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静安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调结构、促转型,区域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实现税收总收入428.8亿元,同比增长0.6%;完成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5亿元,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5亿元,同比增长20.8%。商贸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等领域厚积薄发,“转型升级、融合提升”趋势明显,民生上的投入进一步增长,同时,精细化管理的“软投入”让老百姓在静安过得更加舒心。
厚积薄发与蓄势待发
位于静安区曹家渡商圈的中服免税店即将迎来一周年店庆,作为市中心最大也是唯一的免税店,中服免税店去年刚开业六天就接待了约1.5万人,并创下单日销售额100多万元的纪录。过去一年,中服免税店魅力不减,顾客纷至沓来,上半年拉动所在的悦达889广场营业额同比增长高达45%。中服免税店是静安区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静安五大重点产业中,商贸服务业今年上半年成为一大亮点:税收完成112.0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8.8%,增速遥遥领先其他产业。商贸服务业的厚积薄发,与静安区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特殊身份”分不开。去年12月,静安再次代表上海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继续在专业服务业、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探索先行先试,更多贸易便利化的举措落实推进,不断释放出新的活力。
静安“转型升级、融合提升”的趋势,在今年上半年开始明显。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能级进一步提升,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和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尤其是,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的主要驱动力——市北高新园区俨然已成为静安最有潜力的经济引擎。通过“筑巢引凤”,市北高新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完善大数据产品链,其税收上半年同比增幅达到30.9%。今年5月,市北高新还带领区域内大数据企业“出海”,在全球创新最前沿的美国硅谷设立了创新中心,为未来产业能级提升奠定基础。
“硬投入”与“软投入”
今年6月,爬楼机在静安区“悬空老人”集中的彭浦新村街道与临汾路街道正式投入使用。这台小小的机器,解决了不少腿脚不便老人的上下楼问题。爬楼机并非新生事物,但安全性、灵活性等技术问题都成为制约其推广的瓶颈。静安区通过先期进行试点,进而推广复制,未来全静安老旧小区中的老人都将享受到这种服务。
“财力多一分增长,民生多一分投入。”静安区区长陆晓栋的承诺掷地有声。今年上半年,静安各项民生保障工作扎实有力。完成旧改受益居民1076户。其中80街坊、晋元、银邦、103地块实现收尾。积极推进养老实事项目。落实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完成5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新建、改建,为全区2.74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多措并举实施精准救助。上半年全区实施低保救助、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共11.97万人次,救助资金共计7709.2万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半年新增就业岗位32240个,帮助引领成功创业490人,帮助特殊困难人员就业1291人。
民生改善,需要有财力上的“硬投入”,更离不开管理上的“软投入”。静安区委书记安路生说:“静安是超大城市的中心城区,管理既要大处着眼,更要小处着手,处处体现‘像绣花一样精细’,努力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区。这是市委、市政府对静安的明确要求,也是静安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自身所求,更是全区100万群众的迫切需求。”
今年以来,静安集全区之力推进“美丽家园”“美丽城区”建设和“五违四必”、中小河道整治等的“四合一”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形成“从小区到街区、从河道到河岸”的整体推进态势。夏长浦、彭越浦等静安区的12条中小河道按照“全覆盖、全贯通”原则全面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实现河水变清、岸线贯通、环境变美,让老百姓身边有了可亲近的河水。“拆”和“建”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管”。这段时间以来,物业管理改革、环卫作业改革、“路长制”等一项项着眼精细化管理的改革举措在静安落地生根。全区246条大小道路,逐一由局、处两级干部担任“路长”,“路长”们定期走访,发现问题并推动解决。此外,为了让居民办事能“找对门”、居民解决难事有“做得了主的人”,静安推行居委会标准化建设,给其既“减负”又“增能”,全区275个居委会实现“全年无休”和“首问负责制”,努力打通社区居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老百姓享受到了统一的高标准社区服务……
“老底子”与新空间
静安国际化程度高,发展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比较明显,比如,金融服务业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文化创意业和信息服务业尚在培育发展中,商务成本高企对产业发展的“双刃剑”作用较为明显,这意味着静安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动力还有待激发。
安路生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要着力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升产业能级,全面提升城区品质。未来静安要保持战略定力,发挥既有优势,坚持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努力使发展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
如,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等“老底子”决不放松,同时适应新形势、新发展,进一步优化升级;“强项”金融服务业继续发挥优势,同时稳妥处置金融风险,切实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借助高企的商务成本推动高能级服务业集聚与转型,同时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政策,让优质人才不受高成本“伤害”。
此外,静安还将继续在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敢闯敢试,尤其是再次拿下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这块金字招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了空间,接下来,静安将在“双试”联动上力求深化,聚焦制度创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对接服务科创中心建设上,抓住市北园区这一核心承载区,抓好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地,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在国资国企改革上,扎实推进“一企一策”,放活国企,管好国资。
回应群众关切与社会期盼,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对旧改的期盼,近年来一直居于静安民生期盼最前列。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旧改新思路,静安将一边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一边有序推进旧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