

作为易门县野生菌产量最大的乡镇,伴随着雨季的到来,铜厂乡的整个山野都是悸动的。普通农户天一亮就往山上跑,唯恐错过那些刚刚露头的野生菌,而包山拾菌大户则用铁丝网围着所承包的森林,就怕被其他人把自己的菌子采去。

上午十点,背着一箩筐菌的李恩红就到了位于公路边的野生菌收购点,最终1公斤白葱菌和5公斤红葱菌给他带来了460元的收入。“30亩自留山一年能有1万元左右的拾菌收入。”李恩红对这个既有收入,又不耽误农活的营生十分满意。

收购点的老板张云平是远近闻名的野生菌经纪人,他三个收购点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收购400公斤左右,通常他的鲜菌早上还在铜厂,晚上就上了昆明人的餐桌。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还建了冷库,为的就是将野生菌保鲜后,反季节销售。

张云平的另一重身份是包山拾菌大户,其所承包的500亩山林每年都给他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包山拾菌最大的优势是小菌不采,所以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升。自家山里的牛肝菌、干巴菌正是长势喜人的时候,尽管收购工作十分繁忙,但是张云平也想去菌交会凑个热闹。

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易门丰富的野生菌资源。目前,易门已开发可食用野生菌70余种,年平均产量5000吨左右,最高日成交量达200吨,最高日成交额达1000多万元,易门所产的野生食用菌以种类多、产量大、品质优、口感好而久负盛名。“菌乡”因此成为易门除“滇中水城”外的又一张响亮名片,而持续举办多年的菌交会无疑为打造“菌乡”名片提供了更大的平台。相关数据显示:前12届菌交会,共吸引县内外参展交易客商及游客259万人次,实现菌类交易量1.2万吨,交易额6.2亿元,易门作为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交易中心的地位得到了确立。

菌乡易门的产业悸动

菌交会精品展区内,牛肝菌、干巴菌、鸡 、松茸、青头菌、鸡油菌、虎掌菌……多种野生菌齐“开会”,撩拨着世人的味蕾。新建的野生菌博物馆里,菌菇之乡、菌菇之谜、菌菇之韵、菌菇之业四大展区可以让你读懂菌乡。从清道光中期《续修易门县志》把鸡 菌作为菜类列入物产类加以记载,到民国至解放初期油炸野生菌加工零售,到1984年易门最早的野生食用菌生产企业投产,再到2016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食用菌协会野生食用菌易门基地”,在这占地661平方米的博物馆内,易门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从历史上的初加工,到如今赫赫有名的“菌乡”,菌交会无疑是易门菌产业发展的引爆点。正是得益于菌交会的带动作用,易门菌产业才有了大踏步的发展,在形成特色产业之时,也实现了一二三产的融合联动发展。

张云平早上收购的菌子,晚上就上了昆明人的餐桌。

2016年,是《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实施之年,在昆明搞了15年食用菌栽培,并在榆黄菇栽培上获得过技术专利认证的杨应林回到易门,创办了县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食用菌栽培基地——德桦菌业有限公司。“让所有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都能在这里现采现吃。”这是德桦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应林的梦想,也是他从昆明回到易门的初衷。

在位于该县六街街道迆栖冲村的52亩土地上,数十个大棚一字排开,大棚内是大簇大簇的榆黄菇。“大棚采用进口控温膜、智能自动化喷灌等现代化技术进行榆黄菇种植,因为品质好,每亩年产值可达2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北上广。”杨应林说。按他的规划,下一步,他一方面要带动周边群众规模种植已经成功培育的榆黄菇、竹荪、巴西菇、口蘑等10余种菌,另一方面要积极打造集菌种制作生产、大棚设施种植、仿生种植、观光体验及特色餐饮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庄。

应该说,食用菌栽培、加工互为依托的关系决定了易门食用菌产业势必要走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野生食用菌具有产量有限、季节性强的特点,原料成为加工企业扩大产能的最大障碍。不受季节限制的人工栽培,为加工企业提供了大量原料,而加工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又促进了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发展。

易门的食用菌加工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4年,云南省首家食用菌加工企业——易门郊区供销社综合食品厂创立,这就是易门丛山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丛山公司的经营范围覆盖食用菌、蔬菜、水果、酱菜、调味料等,产品达81个之多,其中有近1/3的产品实现了出口。“我们的产品分罐头、速冻、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几大类。今年9月,我们在易门工业园区六街片区的新厂将投产,新厂内有西南最大的真空冷冻干燥生产线、全自动真空低温油炸生产线等先进设备,产值将从现在的1.76亿元提升至5亿元。”丛山公司董事长张勇说。

从2001年改制时的200万元产值到现在的1.76亿元,丛山公司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除了引进先进设备、积极开展新产品研发外,还得益于消费者对野生菌的认知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按张勇的说法,目前1.76亿元的产值中,70%来自野生食用菌加工。但张勇十几年前带着产品到上海参加交易会时,只有在云南生活过的上海知青慕名而来,其他不懂行的人竟然问:“鸡 是不是长在鸡头上的?”这些年,随着菌交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及公司对市场的拓展,上海已成为丛山公司产品的第二大销售区,每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丛山公司不过是易门食用菌加工业的一个缩影。2016年,易门5家食用菌加工企业共实现产值3.05亿元,其中出口500多万美元。

除了“中国野生食用菌之乡”“野生菌研发应用基地”外,易门的另外一重身份是“野生食用菌美食之乡”,这也意味着易门的野生菌具有就地消费的重要特征。按照易门县农业产业办提供的数据:2016年,易门以农家乐为主的此类市场主体32家,涉林规模3000多亩,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营业收入1000多万元。

自2015年起,原本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元源生态庄园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光新模式——捡菌体验,捡菌、识菌、吃菌为一体的体验,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每年我们都会组织300-400人到元源庄园体验拾菌的乐趣,游客大部分是昆明人,也有少量来自北京和深圳。”云南海外国际旅行社易门分公司负责人和国春说。而元源生态庄园负责人王万亮最大的感触是,因为捡菌体验,庄园的餐饮收入有了明显提升,目前观光餐饮收入已突破百万元。

云菌崛起中的自我审视

“世界野生菌看中国,中国野生菌看云南。”在云花、云果、云菜、云茶等特色云系列之后,云菌又为云南味道再添新品。

在易门野生菌博物馆里读懂“菌乡”

云南有食用菌种类882种,占世界2000种的43%,占中国978种的91%,居全国之首。“云南每年的野生菌贸易量在20万吨左右,农户直接收入60亿元,野生菌在加工、流通、贸易过程中的增加值在100亿元左右。易门在资源储量方面属于全省二类地区,产量处于全省前15名。”长期关注云菌产业发展的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食药用菌中心主任赵永昌说。

在野生菌资源储量上仅处于云南省第二梯队的易门,何以在云菌崛起中扛起“菌乡”的大旗?赵永昌给出的解释是:易门地理位置优越,野生食用菌采收后进入市场的时间较短,品质和价格均高于平均水平。其次,与我省其他地方相比,易门的产业链比较完备。通过菌交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到易门买菌吃菌的人比较多,促进了野生菌餐饮业的发展;与我省其他野生菌加工企业产品单一、季节性较强、易受市场冲击的状况不同,作为我省调味品加工主产区之一的易门,其食用菌加工企业的产品相对广泛。同时,食用菌产品以咸菜、油炸类为主,原料的可替代性较强,除野生菌外还可以加工人工菌,故易门的食用菌加工保有一定的规模和良好的效益。

在业界,习惯把易门与云南的另一个“野生菌王国”南华进行比较,“南华的交易量比易门大,作为云南野生菌集散地,鲜菌、干菌、盐渍菌都可在南华市场上交易,但是易门只交易鲜菌,易门的牛肝菌、干巴菌、鸡 等在全省的品质是最好的。”丛山公司董事长张勇说。正是得益于其上乘的品质,才让丛山的产品得以出现在俏江南、海底捞等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并俏销欧美。

易门县农业产业办主任马双喜则把易门的核心竞争力概括为:品类丰富、产量稳定、质量上乘,食用菌加工技术全省领先;交易会的连年举行,为野生菌产业聚集了人气。随着“南华松茸”和“楚雄牛肝菌”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他认为易门的当务之急是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易门目前最具代表性的鲜菌是干巴菌,如不加快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步伐,易门在鲜菌品牌上将错失极好的机会。”马双喜说。

在《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中,对食用菌产业的未来描绘了这样的蓝图:依托现有的农家乐、庄园、企业、特色民族村落、包山养菌、拾菌大户等多元市场经营主体,着力打造以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特色餐饮、民族文化、农耕文明等为主,集菌乡休闲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要依据不同的海拔区域进行布局,以真正叫响“菌乡”品牌,努力把易门建成国家级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基地和加工基地,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月22日,第十三届菌交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投资26.79亿元的18个项目涉及高原特色食品加工、生物医疗、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成功签约,注解了易门特色产业发展的底气,验证了菌交会这一大型综合商贸平台对产业发展的助推效应。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