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在线云招商

甘肃省农村沼气能源转型 盘活了沼气产业

时间:2015-02-04 00:00:0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自从村里有了集中供气的公司,与他们签订了供购协议,沼气一直没断过,冬天做饭、取暖很方便,我们才安心住进了楼房。”凉州区双城镇南安村村民卢兴旺告诉记者,以前虽有新居民楼,村里人只能“候鸟式”居住,夏天搬进楼房,冬季因楼房里用煤时烟熏火燎不方便,又回到旧平房。

南安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是由武威一家公司利用国家农村沼气政策,于2014年10月建成1座1000立方米厌氧发酵罐、1个500立方米储气柜,日处理畜禽粪便约20吨,日产沼气600立方米,可为11栋楼500户农村居民集中供气。在此项目带动下,南安村开展了村内垃圾清理、房前屋后清洁化改造、太阳能路灯亮化等建设,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

南安村是我省农村户用沼气转型发展的一个实例。我省通过市场化运营,建设大中型集中供气沼气工程,由一家一户建沼气池转变为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气点;延长沼气产业链,由单纯的沼气灶烧水做饭转变为沼气“进棚入园”综合利用;沼气发电、提供车辆燃料等多元化发展,推动农村沼气能源健康持续发展,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目前,全省农村沼气用户已达120万户,农村能源建设已形成了年节约、开发农村清洁生活用能约270万吨标煤的能力,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720万吨。

集中供气,温暖民心,建设美丽乡村

随着我省农村一家一户养殖转变为集中规模养殖,农民的沼气池没了原料,农村户用沼气池陷入闲置的困境中,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农民居住楼房的变化,以前的单独户用沼气使用受到较大影响。如何有效转型,实现农村户用沼气的可持续发展?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麦积区中滩镇渠刘村,沿着一条柏油路进村,村子里干净整洁。村民田忠说,以前,村道两边堆满了农家肥,不仅臭气熏天,还招惹苍蝇,每到做饭时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的柴草烟和煤炭烟萦绕在村子上空,很呛人。如今用上沼气,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

原来,中滩镇依托天水一家公司改建农村集中供气工程,利用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养殖企业产生的粪污及周边农户的废弃物等,进行厌氧发酵,日产沼气4000立方米,已向281户分散农户供气,深受农户欢迎。并建成入村供气主管道,计划向周边雷王村、背湾村、汪李村等8个行政村的4160户农户供气。

村民杨菊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天下来使用沼气0.7立方米左右,按照现在1立方米沼气1.5元的价格,一个月不到50元,比用电磁炉、液化气节约70元。她说:“以前家里有一口沼气池,但一年建、二年停、三年留下一个坑。沼气池出料是个力气活,村里男人好多出去打工了,女人干不动。自从村里有了沼气公司及服务站,小到灶具、大到管线维修,一个电话就解决了。”

我省在适宜地区探索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发展模式,实现了集中供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沼气,深受农户欢迎。全省已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76处,让农民能像城市居民使用天然气一样,一点火就能烧水、做饭。并通过农村“水、电、路、气、房”五大民生工程建设,带动了农户“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的美丽乡村建设。

进棚入园,与果蔬“结亲”,生产绿色食品

皋兰县什川镇上泥湾村王全华家的日光温室内,西红柿、辣椒、黄瓜,翠嫩嫩、绿莹莹、水灵灵的。他说,自从“三沼”入棚进园后,用沼气增温补碳、沼液喷施灭虫、沼渣施肥,冬季棚内温度高,蔬菜长得好、病害少。据测算,该村“三沼”综合利用为农户每个日光温室年节支燃料、肥料、农药等各项费用2000多元。全村1800多亩设施农业全部利用沼液沼渣做肥料,西甜瓜、茄子、芹菜等10多个优质绿色农产品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沼气池成了我们生产蔬菜的金牌广告。”凉州区双城镇小果园村村民何莉告诉记者,沼渣、沼液是有机无毒的精品农家肥,施入菜地,或在叶面喷施,生产的蔬菜色泽亮丽、口感纯正,成为远近闻名的抢手菜。每个菜棚节约农药、化肥成本不下千元,加上菜价高卖部分每个大棚增收超过3000元以上。目前,凉州区推广“沼气进棚”,建设商品化沼气池900多套,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2000多亩,促进了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

在宁县盘克镇,沼气成了生产优质苹果的“良方”。盘农苹果专业合作社社长胡元宁,与社员们建成苹果园5200亩,但果品品质越来越差,卖不上好价钱,他咨询省内外果产业专家,诊断为苹果树农药超标、化肥长期使用导致土地板结、集水肥能力低,导致苹果个小、口感差,而“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是解决这一疑难症状的有效途径。他们于2012年建成80多座沼气池,年产沼渣、沼液1600余吨,以沼促畜,以沼养果,加快了苹果产业绿色化、有机化、标准化进程。2014年该社苹果每斤价格高出市场均价1元至1.5元,亩均增收近万元。“三沼”使用节省燃料费1000元、化肥2700元、农药800元,合计户均收益近5万元。

目前,在我省河西设施农业、中东部苹果产业基地,省农村能源办大力推进“三沼”进棚入园,累计在日光温室、特色果园中修建沼气池3000多座,开展“三沼”综合利用50多万亩。形成了“畜-沼-果”、“畜-沼-菜”等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模式,果蔬生产向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转型,开辟了沼气产业发展品牌生态农业的新路径。

沼气发电,给车辆提供燃料,发展循环农业

我省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建设的大中型沼气发电工程,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和政县经济开发园区的一家大型沼气发电工程,是我省最早发电上网也是唯一获得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的项目。该工程于2011年5月建成投产,沼气发电全部并入国家电网,现年产沼气40万立方米,并网发电65万千瓦时,获国家补贴49万元;年产沼肥2000吨,用于种植无公害蔬菜后年增收节支68.49万元。发挥了沼气“前承肉牛养殖、中担发电任务、后启绿色种植”的纽带作用。

车辆使用沼气燃料的新鲜事,在我省也初露端倪。位于定西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一项特大型沼气工程,总投资达1.62亿元,该工程年处理有机废弃物10万吨,采用高温发酵的沼气主要用于CNG车用燃气,通过沼气脱硫、脱碳,提纯压缩,生产甲烷含量达到98%的生物燃气,目前生物燃气日产量约4000立方米,经干燥压缩后为300多辆公交车、出租车等提供CNG燃料。初步实现了沼气的工厂化生产、产业化运营,代表了我省生物燃气高效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