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彦睿通讯员刘德国
11月29日,省环保厅发布湖北省县域1至10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恩施州所辖八县市在全省前十名中占七席,鹤峰县排名全省第一。
据统计,1月至10月,恩施州累计接待游客4541万人次,同比增长12.7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7.25亿元,同比增长19.95%。
守护绿水青山,共享生态福利。前三季度,恩施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增幅居全省第三位;直接利用外资1426万美元,增幅全省第一。“生态是我们的发展潜力,生态是我们的发展优势。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没有发展,一切都是空谈。”恩施州委书记柯俊表示,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奋斗目标进程中,恩施发展要靠特色产业支撑,必须着力补齐高品质特色农业、硒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发展和精准扶贫等方面的短板。
提高质量、发展品牌,补农业产业短板
初冬时节,鹤峰县走马镇木耳山万亩优质高产无公害茶园,生机盎然。
3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山,如今是鑫农茶业公司茶叶基地。截至11月底,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出口创汇380万美元。鑫农茶业不是一花独放,今年,恩施州茶叶总产值已超过百亿元。
茶叶飘香,土豆也不示弱。以宣恩县亚麦食品为龙头,从事马铃薯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合作,研发出马铃薯主食、餐饮产品、旅游食品三大系列近200款产品,实现销售额超2亿元。
目前,恩施州实现特色农业总产值近300亿元。156万亩茶园,190万亩马铃薯,133万亩中药材,135万亩蔬菜,19.5万亩魔芋和以猕猴桃、葡萄、桃子、李子、蓝莓为主的78万亩水果等基地,一批特色板块建设正持续推进。“有产量没质量,有产品没品牌,这些都是我们要补齐的短板。”恩施州农业局负责人介绍,全州正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家标准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
延伸产业链,补硒产业短板
硒,恩施富集而独特的自然资源。湖北省富硒产业十三五规划提出,打造千亿富硒产业,恩施州将挑大梁。
7月,恩施州提出打造“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战略目标。
9月,第四届硒博会开幕,国内外200多家茶叶企业、400多家硒产业企业和50多家行业协会、商会相聚恩施,签约采购金额16亿元,签约投资项目23个,投资总额103.66亿元。
11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联合发文,批准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正式成立,设在恩施州。
1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17年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拟确定名单》,其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的富硒生物食品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位列其中。
以硒+农业、硒+工业、硒+旅游业等为重点,全州建成富硒茶叶、土豆、烟叶、畜禽、粮油、蔬菜、干鲜果基地300万亩;从事硒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企业达到600余家;富硒茶产业集群、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入选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今年预计实现产值400亿元。
恩施开发区内的德源集团,以海归药学博士领衔的研发团队为核心,开发出10余项专利产品,备案恩施特色富硒功能食品企业标准超过50项,年产值突破4亿元。“硒产业发展势头好,更需要补齐短板。”恩施州州长刘芳震表示,当下,正加速推进硒产品开发、硒品牌建设、硒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富硒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一批硒产品成为国家乃至国际标准。
发展民宿产业,补全域旅游短板
恩施旅游市场火爆,需求强劲,但有效供给不足。“全州四星级酒店仅有12家,日接待量不足5000人。”恩施州旅游委副主任胡福先说。解决“一房难求”,最大的空间是发展民宿。恩施州投入资金近50亿元,改善村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对实施民宿旅游改造的农户,给予5000元至5万元的创建奖励。今年,全州民宿发展到2400家,提供床位近2万张。
11月22日,第三届全国民宿大会暨恩施州首届民宿发展大会在恩施召开,引来15亿元民宿投资。推动旅游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民宿产业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动力。恩施二官寨、利川白鹊山、建始小西湖、巴东牛洞坪、宣恩伍家台、咸丰麻柳溪、来凤杨梅古寨等乡村旅游示范点,今年兴起的民宿游生意火爆。
目前,恩施州正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民宿+农户”等发展模式,以贫困户提供原生态健康农产品、包装售卖土特产品、直接参与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