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在线云招商

无锡培育乡土人才 壮大城乡特色产业

时间:2018-01-09 00:00:00  来源:江南晚报  作者:

宜兴张公洞边上的张阳村,花木盆景声名远播。当地花木专业户年销售数百万、上千万元的很多,还有年销售上亿元的。支撑当地花木产业兴旺发达的是一批乡土人才,这一批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成了全省的先进典型。日前,出席全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推进会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的代表专程前往张阳村,走进一家家花木扶疏的庭院人家,和当地的乡土人才当面交谈,并将这些乡土人才列为表彰对象。

“乡土人才是指扎根和活跃在民间传统工艺、现代实用技术、古建园林技艺等领域,掌握特殊技艺的能工巧匠、善于开拓创新的经营能人、拥有一技之长的生产能手。”无锡市委组织部人才处高煜东介绍说。无锡市积极探索通过加强乡土人才培育壮大特色乡土产业的新路子,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成为全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的典型实例和模板化工作方案。

乡土人才让紫砂泥成为“富贵土”

在宜兴市丁蜀镇,紫砂产业欣欣向荣,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民产业。而真正让当地的紫砂矿产资源成为“富贵土”的,是当地一批杰出的以陶瓷艺术创作生产为特长的乡土人才。据丁蜀镇镇长储鑫介绍,目前,丁蜀镇集聚了28位国家级大师、83位省级大师,拥有西望、双桥等5个紫砂专业村(社区)、67个紫砂专业合作社、12000多户家庭工作室,4万多名从事紫砂陶瓷制作的乡土人才加上6万多名产业配套人员,占到全镇常住人口的43.5%,年交易额达百亿元,走出了一条乡土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2016年,丁蜀镇成功跻身全国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当地出台了《紫砂人才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将紫砂乡土人才职称纳入专技职称序列,科学设定评审标准,严格执行评审程序,提高“现场手工技艺”考核占比,并把行业贡献度和业内影响力列入评审条件。目前,获得专技职称的紫砂乡土人才达6579名,占从业人员的17%,职称评审的权威性和公认度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紫砂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西望村是丁蜀镇的一个紫砂产业特色村,也是目前宜兴市农民人均年收入最多的行政村。西望村党总支书记范泽锋带领村民依托悠久的产业传统和厚重的人才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先后荣获江苏省美丽乡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范泽锋也荣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荣誉称号。据范泽锋介绍,2009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西望村成立了全国首家以农民手工业为基础的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平台组织实施“青蓝结对工程”,促成380对师徒结对;开设公共实训课堂,每年培训5000余人次;举办“西望杯”壶艺竞赛,推动社员在比学赶超中提升技艺;成立中韩陶艺交流中心,赴世界艺术殿堂——大英博物馆办展,让紫砂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目前,全村拥有3个综合性产业基地、12个艺术创作团队、200多家个人工作室,获得专技职称的乡土人才由不足40名发展到近400名,西望紫砂从单一的壶艺制作发展成陶刻、雕塑、堆花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艺术体系,“西望壸”“范家壶”成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紫砂品牌。2016年,村级可支配收入达6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0万元。近年来,村民每年自发捐款捐物达上百万元,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一批农村实事工程的建设全面改善了村庄环境,和谐美丽成为西望村的新名片。

如今,在乡土人才的带领下,丁蜀镇陶瓷产业兴旺发达,当地10万陶瓷产业从业人员不仅在较短时间内积累起一定的财富,而且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昂首奋进。星罗棋布的陶瓷市场群落,宽敞明亮的农家房舍,以陶瓷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私立文化艺术场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当地乡土传承、乡土文化、乡土人才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民乐产业振兴诞生“中国二胡之乡”

在全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推进会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期间,无锡乡土人才才艺展示活动现场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来自“中国二胡之乡”、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梅村街道古月琴坊的乐器制作高手现场展示二胡制作技艺。在二胡制作大师和传承人们领办之下,梅村部分手工家庭从作坊经营转型为企业模式。

据晚报记者了解,目前梅村共有古月琴坊、林生乐器加工厂等二胡生产企业19家,年产各类二胡达4万把,占全世界高端二胡市场份额的25%,年产值近50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300多人,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其中,林生牌、古月牌、苏胡牌、锡艺牌等9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立品牌赢得了日渐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衍生出多家二胡配件生产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及时的配套服务,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梅村具有3200年悠久历史,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早在1965年,梅村就兴办了民族乐器厂,开启了梅村制作二胡的历史,奠定了梅村二胡产业发展的基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稳步发展,二胡传统制作工艺在此不仅形成了悠久的历史,更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梅村已成为国内重要的二胡产业基地。近年来,梅村街道将二胡产业人才作为特色人才加以保护、扶持,通过纳宝聚匠、采宝兴业、荐宝亮城,不断推动二胡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多年来,梅村被评为“江苏省二胡工艺之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二胡之乡”称号,二胡制作工艺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胡对于梅村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符号,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精神滋养。梅村十分注重二胡演奏的推广普及,实现了制作工艺与表演艺术的协同发展。近年来,在无锡掀起了一股“二胡民族风”。同时,积极“走出去”,在2017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上,10余家梅村二胡企业首次“抱团”亮相,为进一步扩大“中国二胡之乡”“梅村二胡”品牌影响力添彩增色。

让乡土人才香起来、多起来、强起来

在无锡城乡,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人才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乡土人才香起来、多起来、强起来,这是无锡市人才办出台《关于加强乡土人才培育壮大特色乡土产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宗旨所在。

据市人才办有关领导披露,市人才办制定下发了《无锡市乡土人才项目申报认定实施办法》,明确了乡土人才和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的定义、范围、申报资格、评审标准、评审程序及支持措施。全面摸排建库,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对乡土人才及其绝技绝活、传统工艺等情况开展摸排梳理,摸排入库乡土人才226人。其次,市级层面开展乡土人才和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评审工作,鼓励乡土人才开展技艺攻关,以项目、课题为平台,集群助推技艺创新,抱团推动产业发展, 初步形成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锡派盆景、锡绣、太湖船点、梅村二胡、无锡茶业等七大板块。锡山区于永军创办了全省首家家庭农场,海归人才张骥建设鹅湖玫瑰文化园,均解决了大批农民就业。下一步,无锡市级层面将继续紧盯无锡乡土人才集聚的传统行业,建设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引入专业的机构或民间团体,打造高质量的交流、竞技、展示平台。鼓励乡土人才走出无锡,走向世界,与国际国内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向世界展示无锡传统文化魅力; 加大无锡乡土传承、乡土文化、乡土人才的宣传力度,通过品牌运营,打造全国地方特色文化无锡板块,做响无锡特色乡土文化品牌知名度。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