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在线云招商

桃浦: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标杆

时间:2017-02-27 00:00:00  来源:上观  作者:

  “今天的转型阵痛,是为了明天更高起点的发展”——在推进桃浦转型过程中,普陀干部始终禀承这一信念,积极争取有关各方的理解与支持,经受住了“火线”和“主战场”的考验。

  上海西北中心城区,一片热土正在经历脱胎换骨的蜕变和新生:

  普陀桃浦,曾是上海首批化工工业区之一,1954年建设至今,工业建设成就了其经济发展,但也不可避免付出了环境代价。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桃浦经过一轮又一轮转型升级,如今,作为上海“十三五”转型重点地区,这片热土正在建设“上海西北中心城区的新地标、产城融合发展的新亮点、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破”与“立”的节奏强劲有力。“腾地”工作正加快进行,截至去年底,土地收储签约面积约3500亩,占桃浦核心区需收储土地面积的80%左右,今年将基本完成土地收储工作。年前,智创TOP、托马斯实验学校、英雄天地、地下综合管廊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桃浦科技智慧城开发建设全面启动。

  桃浦地区的转型升级,是上海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缩影。转型路上,桃浦经历了怎样的蜕变?未来,这里将打造一座怎样的科技智慧之城?桃浦蜕变与更新中,如何树起上海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标杆?

  桃浦科技智慧城规划图

  看过去:60余年沧桑巨变,从化工工业区到科技智慧城

  普陀区祁连山路127号,坐落着英雄金笔厂。步入厂区,可见昔日苏联式厂房建筑一排排静立,褐色外墙上枝枝蔓蔓的爬山虎,印证了桃浦地区民族工业走过的60多年沧桑。

  跟随工作人员走进一座老厂房,这里是桃浦科技智慧城规划展示新馆。灯光、影音与各种规划新理念交织的现代感扑面而来:“桃浦科技智慧城总面积7.9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东起铁路南何支线、西至外环线,北起沪嘉高速公路、南至金昌路,总面积4.2平方公里,是上海中心城区现存最大的集中连片成规模开发的区域……”

  英雄金笔厂车间如今已成为桃浦科技智慧城规划展示新馆。黄尖尖摄

  当初,桃浦地区一批批企业在迁移腾地时,英雄金笔厂虽没有被列入任何一个历史建筑保护的名录,但政府部门和专家反复研究后决定,此处应作为历史建筑和民族工业的遗存予以保留。于是,一个集规划展示、项目发布、文化交流、商务休闲功能于一体的“英雄天地”,轮廓渐渐清晰。

  历史、现在、未来,在这里形成一个寓意深刻的交汇点。

  1954年,桃浦成为上海第一批化工工业区,英雄金笔厂、上海橡胶厂、上海中药制药一厂、上海油墨厂、上海香料总厂等享誉全国的工业企业在此诞生。到了上世纪80年代,桃浦工业区达到繁盛时期。

  “当时的英雄金笔厂有笔尖车间、钢零车间、成一车间、成二车间、机工组和压缩车间6大车间,每天如火如荼地生产着赶超派克的国民钢笔。”当了37年笔尖车间主任的沈国铭回忆道。

  三十余年的工业建设成就了桃浦经济的发展,但当年粗放的工业生产对桃浦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1987年,治理桃浦地区“三废”污染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通过十年综合治理,桃浦工业区在1997年实现了污染摘帽。随后,工业区拉开了转型大幕,重点培育印刷、建材、家居、食品、服装等都市型工业,向都市型工业园区转变。

  2012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推进桃浦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2013年起,桃浦地区每年都被列为全市重点转型发展的地区之一,并形成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市区联动推动机制,桃浦进入了加速转型期。

  应该站在怎样的方位上去认识和推进桃浦转型?市委书记韩正要求,要进一步认识桃浦地区转型升级在全市工作大局中的重要意义,高水平做好规划、严格执行好规划,坚持开放式、市场化开发机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布局、城市功能的调整提升,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为全面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

  今天车水马龙、畅通无阻的真南路祁连山路,过去却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大型集卡川流不息。桃浦镇原副镇长邹元和2009年初到桃浦工作时,最深的感受是道路的堵和破:“车子一开进来就颠来颠去,闭着眼睛都知道桃浦到了。”2013年后,桃浦地区先后关闭31家大型停车场,调整1000多家物流企业、近500家仓储企业。产业调整后,大量集卡离开桃浦,直接改变了桃浦的交通状况。

  而借着这股东风,2014年,桃浦“腾地”工作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2015年起,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顾问单位,引入世界一流和国内一流水平的环境修复公司参与生态综合修复,共同推动落实土壤生态修复工作。

  看现在:今天的转型阵痛,是为了明天更高起点的发展

  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腾出发展空间是基础性工作,其间艰辛重重。

  桃浦地区的企业成分复杂,其中三分之一是市属国有企业,三分之一是桃浦镇集体企业,还有三分之一是央企、外企和民企等。土地收储工作和动迁工作不一样,动迁有房屋征收条例的支撑,而土地收储完全靠商业谈判,难度很大。“今天的转型阵痛,是为了明天更高起点的发展”——在推进桃浦转型过程中,普陀干部始终禀承这一信念,积极争取有关各方的理解与支持,经受住了“火线”和“主战场”的考验。

  “2015年9月30日24点,当最后一车煤送进桃浦热力站,支撑了桃浦工业半个世纪发展的热力站从此关闭。”采访中,这“历史性的一刻”被反复提及。

  桃浦关停企业过程中,热力公司的关停是重要转折点。桃浦作为老工业区,过去每家工厂都有自家的小锅炉,后来为了统一供给能源,建设了两个热力站。当旧的工业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桃浦的转型,要企业转型就要先改变能源供应结构。桃浦热力公司于2012年4月关停了桃浦热力2号站,2015年3月,桃浦热力1号站关停工作启动,涉及到近40家企业、12000余名员工。

  “直到零点关停之前的一两个小时,谈判还在艰苦进行。”亲历整个热力公司关停工作的普陀区巡视员朱永泉记忆犹新。

  漕河泾桃浦科技智慧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敞感慨道,“在最后一次按下按钮之前,热力站里的锅炉工还在正常上班。此后,他们就被分流安置,各奔东西了。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尽心尽责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桃浦转型腾出空间的背后,包含了许许多多企业员工作出的贡献。”

  “腾地”中涉及企业和员工利益的矛盾冲突不可避免。不同类别的企业,有不同的诉求,工作中经常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桃浦科技智慧城公司副总经理强浩,已记不清曾多少次坐在谈判桌前。与一家外企的谈判令他印象尤其深刻:德国的朗盛集团,从1995年开始把朗盛上海颜料有限公司设在桃浦,该公司也是朗盛在中国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生产基地,而此次因为配合桃浦地区转型,朗盛颜料公司也需要搬迁。

  “谈判过程非常艰苦,企业分流员工的补偿金问题成为焦点。依法依规的同时,我们也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据强浩介绍,正是因为谈判过程中双方良好的互动,最终,朗盛集团在把生产企业搬到他处以后,决定把销售总部设在桃浦。

  方方面面的支持也必不可少。“腾地”过程中,不少市属、区属企业发挥了积极作用,配合做好搬迁转型工作。2015年9月,市政府组织召开市属国有企业土地收储协议签约大会,普陀区与10家市属国有企业签订了《土地收储意向书》,“腾地”由此进一步加速。

  集体企业也要“腾地”,如何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也是一项考验。在桃浦科技智慧城4.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有1633.69亩土地属于农民集体资产,涉及桃浦镇春光村、祁连村、李子园村。

  “涉及面最大的春光村,很配合土地收储,一年不到时间就成功签约610.22亩。” 邹元和告诉记者,服从大局的同时,村民们也担忧自己的收入,毕竟经营性收入一下子减少了2200多万元。在桃浦镇的支持下,春光村对外收购成熟资产,及时弥补因土地收储产生的经营性收入减少,确保村民收益稳定。“到去年年底,春光村已成功收购5处优质资产。”邹元和算了笔账,全村现有村民608人,人均月工资3492元,相比2015年同比增长了13%。

  令村民放心的是,整个资产盘整过程都实行“全透明”操作。村里先对有收购意向的公司和资产进行实地考察,请专业人士考量周边环境、土地价格、厂房价格等等,达成初步意向之后,召开村“三重一大”会议予以表决,由村民代表共同作出收购决定。许多村民都觉得,在这一过程中,集体经济并没有“倒下”,今后村民还能共享桃浦转型发展的成果,皆大欢喜。

  看未来:对标国际一流,“绿色”“智慧”理念无处不在

  未来的桃浦科技智慧城是啥样的?

  初春的午后,记者驱车从桃惠路出发,沿着敦煌路一直往南开,到达永登路后右拐,一直行驶到真南路路口,所走出的一个“丁”字形区域,就是占地100万平方米、连接外环绿地的桃浦绿地。“桃浦科技智慧城建设,从里到外都要贯彻‘绿色’‘智慧’的规划设计理念。”普陀区区长周敏浩如是说。置身其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理念无处不在——

  车行至武威路敦煌路路口,蓝天下是一大片用绿色网格布覆盖起来的净化土壤。不远处的大棚里,几台世界最先进的土壤处理机器正在作业。桃浦生态综合修复工程,在对土壤及地下水进行实地调查、监测识别、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用了国际先进技术,将“问题土壤”变为茵茵绿地。

  正在进行中的土壤修复工程。栾吟之摄

  正在桃浦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属于全市先行先试项目,将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今后各部门频频将道路“开拉链”的状况将不再出现;“BIM技术”应用,利用参数化的3D几何建立模型,串联起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科学决策、虚拟建造和协同提供技术支撑;“海绵城市”建设,则可以充分发挥“渗、滞、蓄”的功能,下雨时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里子”做得考究,“外形”也高标准规划。从启动设计方案国际招标,到施工图最终定稿,桃浦绿地的每件“作品”都经过精细打磨,用普陀区副区长韩金华的话说,就是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桃浦绿地的设计规划借鉴、发展了伦敦海德公园、纽约中央公园等的设计规划理念。记者在规划图上看到,“丁”字形的桃浦绿地,以一系列由人行道、林荫道、广场、桥梁、观景道串联而成的网格作为基本骨架,在“行云流水·新自然”这一设计理念统领下,演绎出一个优雅变幻、活力充沛的城市绿地。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绘画、书法、舞蹈和太极动作的各种优雅形态,利用缓缓起伏的地形和蜿蜒曲折的道路,把人群引导至中央水岸边;通过对水岸的塑造,提供变化丰富的滨水体验。而更具意义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个优美的花园,还将是一个大型的、可持续的生态净化系统,将成为城市的“绿肺”。与此同时,这里还将为各类公共交流、创意市集、文艺体育活动提供场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从真正意义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城市社区。

  桃浦科技智慧城核心区规划设计通过国际方案征集,吸引了英国BDP、美国RTKL、美国ENNEAD、德国HPP等多家国际知名设计公司参与竞标。最终确定的方案对标国际一流,体现了“小尺度、高密度、人性化、高贴线率”的设计要求。未来,这片区域将由“一核、一带、两轴、多片”组成。“一核”是结合武威路地铁站和桃浦绿地形成地区公共活动核心,功能高度复合;“一带”是将桃浦绿地作为地区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与活动廊道;“两轴”是沿李家浜、新开河形成两条滨水休闲轴,带动地区活力;“多片”是以步行5分钟的空间尺度,划分六个功能片区。今后的建设,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规划、建设、治理三大环节,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中心目标,把产城深度融合、低碳绿色生态、城市设计人性化的先进理念落到实处。

  桃浦科技智慧城规划人口规模约2.9万人,总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将按照黄浦江两岸的开发标准进行建设。“我们将以一流的水准参与实施桃浦科技智慧城项目,实现以产建城,以城兴产。”临港集团董事长刘家平的这句话,代表了临港、华谊、申能、城建等多家合作企业集团,共同推进桃浦科技智慧城规划功能落实的信心与决心。到2022年,桃浦科技智慧城将基本建成——以总部商务、科技研发、生态绿地为核心功能,以居住、服务、休闲等为配套功能,集聚发展一批智能制造、高端服务等产业,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联系服务长三角的重要功能区。

  桃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次抖擞精神、重装出发,向着建设创新、人文、生态的科技智慧城目标坚定前行,以城市有机更新的生动实践,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贡献力量。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