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盘锦市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了由内陆资源型到沿海开放型的转变,走上了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实现由单一产业支撑到多点多元发展的跨越;实现由城乡油地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实现由主要靠政府推动到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的变革。
《2014年辽宁各市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报告》显示,盘锦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与大连、沈阳属于第一集团。
虽已进入一年之中最冷的三九,气温降低了不少,但家住盘锦市晟华社区的李丽君却丝毫没有寒冷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因为她住的老楼因政府的“暖房子工程”穿上了保暖衣,还因为她的养老金已从刚退休时的800多元涨到了现在的1910元。同样,在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刘艳玲参加了市里的精准扶贫月嫂培训班后,很快找到了一份月工资4000元的工作,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这是盘锦普通百姓对自己生活变化最切身和最朴素的感觉。经过“十二五”的努力,盘锦市综合实力大增,可以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实惠。盘锦5年来的发展和进步,一份报告更能说明问题,这就是隶属于省发改委的辽宁省信息中心根据自己庞大的数据库发布的《2014年辽宁各市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报告》,盘锦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与大连、沈阳属于第一集团。
也许,李丽君、刘艳玲们不太懂这份报告中的诸多指标和数据,但盘锦5年来转型探索的实践和成果就在这份评价报告中,当然更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转——做足海文章
2010年11月,盘锦市委五届十六次全会提出了“向海发展,全面转型”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三大任务、四个转型的城市顶层设计。在从“油”到“海”的二次创业中,辽东湾新区成了盘锦向海发展的龙头。
2010年,辽东湾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亿元,2015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可完成97亿元。“十二五”期间,辽东湾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已经翻了一番。
2015年是辽东湾新区组建10周年。10年来,伴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省级综合改革试验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最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连串的跨越,是辽东湾新区的荣耀,更是盘锦转型实践的写照。
正是在辽东湾新区这个转型大旗的引领下,5年来,盘锦已经初步形成了石化及精细化工、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多点多元的产业形态。油气采掘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至12%是最好的说明。
面向大海,盘锦具备了接口“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韩自贸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先发优势和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与协作的能力。对此,《综合评价报告》给出了结论——盘锦的经济发展指数、发展基础、发展效率位居全省第三。
民——打出小康牌
家住盘锦市双台子区胜利小区的张明对于竣工不久的湿地公园南岸停车场赞叹不已,“太好了,宽敞不说,还免费停车,到公园玩再也不用为找停车位难心了。”诸如这样的工程,盘锦有着厚厚的民生账本。
2011年,盘锦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比全国提前5年建成小康社会。设定了目标,就必须对准国家标准,补齐短板,实施一个又一个的攻坚课题。
“十二五”期间,盘锦已连续5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待遇,月人均养老金由2011年末的886元增至2015年的1475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也从2011年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2015年的105元。
在全市的民生账本中,还有更多的内容:累计投资40亿元推进宜居乡村建设,“五个一”公共服务工程覆盖所有村屯,惠及64万农村居民;大伙房水库输水引入、城市集中供热、学校食堂食材统一配送等工程顺利实施;改造农垦危房7.4万户,实施棚户区改造9.8万户,整治老旧小区119个,完成“暖房子”改造面积410万平方米……
在《综合评价报告》中,盘锦的社会发展指数、公共服务与保障紧随大连之后,排在全省第二位,其中社保覆盖率达到75.2%,为全省最高。
群众幸福指数逐年提升,有凭有据: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3年,盘锦在全省文明城市测评中夺冠,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创——描绘新蓝图
盘锦与清华大学、中科院沈阳分院、大连理工大学等“1院15校”签订了市校(院)全面合作协议;全市7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在全省率先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全市省级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已达到3个;成立了全市首个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达到11户。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2个,博士后工作站达到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重点实验室1家。
“CP-300自升式钻井平台”、“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选育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4个。研制出重大新药肿瘤化疗增敏药物丁磺氨酸,2个医学学科进入省级重点专科行列。开发推广了一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装备。全市专利申请量达4300件。
“十二五”期间,盘锦全面贯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转型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盘锦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评价报告》中,盘锦的创新资源位居全省第三,创新转化能力全省第四。
盘锦盛世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除甲醛异味纳米材料研究与应用”项目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行业组中获得优秀奖。国内行业最具权威性的研究院发布2015年最具竞争力国产VCM马达十强企业,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及智能制造生产能力位居国内第一。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全市不断推进的体制机制创新。盘锦已是全省权力下放最快、力度最大、保留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之一。“审批不出园区、收费不入园区、检查不进园区、服务不离园区”的“四不”管理服务模式改革为园区发展带来了活力。
在一系列改革的推动之下,盘锦的经济增长开始更多依靠内生动力、扩大内需和创新驱动转变。盘锦的转型之路正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行,盘锦的综合实力仍在继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