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在线云招商

西区:倾心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区

时间:2017-02-15 00:00:00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

幸福西区什么样?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社会安定、百姓安居……幸福西区的新样本似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民生幸福城区的温暖和快乐。

去年,城西区始终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青海时的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两个绝对”为根本遵循,主动融入“幸福西宁”建设大局,以生态文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全省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为目标,以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区为抓手,突出转型升级,突出品质提升,突出民生改善,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让居住在城西区的群众幸福感倍增。

2017年,城西区将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极具潜力的发展空间,在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中把准方位、明确方向、用对方法。并且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把“通上气”和“接地气”结合起来,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抓好贯彻落实,把建设幸福西区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回顾:

凝聚了各方面的力量,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四大经济特点

成就西区蓬勃发展

特点:把握大局

成就:明确了发展新思路

城西区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指引,深刻领会“幸福西宁”丰富内涵,紧紧围绕区委“1213”基本思路,制定出台《城西区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分工方案》,全区各行业、各部门正在抓紧制订工作计划,编制项目建议。深入推进“16+N”自主改革事项,制定实施“1234”创新计划,地区发展的抓手更实。

特点:稳中求进

成就:实现了经济新增长

通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扩大消费,确保了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9.61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2亿元,同口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9.31亿元,同比增长11.1%,经济运行呈现出“低位开局、逐季向好”的态势,经济总量、质量和效益实现同步提升。

特点:着力提升

成就:推动了城市新发展

城西区按照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环境优美、集约高效的原则,确立“双核四轴加生态休闲带”的主体功能区划,全力打造产业结构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发展格局。以“一城抓总、多城联创”、“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建设为载体,协调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城乡一体化市容环境整治,棚户区综合改造,大气污染治理等工作,城区市容颜值显著提升,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特点:精准发力

成就:增进了群众新福祉

城西区以紧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率先实施城区困难群众精准帮扶12条措施。安排资金6000万元,从提高生活补助、改善生活环境、就业创业帮扶、教育医疗养老救助等四个方面,对全区贫困家庭实施“一户一策、一人一策 ”的精准帮扶,率先探索走出了一条城区困难群体精准帮扶的新路径,1613户2674名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展望:

站在新形势下,城西区将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着力深化创新驱动,着力补齐发展短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西区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效。

【新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GDP 能耗、CPI、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75%以上。

【新举措】

●强化产业支撑,助力绿色发展

以“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为导向,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实现绿色崛起。

围绕建设全省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目标,统筹优化老城区、海湖新区区域功能定位,加快构建“双核四轴加生态休闲带”的空间格局;以环新宁广场商圈为核心,在老城区重点发展生活服务业,打造全市的消费中心;以新华联广场、万达广场为核心,在海湖新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体育健身等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高端要素加速聚集,打造全市的三产重心;以五四大街、胜利路、西关大街、昆仑路为四轴,打造连接双核的产业发展轴;围绕大南山、南川河、湟水河、火烧沟自然风貌,建设融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为一体的生态景观休闲带。

依托西宁市医疗养老康复中心项目,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融合式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新华联、万达广场、力盟特色商业街等城市现代休闲街区,确保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3%、20%以上;围绕城西金融聚集区发展规划,加快青海金融中心项目建设,打造全省现代金融中心;以高原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为依托,加快发展“文化+”新业态,推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城西文化联盟作用,不断优化文化供给方式,尽快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支撑;着力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创新空间,不断健全创业培训、创业载体、创业服务、创业氛围、创业政策相融合的工作机制,以市场主体的“微行为”汇成创新发展的“众力量”。

●优化生态治理,打造靓丽西区

以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区为目标,全力推进“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行动,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西山一巷至园树巷道路新建项目,完善城区“五横七纵”路网框架。实施绿道二期建设,南川河西侧秀水路段排水箱涵迁改工程,形成完备的城区慢行交通系统;合理布局街道空间,完成交通巷、福口街风貌提升,城区街道、公共绿地景观提升、新宁广场设施改造、垃圾中转站建设和公厕改造等项目;持续实施南川河沿线等城市景观亮化及维修项目,打造西区靓丽夜景;加快旧城改造,强力推进气象巷、青年巷、湟岸巷片区拆迁;对贾小小区等4处居民区进行重点综合整治,打造棚改精品楼院。

以“围绕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城市、富裕居民”为方针,着力加快城市化进程,结合西区实际,深入研究城市化建设相关项目;完成西山小区征收安置;巩固提升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成效,加强渣土作业、道路扬尘等大气污染专项整治,持续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深入开展“一城为总、多城联创”活动,加大创城攻坚力度,实行创城常态化模式;扩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老旧散楼院物业服务改革试点范围,提升城市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效率,及时做好铲冰除雪,加大门前三包落实力度,规范早夜市和集贸市场秩序。

●实现共建共享,增进民生新福祉

坚持绿色发展与民生保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市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继续把精准帮扶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区之力持续推动12条精准帮扶措施落实。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完善对就业和生活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继续推进棚户区和老旧散楼院改造工程,不断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继续实施残疾人之家建设,基本实现社区残疾人之家全覆盖,提升残疾人保障水平;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全面完成平价菜店建设任务。积极疏导热点价格矛盾,确保完成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控目标;推进行政事务、文化教育、公共卫生、体育健身、社区建设等社会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完成城西区市民服务中心后续建设,尽快启用;抓好兴海路小学重建,河湟幼儿园整体购建和文逸路小学项目征地工作;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完善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医联体,合理布局海湖新区卫生资源,加快通海路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中心运营准备工作;持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文汇路、通海路街道办事处社会化管理服务设施建设。完成文博路、光华路社区和北气象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创建全国社区养老示范城市和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为抓手,突出抓好3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运营。

强化社会治理和安全生产,坚持“依法治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