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在江汉开建
逛商场时,分分钟找到心仪商家;在展览馆,欣赏一幅画作超过5秒,智能手机便能感应并推送详细讲解;在地下车库找车,不用再考验记忆力,更不用走弯路……这些生活便利,不久将在武汉市江汉区各大商场、楼宇变成现实。
2月6日,武汉市江汉区与武汉大学、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签订协议,联合共建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3S院士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同时揭牌。此举意味着室内精准定位导航技术应用将在江汉区全面试点。
新风口:室内导航需求暴增
导航,已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实际使用中,却有两种不同感受:室外手机导航,精准度可以米计算;而在室内,导航定位总让人感觉“不友好”。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卫星信号在室内用不了,加上环境复杂,精准定位难度更大。”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锐志说,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支撑下,室外定位技术成熟,但到室内就不那么灵敏了。
在实际生活中,伴随商场、停车场、展览馆等大型复杂建筑日益增多,人们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越来越长,“室内定位导航”应用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室内如何获得精准定位导航服务,成为科技创新和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打造无缝导航示范区,即为抢占未来导航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陈锐志介绍,无缝导航示范区建设内容,包括采集制作室内地图数据、部署室内定位设备、手机客户端等,将基于高精度室内外定位导航技术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平台,在江汉区大型室内公共场所提供无缝导航服务,满足市民出行、购物、停车找车以及疏散救援、安保等需求。
无缝导航示范区,将先选择大型商业广场、金融楼宇作试点区域,再向大型会展中心、物流仓库、车站、博物馆、医院等公共场所延伸覆盖。
新技术:定位精确至1米内
室内外一体化无缝定位导航,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技术。武汉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介绍,目前,我国科研团队掌握的技术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2016年,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组建由122名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开展基于大众智能手机的室内全源智能混合定位研究。陈锐志介绍,室内空间也有丰富的信号源,wifi、蓝牙、地磁等都包含有地理信息,通过算法将这些信号翻译成位置,就可以代替室外卫星信号,实现定位。
陈锐志团队研究发现,室内光线、声音和图像信号都可作为信息源辅助定位,凭借声、光、电、场全源定位,点、线、面多维视觉定位,已能将室内定位误差降低至1米以内。“当你步入室内,只需掏出手机拍一张照片,就可确定自己位置。”陈锐志说,团队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室内空间拍摄多张图片,分析图片并提炼特征存储到数据库,用户所拍图片进入数据库可自动匹配,从而实现定位。
去年,美国技术标准研究所组织全球室内定位技术竞赛,陈锐志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获得第一名。
新市场:6年内逼近千亿级
室内定位导航的“最后一公里”已是一步之遥。
一个新兴产业将快速崛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预测,到2024年,全球室内定位产品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
江汉区委书记张俊勇说,无缝导航示范区将依托院士项目产业化基地,培育“室内导航定位产业链”,包含室内导航设备研发、室内地图数据生产、室内导航技术服务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全区现代服务业提质增产。
近年来,在欧美地区,室内地图在大型场馆的应用快速增长,Google、苹果、百度等巨头们纷纷紧盯室内定位导航技术。目前,国内部分机场也已开始使用,解决人去哪儿、行李在哪儿、车停哪儿等难题。
除此之外,室内定位导航技术在政府职能管理、城市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民生服务等方面,也可大展拳脚。陈锐志认为,该技术将是实现人工智能和超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前景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