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在线云招商

传统制造业重地余姚,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哪儿

时间:2017-04-30 00:00:00  来源:  作者:

翻开余姚经济一季报,有一组数据非常亮眼:1月至3月,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实现344.2亿元、增加值实现6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9.7%。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智能经济发展势头向好,三大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24%、16.5%和14.5%。

余姚是中国机器人峰会的永久举办地,智能经济、人工智能等流行词汇在这个浙东县级小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余姚民营经济发达,然而,多年发展形成的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机械五金、化纤纺织为主的四大传统产业,占比超过70%。这样一个传统制造业占大头的县级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哪儿?余姚的探索表明,智能制造或许是关键之招。

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开幕前夕,深入余姚的工业园区、企业生产车间,探寻和领略这座城市关于智能制造的雄心。

机器人催生经济新增长点

在平板电脑上用手指点击一个程序发出指令,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机器人,灵巧地挥舞着手臂,利索地把几个玻璃杯叠放在一起,成了金字塔状。这是位于余姚市的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甘中学团队最新研发的双臂柔性机器人,也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首个十四轴双臂机器人。

新旧动能转换之际,面对人口红利优势减弱、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产业竞争加速等因素,余姚人意识到,在智能经济这一新形态下,谁能在智能机器人这一先导产业捷足先登,谁就能抢占先机。因而,余姚明确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智能经济的切入点。

成立一年多来,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机器人名牌系列产品、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目前,该研究院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位;孙云权博士的宁波智畅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刘晓鸣博士的宁波易淘金网络技术公司等17家企业已正式投入运营。

在余姚采访,接触到的专家和企业家,均对即将开幕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充满期待。这个业内盛会对余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拉动作用明显。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的迅速成长,以及随后一系列机器人企业的落户,正是余姚花大力气举办中国机器人峰会结出的果实。

余姚机器人峰会上展出的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峰会,只是余姚布局机器人产业和智能经济的“冰山一角”。余姚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一系列规划,并不是一时兴起、随波逐流的跟风,而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延续和深化。余姚是经济强市,制造业基础较好,应用市场广阔,发展机器人产业可谓水到渠成。

除了中国机器人峰会、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余姚还在规划建设机器人小镇。眼下,一个拥有机器人产业制造基地、机器人产业学院、机器人展览交易市场的机器人小镇正拔地而起。目前小镇已落户智能经济项目21个,投资7.2亿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正在进入技术爆发期。甘中学说:“希望有一天,人们一说起余姚,就知道这里是智能机器人的龙头所在。”

新智造引领传统产业升级

机器人以及智能经济的魅力,不仅在其本身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强大带动力——机器人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突破口和助力器。

一条自动化流水线上,近20个大大小小的配件经过自动组装、检测,成为一个个喷头,这是日前在宁波飞图自动技术有限公司看到的生产场景。这套生产线是“飞图”为余姚市喷雾器企业正庄公司量身定制的,平均每分钟可生产60多个喷头,节省劳动力40人至60人。

喷雾器制造是余姚市的一大块状经济,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机器换人”在业内广受青睐。

余姚市经信局局长黄红珍的案头,摆着一份长长的企业名单,那是余姚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的进度表。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政府的有效引导一旦形成同频共振,就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在余姚,传统企业借助“机器换人”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已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高潮。

从余姚市经信局了解到,2016年度余姚市以“机器换人”为突破口,组织开展“机器换人”重点专项182项,项目总投资21.06亿元,实现企业核心生产设备工序减员8411人,产能或人均产值提高3倍以上。

不仅通过“机器换人”减少人员、提升效率,还要基于物联网技术,用数据建模,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为产品生产找到一个最合适、成本最低的制造模式。

在“舜宇智能科技”的实验车间,看到两个机械手根据不同的零部件,自如地切换10余套夹具,协同完成一个精密产品的组装。“整条流水线上机器人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后台管理系统的精密测算来指示的,设备生产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无缝衔接。”“舜宇智能科技”技术总监方燕芳介绍。

“飞图”“智畅机器人”“舜宇智能科技”……从模仿到跟随,再到自主创新,近年来余姚涌现出一大批本土的系统集成和服务提供商,服务于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

造生态促进要素“化学反应”

不论是发展机器人这一新产业,还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同样急迫。高端人才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走向。然而,对一个县级市而言,吸引高端人才并不容易。

一个人带来一个产业,这句话是余姚引才工作的生动实践。10多年前,辞去国外公司高管职位的姚力军带着技术和人才来到余姚,地方政府包办了除此之外的所有事。当年底,江丰电子公司第一块靶材产品成功下线,这意味着中国结束了溅射靶材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10余年来,姚力军通过吸引人才,带动包括铜、铝、钛、钼、钽等超高纯材料的整个产业落户在余姚。现在,余姚成了超高纯材料领域的高地——世界所有的半导体大厂商都要来这里采购。在姚力军的推动下,余姚市于2012年创立我省首个“千人计划”产业园,迄今已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3位。

余姚“千人计划”产业园效果图。

姚力军之于余姚的新材料产业,正如今日甘中学之于余姚的机器人产业。甘中学是原ABB自动化领域全球首席科学家。虽然入驻余姚的时间不长,他已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全球范围内网罗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目前已引进机器人领域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8名,创办相关企业14家,让机器人“块状经济”在余姚初具雏形。

欲致奇效,必出奇招。常态下,各地都在寻找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但培育智能经济,打造机器人产业,寻常路径很难起到效果。单就引进人才一条,如果没有政府层面大手笔推动,单凭企业的力量难免捉襟见肘。因而,政府的“有为之手”至关重要。

在余姚,地方政府通过筑巢引凤,吸引海内外各类创新基因集聚,并辅以相应的生态,促进其相互碰撞、发酵,产生“化学反应”。在余姚,企业家之间、企业家和政府之间这种密切的互动,让企业成长多多。

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炳宪至今珍藏着一张照片,甚至把它挂在公司走道的墙上。照片上,刘炳宪和他的团队手捧一张500万元的支票,笑容满面。那是6年前,从日本来到余姚的刘炳宪怀揣一身技术决定投资,余姚政府及时给予其优惠政策,解决了公司前期研发的资金问题。如今,“江丰生物”自主研发的数字病理扫描设备及远程病理诊断系统,已成为业内的首选品牌。

今年1月至3月,余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8.13亿元,同比增长20.7%;完成规上销售产值337.48亿元,同比增长18.8%。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