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在线云招商

湛江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时间:2017-12-22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近日,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心两极双支点”为总体格局,打造世界级沿海经济带,并首次提出把湛江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这是湛江继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北部湾中心城市后,再一次被赋予高规格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重任。

作为海洋大市,湛江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湛江市今年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通过的《湛江市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湛江海洋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海洋资源,拓展蓝色海洋空间,构建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增强海洋主导产业区域竞争力,确立区域性海洋经济中心地位,实现海洋经济总量快速提升,海洋经济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使湛江成为广东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努力建成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优势得天独厚

海洋大市荣获多项全国“金字招牌”

湛江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三面环海,东面南海,西临北部湾,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地理区域优势,是粤、桂、琼通衢的战略要地和大西南出海的主要出海口,也是我国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海距离最短的重要口岸。

湛江拥有海域面积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2043公里,其中海岸线占广东省的30.2%;拥有130多个大小岛屿,其中包括我国第五大岛东海岛(面积286平方公里)和第七大岛南三岛(面积123平方公里);还有49万公顷浅海滩涂,101个港湾。湛江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正成为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登陆点、加工点和出发站。

湛江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生态型海湾城市,美丽的阳光、海水、沙滩、岛屿、港湾、绿林、民俗风情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天然风景画,蓝色滨海休闲、绿色自然生态、红土历史文化,形成了湛江蓝、绿、红三大特色,编织成了魅力无限的“彩色湛江”。可以说,椰风海韵、碧海银沙、黄金海岸、热带绿都,这些都是湛江自然禀赋的代名词,良好的生态是湛江人民最引以为豪的巨大优势。

湛江已建立各种类型海洋自然保护区17个,面积达13.6万公顷,占全市海域面积6.8%,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和个数均居全省首位。拥有国家级保护区2个,国家级海洋公园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

湛江海洋渔业经济总量大、亮点多。连续三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排全省第三名,多项主要渔业经济指标连续十多年全省名列第一。经农业部批准并公布的渔港32个,渔政系统登记在册海洋渔业船舶11173艘,渔港和渔船数量在全省第一。

湛江还是全国重要的对虾养殖和种苗生产基地,对虾养殖面积、种苗、产量、饲料、加工、出口和流通等七大方面居全国第一;湛江是全省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形成养殖、饲料、网具、加工和销售等一体化的深水网箱产业集群,拥有深水网箱1200多个;湛江是全省水产品出口企业最多的地级市,有34家取得卫生注册出口企业。

湛江荣获“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对虾之都”等全国性“金字招牌”,取得了“国家海产品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级食品(海产品)质量安全出口示范基地”“国家南珠产品地理标志”“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等称号。

强化规划引领

3年时间推进湛江“蓝色崛起”

12月4日,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将湛江定位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并明确湛江的战略定位为:建设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粤西地区和北部湾地区中心城市、现代港口城市、重化产业基地。

近年来,湛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决定》《湛江市鼓励临港工业发展若干优惠政策》等多个规划、意见等,不断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湛江海洋产业体系稳步构建,湛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运营,湛江港东海岛港区和宝满港区获批国家一类海港口岸,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被列为国家支持合作平台。

2017年,该市再次出台《湛江市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2017-2020年)》(下称《计划》),围绕打造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共建琼州海峡、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与珠三角相关城市申报共建产业合作区等方面,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描绘蓝色崛起蓝图,为湛江海洋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计划》,湛江市将充分发挥湛江海洋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拓展蓝色海洋空间,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装备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渔业等14个主要海洋产业,构建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海洋主导产业区域竞争力,确立区域性海洋经济中心地位,用3年时间推进湛江“蓝色崛起”,努力建成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具体而言,就是加快建设现代化、集聚化的临海临港产业。以建设临海临港产业园区为重点,积极布局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集约化、高端化临海临港产业,构筑以临海钢铁工业、临海石化工业和临海造纸业为核心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支持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和配套产业园区建设,解决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2.76平方公里填海审批问题。启动乌石17—2油田群开发项目和南海西部天然气登陆项目建设,依托南海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将湛江建设成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的保障基地和油气终端处理、加工、储备的基地。

大力培育技术高、潜力大的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培育以海洋生物产业、海洋高端装备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重点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产业孵化集聚创新,基本建成高端化、高质化的海洋生物和海洋高端装备产业体系,形成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湛江在全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辐射带动南海资源开发。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海洋生物产业产值399亿元、年均增速15%,海洋高端装备产业产值133亿元、年均增速15%,新增海洋产业省级及以上新产品35个、新增海洋产业有效发明专利300项、新立项行业及以上标准12项。

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化港口物流服务产业。加快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钢铁基地配套码头、中科炼化配套码头、湛江港东海岛港区杂货码头、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等重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湛江港大型化、专业化水平。加强湛江港对外交流合作,将湛江港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化物流中心和航运中心。到2020年,将湛江港打造成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实现港口年吞吐量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50万TEU。

大力发展品牌化、差异化滨海旅游产业。以“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区为核心,以规划建设滨海旅游观光公路为契机,加快建设中国南方冬休度假基地、广东省滨海旅游示范市,积极发展海岛观光、海上垂钓、海上运动、海底潜游和休闲渔业等新兴旅游项目。力争到2020年建成1个5A级海洋旅游景区,形成2-3个国际知名的海洋旅游度假区。到2020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达400亿元。

发展壮大独特性、标杆性的海洋会展文化产业。发挥中国海博会永久会址优势,办好专业化、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海洋会展,扩大与东盟各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海洋经济交流合作,打造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和加强对外开放的重点平台。发挥特色海洋文化资源优势,开拓全新的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到2020年形成集人文、自然、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新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建成1-2个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项目,打造湛江海洋文化品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渔业产业。到2020年,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490亿元,年均增长2.5%;水产品总产量维持稳定。

打造主导产业

稳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随着宝钢湛江钢铁基地、晨鸣林浆纸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中科炼化等项目全面动工,湛江市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方面,积累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当前,湛江市着力打造“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产业航母,临港工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钢铁产业方面,湛江市提出:积极引进金属矿冶炼、铁合金、装备制造、机械制造、钢结构等配套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大型临海钢铁基地和绿色碳钢生产基地,到2020年,实现钢铁产业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石化产业方面,湛江市提出:加快推进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确保2019年底建成投产;加快乌石17—2油田群开发,力争一期工程2019年建成;积极推动海气登陆湛江管道建设,力争2019年底实现海气登陆;积极推进湛化环保搬迁项目建设,确保2019年前建成投产。以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依托石化园区配套发展乙烯、炼油深加工和精细化工等中下游产业,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化基地,到2020年,实现石化产业工业总产值900亿元。

造纸产业方面,湛江市提出:支持湛江晨鸣浆纸四期项目年内达产、达效;争取冠豪高新特种纸及涂布纸二期项目2018年投产,中国纸业200万吨高档涂布纸项目2020年投产。拓展制浆造纸主产业,延伸发展建筑材料、印刷包装、原料加工、造纸设备等配套产业,打造国际一流、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造纸产业基地,到2020年,实现造纸产业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当前,湛江市还分别规划建设了首期4500亩的钢铁配套园区、55500亩的石化产业园区、34500亩的高新产业生态园区,以满足各类项目对产业集群的需求。随着湛江钢铁项目的建成投产,钢铁产业“磁吸效应”凸显,钢铁配套园区26个项目入园,石化园区入园项目10个。目前,湛江市建成各类产业园区12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工业园(开发区)6个、省级产业集聚地5个,园区总规划面积约368.74平方公里,是广东省拥有产业园区最多的地级市。湛江开发区进入“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100强”,奋勇高新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廉江产转园连续四年省级考核优秀。

提升发展承载力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湛江市着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海洋资源对海洋经济发展承载能力。

该市以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为抓手,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在2012年湛江投入近3亿元开展港湾养殖设施清理整治、金沙湾海滨浴场和渔港公园沙滩修复整治的基础上,近年又开展了湛江流沙湾生态修复项目建设、金沙湾南北岛整治、海东新区奥体中心附近观海长廊整治修复等。目前正在开展硇洲岛海域海岸带整治工程、六极北莉海岛整治修复、湛江湾(北部)海岸带海岸线综合整治及修复等工程。

今年,为加强海岸线功能管控和环境整治,建设美丽海湾,湛江市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印发实施了《湛江市海岸带清理整治工作方案》,从2017年9月起至2018年底,对海岸带进行全面清理整治,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海岸带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行为,逐步恢复海岸带生态环境,优化海岸带的“三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和科学收储滨海旅游观光路周边土地,建立科学有序的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范。

今年10月,海岸带清理整治工作首战在雷州珍稀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响。当天共清理定置网24处,清除管桩5000多根、网片10000余米,清理非法围占海域1000多亩。同时,雷州、廉江市海洋与渔业局还开展了东里镇洪流村委会麻葈岭村附近海域、营仔二级渔港海域海岸带清理整治工作,为恢复海域原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海岸带清理整治工作已在全市全面启动。

湛江市还加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完善海洋生态保护区体系。该市建立了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州白碟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呈岛和乌石国家海洋公园以及市、县级保护区共计17个,保护区面积达13.6万公顷,位列全省第一。2011年5月国家海洋局正式批准成立特呈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目前海洋公园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宣教管理中心、海上多功能管护平台、沙滩整治修复、标志和宣传栏等主体工程建设已建成投入使用。

严格海洋执法

维护海洋和谐开发秩序

为进一步加强海域使用管理,保护海域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域资源,提高海域使用效益,湛江市严格执法,并不断完善机制,维护海洋和谐开发秩序。

2012年以来,湛江市组织海洋渔业、渔政、海监、公安、边防等部门,开展了“碧海”“海盾”“护渔”“打非治违”等系列海洋执法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整治破坏海洋环境行为,查处非法采砂案137宗,清理取缔堆砂场(点)36处,罚款1051万元;清理整治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法捕捞和养殖设施,查处违法养殖和捕捞案件30多宗,清理非法养殖面积2000多亩;开展无居民海岛专项执法行动,以加大对破坏无居民海岛以及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并参照一岛一档的方式建立海岛巡查档案,达到了有效保护市海岛生态环境及规范海岛开发秩序的目的;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共查扣涉海“三无”船舶292艘,强制拆解24艘,清理取缔“绝户网”2200多张,涉案人员16人被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规范海洋综合开发和利用,对重点涉海项目,积极在项目前期工作、用海审查、上报审批等环节提供高效的服务保障;对历史遗留用海项目审批问题,建立用海台账,研究提出分类处理意见,促使重大涉海项目投资尽快落地。

建立健全海岸线分类分段管控机制,湛江市把1243.7公里海岸线分成79段进行分段分类管控,海岛岸线参照大陆岸线进行管控。同时加快陆海统筹,推进城镇规划、国土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岸带规划等“多规合一”,用“一张图”管理海岸带。今年该市在全省还特别率先开展“湾长制”试点工作,积极研究海岛管理新机制,探索开展“岛长制”试点。目前相关试点工作方案正在制订中。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