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在线云招商

脱颖而出的广东源城高新区 创新体系哺育创新成果

时间:2015-03-14 00:00:0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广东源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原名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简称“河源高新区”),是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经过十三年努力,已开发面积26.6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区三园(中心区、龙岭工业园、临江工业园、蝴蝶岭工业园)的工业发展格局。几年来,河源高新区依托区位、生态、资源等突出优势,已逐步建成了一座经济效益良好、主导产业突出、创新创业活跃、配套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城。

科学合理的规划

之所以说河源高新区是全省规划水平最高的高新区之一,是因为河源高新区在建区之初就确立了“工业新城,产业新区”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园区开发思路,推动高新区实现科学发展。在功能分区上,统筹规划设置生产区、生活区、商务区、休闲区,合理配置各项配套设施和服务平台,使河源高新区成为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在分类布局上,按照企业集群、行业集中、产业集聚的原则,对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太阳能光伏、稀土高新材料以及优质水产业进行产业功能布局,通过空间集聚形成产业链。在规划布局上,依托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与市区相连,充分利用市区的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使河源高新区成为河源市区副中心,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科学设定工业、商业、居住、道路等用地的比例和位置,严格规定投资强度、建设容积率、建筑密度、首期建筑面积比例、项目用地面积比例等,有效提高了土地使用率,促进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令人惊讶的发展速度

河源高新区努力破解各种困难和问题,仅用十二年的时间,就在一片荒坡地上崛起了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机勃勃、宜居宜业的现代工业新城。目前,高新区已引进工业项目近527个,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已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业、太阳能光伏三大主导产业和稀土新材料、优质水资源等特色产业,就业人口达15万余人。十三年来,河源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累计超过4900亿元,年均增长31.5%;税收累计150亿元,年均增长33.1%,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一直排在全省省级高新区的前列。2014年,河源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4%,工业投资增长79.7%。

跃上产业集聚新高度

一直以来,河源高新区围绕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制造业,积极推动由“引资”向“选资”转变,由“求多”向“求好”转变,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着重引进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类企业,明确把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模具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高新区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努力推动高新区形成产业集群。十三年来,三大主导产业累计实现产值超3600亿元,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73.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占有核心地位,累计实现产值超过2800亿元,手机产量累计超7亿部。

经济效益之好从何而来

河源高新区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实行“三垫三补”(即工业用地垫、商业用地补,服务方面垫、经营方面补,眼前收益垫、长远收益补),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打造效益园区,建设财源工程,推动高新区依靠自身经营逐步实现良性发展。他们注重利用市场杠杆,对每一个经营性项目在出让之前进行严格的市场评估。十三年来,河源高新区共推出工业用地1199万平方米,商业用地213万平方米,实现土地经营收入39.3亿元;共推出配套服务项目市场化经营41项,实现经营收入7.5亿元。通过规范管理,按照建设阳光工程的要求,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依法依规管好人、管好钱、管好地、管好工程,有效控制了建设成本,大幅节省了建设资金,确保了各项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河源高新区建区至今没有发生过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通过放大扶持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用好用活扶持资金,尤其是近几年来争取的20多亿元的省产业转移园竞争性扶持资金和各项专项资金,拉动间接投资近1000亿元。

创新体系哺育创新成果

河源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发展理念,坚定实施科技强区战略,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新区提速提质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引进高端人才政策、设立人才专项基金,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目前河源高新区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达2万人,占高新区从业人员总数的13%,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305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自主创新的实施意见》《河源市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河源市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河源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的实施意见》《河源市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河源高新区积极指导企业活用政策,累计帮助高新区276家企业获得贷款贴息4.1亿元,8家企业获得省产业园企业创新专项资金8000万元。十三年来,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日臻成熟、科技创新成果日益凸显。目前高新区科技型企业数达226家,占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3%,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25家;区内企业在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上也逐年增长,2014年专利申请量达637件、专利授予量达218件。

绿水青山重于金山银山

河源高新区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正确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把环保作为高新区建设发展的生命线,把好项目准入关决不放松,执行“三同时”制度不留余地,严格治理污染没有商量,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在全省的省级高新区中率先建成了处理能力国内领先的污水处理厂,并设立了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园内工业废水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率均达100%。与此同时,他们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努力承接更多的“三高三少”项目,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河源高新区26.6平方公里内没有一根工业生产烟囱。河源连续多年在全省环境质量考核和珠江综合整治考核(东江水质保护)中被评为“双优秀”。

致富不独富

河源高新区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发挥河源高新区的集聚和带动作用,让广大群众共享高新区发展的成果。河源高新区在较好地段先后建设了7个安置小区,划出最佳的商业用地给当地村委会建设集贸市场,确保被征地拆迁农户每户至少有一套住宅、一卡门店。他们还每年划拨就业培训资金对失地农民免费进行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区内企业优先录用失地农民,引导和帮助失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在河源高新区就业的当地失地农民有3.5万多人。高新区还建设了省属水库移民生产就业基地,建起工业厂房及宿舍13.5万平方米,先后引进企业16家,累计创税6.3亿元,累计实现租金收入1.13亿元;安排移民就业超1.2万人,每年增加移民收入6亿元。市委、市政府出台“千村脱困政策”,鼓励和引导全市1117个贫困村筹资在区内建设厂房出租,累计已建成富民工业园厂房、宿舍、商铺等总面积30.5万平方米,先后引进企业29家,累计实现租金收入2.6亿元,已累计分红超过2.3亿元,有效解决了大部分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长期不足3万元的“老大难”问题,“千村脱困政策”因此获得“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政策奖”。在河源高新区的带动下,各县区也开发建设了产业园区。目前全市已建起6个县区工业园,其中有5个成功创建省级产业园,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在2014年度全省考核中,有3个县区产业园获评一般园“优秀”等次。

创新平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河源高新区于2009年申报升级国家级高新区。他们坚持以升促建,按照国家级高新区的标准,努力推动河源高新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河源高新区不断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搭建各种科技服务平台,建起了国家通讯终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广东五矿新技术矿产研发检测中心、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省云计算中心河源分中心、广东数字研究院河源分院、华南设计创新院河源设计中心等一系列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服务支撑;积极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海川博士后流动站、新天彩研发中心、盆地一号生物绿色防控研究所等一批企业研发机构纷纷建立,以研发基地、企业加速器等创新载体,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几年来,高新区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8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41家。积极推动高新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为区内企业在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引进先进技术等领域提供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协助。目前,区内企业与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1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结成了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开展产业规划、产品研发设计、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项目合作。通过产业招商,积极培育孵化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依托新建的6万平方米创业服务中心这一载体,进一步提升了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积极推动了区内产业层次由低端加工向高端制造、由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的价值链两端拓展,促进了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提高园区竞争能力

河源高新区围绕打造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太阳能光伏三大主导产业和稀土新材料、优质水资源等两大特色产业目标,引进了一批行业龙头高端项目落户高新区,推动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占高新区总产值的比重从2006年的32.9%,跃升到2010年的72.6%,2014年更是提高到77%。先后引进了中国最大的通讯设备上市公司中兴通讯及西可通信、广东美晨等127家手机及配套企业落户河源高新区,投资总额达571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集新产品研发、模具开发、注塑喷油、SMT(表面组装)、整机组装、质量检测、物流配送、市场销售为一体的手机产业“全链条”。作为河源手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载体,河源高新区被广东省政府认定为“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是广东省唯一的“广东省手机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也是全国主要手机出口基地,并被认定为“首批广东省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手机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影响遍及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2012年,河源高新区被认定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制造产业的“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代表高新区特色的“广东省火炬计划移动通讯终端产品及配件特色产业基地”。河源高新区充分发挥龙记模具、港利工模、山德模具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形成了强势的拉动效应,集聚了50多家大型模具企业。这些模具企业在为手机产业配套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河源高新区又一主导产业。其中,作为世界四大模架制造商之一的香港龙记集团,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模具销售量多年来稳居亚洲之冠。2014年,高新区模具产业工业总产值达104亿元。

河源市境内的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其库容达139亿立方米,是全国唯一的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依托水资源优势,河源高新区引进了农夫山泉等一批知名品牌落户,水产业发展形势喜人。河源超白石英砂储量丰富,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成功引进了总投资达210亿元的广东汉能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并于2011年11月建成投产,“河源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被认定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河源市稀土矿产丰富,储量占南方地区总储量的21%。当前,这里正在加快规划建设稀土高新材料产业园,并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共同举办了中国新技术矿产产业发展高峰会议暨河源稀土产业招商推介会。同时,大力推动建设河源电商城项目及高新区物流园(二期)项目,积极鼓励电商、网商、物流企业入驻,目前已有40多家科贸、商贸企业落户高新区,进一步优化了高新区商贸环境。

综合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放权、规范、精简、高效”的原则,河源构建了高新区“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大部制”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一级财政管理体制,赋予了高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行政管理权限;并下设了经济发展局、财政局、科技创新局、住房与规划建设局、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等九大工作机构。建立金融信息平台。河源高新区联合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粤科金融集团、广东金融学院,共同组建了广东省科技金融河源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不断吸纳社会其他科技金融机构和资源,为企业提供融资、创业投资、保险、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评估和质押等金融服务,加强科技金融融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发展壮大。至今,高新区共有273家企业先后获得226.4亿元的融资贷款。建成的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已入孵企业达130家。建成的广东省查验设备最先进的河源进出境货运车辆检查场,为企业货物进出口提供便利、快捷、高效的通关服务。正在建设河源高新区实验学校,预计今年9月可建成开学。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投入1.6亿元,按照出水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升级改造。

一只脱颖而出的金凤凰

经过几年的以升促建,河源高新区已成为广东省成长最快、产业聚集度最高、环保措施最到位、辐射带动作用最为显著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是广东省山区最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河源高新区被中国高新区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高新区”之一;2011年起连续两年在全省省级高新区考核中名列第一,是省级“十大重点园区”。2014年,河源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69亿元、工业增加值251.3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1.2%、工业增加值的80.7%,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走出一条高新区建设新路。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