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的梦想就是把土地种上什么东西,不让老伴那么辛苦。在发展猕猴桃产业的过程中,慢慢地我有了第2个、第3个梦!”9月21日,绵绵秋雨中,笔者慕名来到恩施市崔家坝镇铺子房村芭蕉园组,王本杰一家4口正在冒着小雨采摘猕猴桃。
“硒姑娘酒业收了我的猕猴桃参加硒博会,车等着的。”王本杰没有停下手中的活,给笔者聊起了他和猕猴桃产业的故事。
为了老伴不再辛苦
2012年,王本杰从电力退休后,回到家,看着为家庭操劳了40年、已经53岁的老伴一如既往地在10几亩地上种着包谷、洋芋、红苕,十分辛苦,他心疼。他试着劝老伴不种了或者少种一点。老伴一句“我是农民,让地荒了,可惜呀!”就把他顶了回来。
王本杰仔细一想:对呀,土地不能荒。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地可是命根子,历朝历代都是。一番思考,既不荒地,又不能让老伴太累,那就只有调整种植结构。为此,他和在外的儿子商量,打工的长子王丰和在恩施工作的小儿子王波表示支持,同时也说:“不能盲目的搞,必须选中一个好的项目。”
王本杰决定出去“逛逛”,出门前,他郑重地对老伴说:“我就是要把田全部占了,让你种不成粮食,你也就没得那么辛苦了!”
王本杰首先在恩施州内8县市“逛”了一遍,紧接着到了相邻的兴山县,看见猕猴桃后,喜欢的不得了。刚好一个教授在此做技术指导,王本杰与教授攀谈起来。教授从猕猴桃的营养价值、种植地理、病虫害讲的“唾沫直飞”,王本杰听得“如痴如醉。”
王本杰回家后,将铺子房村的地理、水文、气象做了研究,写出了发展猕猴桃的可行性报告。2013年,征的家人同意后,他在地里搞起了“实验”。2014年,老伴不得不“拱手”将家里的地“让”给王本杰。
为了不被看笑话
2014年,王本杰在家里的9亩地里,先后引进10多个品种,进行试种。“铺子房村平均海拔650米,处于北纬30度,雨热同期……”说起猕猴桃,王本杰头头是道。
为了不让乡亲“看笑话”,王本杰“豁出老命”了,从土壤、肥料到品种适应的气候、海拔、光照,一路摸索,一一记录在案。天道酬勤,王本杰的果园已见雏形,他也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
为了乡亲们共同致富
在王本杰的带动下,相继有村民跟着王本杰开始种植猕猴桃。2015年村里的种植面积有了40亩,王本杰决定成立合作社。
恩施市马水河猕猴桃种植基地成立了,他在全村选定9亩地作为实验基地,承担合作社引进试种新品种和改良成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乡亲们也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入王本杰的“队伍”。很多在外做生意或打工的都回来开始种植猕猴桃。
2017年5月,崔坝镇镇委书记钟迎松到铺子房村考察产业发展,为发展路子发愁时。王本杰的猕猴桃让他眼前一亮,参观完王本杰的果园后,他大加赞赏地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谢老王为铺子房村找到了一个产业,一个致富的门路。”
2017年8月,镇政府下达生产发展一批通知,将“猕猴桃”作为铺子房村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今年发展猕猴桃200亩,按“以奖代补”管理新规,奖补资金最高每亩可达1500元
“这个果子12块钱一斤我都舍不得买,但为了全村产业的发展,我必定会损失一些自己的利益。”为了圆梦,王本杰付出了很多。
“我早就说你的苕就是种的像南瓜大,也到不了北京。可我这猕猴桃,马上就要去北京了。”在采摘的的间隙,王本杰对老婆打趣道。原来,硒姑娘酒业采购的这批果子将作为礼物馈赠给参加硒博会的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