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为邦之本,县为国之基。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提出,要把县域经济摆上广西发展全局更加重要的位置,奋力推动我区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本报组织记者分别深入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了解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好经验好做法,剖析县域经济发展遇到的难题,探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从今日起,本报连续推出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系列调研报告,敬请垂注。
按照我区县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广西90个县域前列,制胜法宝就是建园区、引龙头、抓项目。
“以中车、汽车、铝业等一批知名企业为龙头,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打造三大百亿元产业集群。”邕宁区常务副区长黄福来介绍,依托新兴产业园区“筑巢引凤”,吸引了190多个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达2000亿元。目前,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超亿元企业11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9亿元,增长35.56%,增速位列南宁市园区第一。
北流的陶瓷、平果的生态铝、柳江区的汽车配件、东兴市的跨境加工……记者采访调研发现,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的县(市、区),大多是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找准一到两个主导产业,从产业链整体入手引进企业,落实项目,闯出一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工业发展新天地。
基础弱融资难,项目落地“肠梗阻”
——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产业链配套,融资难,建设用地矛盾突出,让项目落地好事多磨
曾经风光无限的“广西煤都”合山市,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开启了艰难的产业转型之路。但境内既无高铁也无高速公路,货物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致使招商引资困难重重。
记者了解到,合山的铁路是当年出于煤炭运输而建的区域铁路,货运专线只能通达来宾市。随着煤炭产业的衰落,这条曾经繁忙的铁路线,如今已经荒落。“货运列车通行频率太低,往往造成供货衔接不上,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合山市华纳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市里投了很大精力接洽一个50亿元的项目,最后卡在物流的瓶颈上。”合山市政府一位分管工业的领导感叹。
工业产业根基不深,产业链配套严重缺乏,则是开发区工业发展的一大硬伤。“除了列车车体铝型材可以在本地生产制造外,车辆的11个大系统几千个零部件,都无法实现本地采购,增加了生产成本。”南宁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瞿柏晖说。
黄福来告诉记者,项目能否落户,企业一是关心地方有什么优惠政策,二是看相关产业配套。
工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是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
广西湘桂酵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劳雪梅说:“本来想着本地金融服务更方便,但是一算经济账,贷款利率比上海那边高出2-3个点,有点承受不起,我们只好选择在上海融资。”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由于金融机构不断收缩县级支行机构,县级支行职能退化,金融产业供给不足,贷款结构、信贷品种、投放方式也存在缺陷。而一些县域企业自身规模小、盈利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可供抵押的资产少等,都导致企业难贷款。
此外,项目建设用地矛盾突出,有的地方是端着米找锅,有的地方是端着锅找米,建设用地供不应求和土地闲置低效利用问题同时存在;新兴产业劳动力缺乏,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部分县党政领导班子、分管经济工作领导发展经济思路落后,驾驭经济能力不足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重点开发区发展。
强基础补短板,精准施策破瓶颈
——发展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补足县域短板,聚焦突出矛盾,抓住关键环节,激发活力动力
今年7月,合山市和忻城县共建的合忻碳酸钙产业园开工建设。
一个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一个是大石山区、国家级贫困县,两地都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支撑不足的难题,都具备发展碳酸钙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地共同谋划、抱团发展,共栽“梧桐树”招揽“金凤凰”。
合山市委书记莫莲介绍,该市把强化招商引资和加快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上、下游产品集聚形成产业链招商,破解投资乏力、项目支撑不足的发展瓶颈。
投资是增长的血液,项目是发展的载体。补足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激发县域的活力,关键要牢牢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形成发展的活力和新动力。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上,我区提出大力实施县域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路、水、电、网、气、园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打通内外梗阻,构建城乡一体、功能配套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改变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认为,要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创新出台产业、投融资、财税、土地、环境保护、人才和自主创新等政策,推动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强化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
“改革是破解县域招商难、项目落地难的根本之策。”有关专家表示,要聚焦用地难、融资难、审批难等关键领域突出问题,以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激发内生动力;要突破土地瓶颈,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加大县域用地保障力度;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撬动社会资本“引金入县”,形成产业运作的产出效应和资本运作的倍增效应。
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近两年来,我区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成为经济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民营企业“松绑”,切实推进“降成本”,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去年降成本41条的基础上,今年我区再推出了28条措施,从投资税费、融资、制度性交易、用地、用电用气用水等方面,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自治区工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有望激活民间投资和社会创业热情,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做大县域工业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