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太原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将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这是记者从太原市政府新出台的《太原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看到的。太原市都市现代农业如何布局?省会城市如何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十县(市、区)农业如何定位?……本报记者一一为您解读。
都市现代农业:围绕“三级圈层”布局
《规划》中说,“十三五”期间,太原市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应具备的生产基地功能、生态屏障功能等多功能特征要求,着力构建由都市内部圈层、都市外围圈层、城区外围圈层组成的三级圈层都市农业功能框架。
都市内部圈层,是由城市中心区域和部分近郊区组成的城市发展圈。位于中环路以内,包含了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的中心城市区域及周边尖草坪区、小店区、晋源区的部分中心城市区域。主要功能为:主要针对都市居民的需求和城市的自身特点,力促非食用农作物的种植以及温室大棚的建立,形成新的财富增长点。
都市外围圈层,是由城市中心区域外围及近郊区域组成的城市近郊发展圈。位于中环路以外,包含了尖草坪区、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小店区的非城市中心区域。功能为城市优质农副食品供应基地。通过充分运用城市的科技、资金、市场、信息等优势条件,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优、特、新类农业精品,为市民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并实现旅游、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发展重点为建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绿色园艺业等。
城区外围圈层,是由城区外围组成的发展圈,包含清徐、阳曲、娄烦、古交等4个县(市)。主要从事专门性的农业生产,在发展规模农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谷物、蔬菜、林果、畜牧和种子种苗等主导产业。
十县(市、区):农业发展都有“靶向”定位
《规划》中说,太原市立足资源禀赋,面向市场需求,推进农业农村三次产业内部融合、产业延伸、功能拓展,打造“北肉南菜”和东西两山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布局。
清徐县将围绕醋都、葡乡、“菜篮子”建设,打造品牌农业、三次产业循环发展示范区。小店区和晋源区主动融入南部“菜篮子”基地建设。
阳曲县以食品加工园为抓手,以规模健康养殖为突破口,建设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尖草坪区与阳曲县搞好产业嫁接和融合接轨,推进北部肉蛋奶基地建设。
娄烦县以脱毒种薯为主导,打造马铃薯种薯繁育科技示范区。
古交市引进新品种、集成新技术,打造优质精品小杂粮生产示范区。
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发挥东山生态优势,发展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科普教育、沟域经济等新业态。
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搞好人文、历史、地理与农业休闲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旅游村落等示范样板。
休闲农业:打造“一小时车程”线路
《规划》中说,“十三五”期间,太原市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发展方向上,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绿色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在发展内涵上,注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在市场营销上,突出特色,打造地域品牌。
建成集农业产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农史农具博览、旅游休闲观光、农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接待和农家风味美食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构建食、住、行、游、购、娱、采摘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全市共打造10个国家级、20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还将构建五条休闲农业发展线路,打造“一小时车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打响省会城市休闲观光农业品牌。5条精品休闲观光线路分别为:西北部(万柏林、尖草坪、晋源)山水人文休闲带,南部平原(清徐、小店)田园风光体验带,北部(阳曲)黄土风情领略带,汾河水源(娄烦、古交)度假带,东山(杏花岭、迎泽)生态农业观光带。
精准脱贫:让娄烦、阳曲摘掉“贫困帽子”
《规划》中说,到2018年,全市建档立卡的157个贫困村、49788个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娄烦、阳曲两个贫困县摘帽。
把脱贫攻坚的基点放在产业扶贫上,实现产业脱贫20455人。
深入开展“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精准培训。到2018年计划转移就业5000人,每年各培训1500人左右,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旧村开发和村庄撤并、社会保障相结合原则,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采取集中搬迁与分散搬迁相结合方式,2016年到2018年,对纳入搬迁规划的92个村、7095人实施易地搬迁。
继续实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考取二本B类以上本科院校的贫困大学生,每人给予一次性补助5000元。落实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对中职中技和高职的在校贫困生每生每年补助2000元,确保做到应助尽助、应补尽补。对阳曲、娄烦两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城六区居住并务工的人员,其子女如需在城六区小学入学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