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在线云招商

我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实践启示

时间:2014-11-11 00:00:00  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  作者:

我省具有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要素优势和地缘生态优势。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园区陆续启动规划建设并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初,已建设省级以上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65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1个,国家级示范基地8个、省级示范园区9个,试验园区10个,示范基地23个,试验基地14个。文化产业园区及基地的快速发展,是宏观、中观、微观环境氛围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文化产业园区谋划、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工作实际,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运作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或能对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我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运作特点。一是政府主导为主,企业推动为辅。大多数大型的文化产业园区是政府主导建设,如黑龙江(大庆)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黑龙江省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齐齐哈尔鹤文化产业园等大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在启动之初,都是由当地政府积极牵动,这有利于加强园区建设的统一部署,有利于多部门、多层次的协同推进,也能够在政策支持方面形成合力。当然,也有一部分文化产业基地是以文化企业为主体负责推动实施的。企业推动实施文化产业基地一般为大型产业园区的分支或者后续运作阶段,规模上相对较小,有的文化产业基地是凭借一个或几个特色的文艺节目或演出而形成品牌,且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扶持和带动。也有的园区启动前期是政府主导,在形成一定规模后由企业接续推进。二是统一规划布局,产业定位前置。我省文化园区绝大部分都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并在园区建立之始就明确了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三是根据功能招商宣传,依托氛围成长壮大。文化产业园区在启动建设的同时,很多园区主管部门就启动招商宣传工作,营造示范引领、集聚带动的园区氛围,多渠道宣传提高影响力,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有的利用优厚的政策环境,吸引名企、名人、名品进驻,努力打造园区核心竞争力。有的园区多管齐下,为园区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硬件”标准较高,“软件”标准较低。在规划设计、建筑规模、施工工艺、配套服务等方面,很多园区追求“高端大气”。有的不惜重金聘请国内外顶尖建筑设计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提高建设企业投标条件,但在运营管理方面,在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方面,往往是由一个机构、一支队伍先后在不同时期完成建设、招商、运营、管理等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因为运营、管理工作与建设、招商工作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一个园区不同项目的特殊性,很难实现园区及项目的专业化运营和精细化管理,没有形成项目之间相互借势、人才资源“术业专攻”的良好机制,势必影响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事实证明,专业化管理较高的项目,发展的前景和势头就好,反之,甚至在同一个园区内的不同项目间,出现了一边“红红火火”一边“冷冷清清”的现象。

二、我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实践启示。一是激发企业主体积极性,使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产业定位前置是必要的,但产业功能区的形成需要企业自主选择,这样产业才具有生命力和持续性。提前预先规定引进产业类别,没有接续性修正和补充,不利于放开市场配置资源的手脚,限制了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舞台和空间。二是重视文化产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文化产品具有文化和产业的双重属性,文化属性就是意识形态属性,产业属性就是商品属性。发挥市场调节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让文化产品通过市场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因此,我国的文化产业从业者、从业企业需要培育核心价值观自觉,不管产业如何发展,要始终传播社会正能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决不能以牺牲核心价值为代价。三是预留园区持续发展空间,集约使用园区土地。在规划建设之初,就要着眼长远,在资金、土地等方面为园区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严格文化产业企业准入制度,节约高效使用土地,避免重复建设,保证园区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加快文化与旅游整合节奏,扩大结合面。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之间具有共轭效应,伴随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要同步将旅游设施配建完备,在文化项目中注重旅游产品开发,在旅游资源中融入文化元素。五是处理好产业项目与事业项目协调配合关系及产业单元与事业单元的渗透融接关系。在园区集群建设中,既要正确处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关系,同时,也可以探索在产业项目内融入事业性单元或子项目、在文化事业项目内渗透产业单元或子项目的做法,并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既有利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也有利于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事业项目并行发展以及不同类别项目内产业单元、事业单元的相得益彰。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