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选择环境,环境也会带来机遇。谁在改善环境上看得远、谋得深、抓得实,谁就能抢先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一些委员认为,改善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宽泛的系统工程,应聚焦问题、精准发力。
让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到位,真正惠企惠民
近年来,中央和我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但有些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打了折扣,使政策红利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的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好政策关键在落实。李冠常委认为,各地各部门要对相关政策进行认真梳理,找准薄弱环节,强化跟踪问效,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察评估力度,让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到位,真正惠企惠民。
应注重改善政策落实的“微循环”和“毛细血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赵国岭常委认为,香港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据介绍,2016年香港营商环境位列全球第五。为了优化营商环境,香港设立了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门机构——经济分析及方便营商处。该机构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制度性成本为目标,向各政府部门发出“精明规管”锦囊,对行政管理全周期提出优化原则和建议。同时,在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还设置1至2名“方便营商主任”,专责推动有关改善措施落地。
构建政府诚信监督机制,推动阳光行政。梁立敏委员认为,一方面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化、法治化、制度化,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各项服务流程和政策信息的公开,并接受社会的监督,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另一方面要在社会舆论方面,发挥大众传媒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作用,借助社会力量,特别是发挥好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民主监督作用,共同推动诚信政府建设。
用好问责利器,以强有力的问责确保政令畅通。董云鹏常委认为,应建立“清理+问责”长效机制,深化“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重点清理“放管服”改革不到位、项目落地难、政事政企政会不分、落实治霾措施不力、脱贫攻坚政策不落实、违规招标投标、私设“小金库”、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八个方面。坚持下面查问题,上面追责任,对典型问题公开通报,使失责必问成为常态,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政令畅通,促进全省各级干部履职尽责、主动作为。
精准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行政效能
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高效的行政效能,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委员们认为,应积极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跳出思维定式,加大服务模式精准创新力度,提升行政效能。
加强省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变“条块分割”为“整体联动”。九三学社省委建议,应由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破除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联动机制。同时成立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办公室,推进、督导、协调政务体系建设工作,规范各市县的政务改革方式方法,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
优化和再造业务流程,在审批事项、审批流程上做“减法”。朱正举常委认为,应着力解决传统管理中环节多、材料多、往返多等问题,通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综合受理和全程协同办理,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民革省委建议,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降低企业与群众办事的成本,让群众享受指尖上的服务。优化政府公共网络平台资源,通过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网上信访、市长热线、行风热线、电子监察等统筹到信息平台上,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推进教育、医疗、社保、旅游等公共领域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积极发展区域化线上线下结合平台服务,鼓励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开发和创新应用,为群众提供便捷实惠的服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
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开展“代办制”和“管家式”服务。民革省委建议,各级行政审批局应利用审批部门集聚、中介技术平台集中和项目代办专业的资源优势,通过服务主动介入、审批全程掌控、困难及时解决,切实提高投资项目审批效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只有真正建立起社会监督机制,才能确保行政许可事项审批的公平公正。徐英常委建议,借助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平台,开发技术软件,将行政许可事项办理信息与办理流程同步向社会公开,统一搭建政府监督、部门监督、许可申请人监督、公众监督的平台。
精准激活磁场效应,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一个吸纳汇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大磁场。要精准激活这一磁场效应,作为发展第一资源的人才,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盟省委认为,应适应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引进高端人才工作机制,做好高端人才引进工作,为促进河北重大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据介绍,我省国际化人才、掌握核心技术人才、领军人才、高级蓝领人才匮乏。与一些先进省份相比,我省对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仍存在差距。特别是创业资金扶持、住房安置、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不够优惠,制约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打造引才与引智合作链。民盟省委建议,借助北京、天津以及国外各种科研、咨询机构平台,选聘京津的优秀高层次人才担任区域高级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顾问,切实做好智力引进工作。可采取“客座教授”“假日专家”等形式为事业发展或项目引进“把脉会诊”、技术设计和攻关,推进人才共享,智力成果共用,弥补缺乏高精尖人才的缺陷。
打破束缚人才制度的“藩篱”,建立规范完善的引进人才服务机制。民盟省委建议,实行宽松的人才准入政策,对机关事业单位引进省级及以上专家、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应当不受单位性质、编制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限制,对产业发展紧缺的人才应当取消各种限制。
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引进的人才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民盟省委建议,加大人才工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形成以政府拨款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投资为保障、社会各界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引进、开发资金投入机制。设立人才培训、激励专项基金,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培训,进一步提高各类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项技能。重点奖励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科技突破的各类人才,对成长性好、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建立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宽松政策和灵活机制。民盟省委认为,应鼓励引进的人才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为他们提供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发展的空间。坚持和完善定期评选表彰优秀人才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业绩评估,不搞评选荣誉称号和经济待遇终身制。
精准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打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诚信是社会公正和谐发展的体现,是经济秩序和谐运行的重要保证。委员们认为,应积极培树市场主体守法诚信意识,在精准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上下功夫,打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强化法治意识,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梁立敏委员认为,各级各地区司法局、工商局、精神文明办等部门要结合“七五”普法,举办“法律进企业”“诚信在身边”“守法企业评选”等活动,开展正反面典型教育,提高企业和法人诚信守法意识。
加强信用平台建设,完善信用体系。目前,信用河北作为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官方网站,已经具备了政策法规、信用知识讲解和信用公示、信用服务、曝光台、重点领域公示等功能。梁立敏委员建议,应在此基础上加快全省征信平台建设,整合公安、法院、税务、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和银行的信用记录,将信用信息查询、应用嵌入各职能部门、窗口单位的审批监管流程中,使诚信成为企业经商办事的通行证。
加大对产品生产、加工、转运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监管力度,探索建立跨境贸易中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预判和咨询机制。陈红常委建议,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信息与司法审判信息共享平台,遏制规模性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宣传,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创新奖惩措施,凸显守信价值。梁立敏委员建议,对失信企业、个人采取失信“黑名单”制度,给予媒体曝光、投融资受限、出行受限等惩戒,对于恶意拖欠的老赖行为依法进行打击,让失信人寸步难行。对诚实守信的市场主体实行融资授信、项目优先“绿色通道”和重点支持等激励政策。政府要当好“红娘”,做好外来金融资本与守信企业的牵线搭桥工作,让守信的企业得到更好发展的空间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