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2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12户。
33户企业入围全省2014—2015年度“小巨人、成长型”中小企业(第一批)名单。全市省列“小巨人”企业达46户,“成长型”中小企业达68户。
预计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以上,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4%节能目标任务。
预计全年新兴产业(含高端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550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市工业比重35%。
刚刚过去的2014年,乐山工业历经的阵痛与砥砺可谓刻骨铭心。“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成为全市工业领域的年度关键词。
市经信委主任邓贵银用“艰巨”来概括一年的转型升级体会。回头梳理,“调”与“转”决策路径清晰:大力实施产业高端和产品高端“两高”战略,多措并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冷暖与甘苦同在,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升向好态势,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8%左右。
“两高”之新兴:体量体能双双放大
顺城化工15万吨双甘膦、乐山润和催化新材料2万吨/年高效稀土催化剂、长仪阀门油气采输阀门生产线扩能技术改造等一批项目,相继在2014年顺利竣工投产。这些项目有一个共同点:亮相高端产业,获得起点主动。
起跳产业高端,带动结构转型,全市工业发力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6大新兴产业。嘉洋科技高可靠性半导体GPP芯片产品规模化建设(一期)、永祥多晶硅四氯化硅冷氢化节能降耗技改、汇丰生物科技姜黄深加工产业化、乐山中油新能源年产50万吨甲醇转换燃油项目(一期)、锐丰冶金6000吨纳米级超细抛光粉、润和催化新材料2万吨/年高效稀土催化剂、顺城化工15万吨双甘膦和5万吨草甘膦、华发科技年产15万套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天龙客车整车生产线等一批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重点新兴产业项目,引领新兴产业体量和体能双双放大。预计全年新兴产业(含高端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550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市工业比重35%,比年初预计的31%高出4个百分点。
“两高”之传统:做好加减优化提升
经过多年接力,全市工业传统优势产业调整为3个:冶金建材,盐磷化工,农产品加工。观察其高端化演进历程,以“延伸发展”、“研发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的特征鲜明。传统优势产业依然是支撑工业经济的主力。
做好加减法,工业提质增效。全市淘汰落后产能和关闭小企业39户,预计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以上,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4%节能目标任务。冶金建材重点支持三连轧、高档冷轧、高附加值不锈钢制品器件等项目,出台《中国西部不锈钢金属综合交易市场支持政策》支持新产品研发,初步完成中小钢铁行业摸底调查并形成钢铁行业整合方案;峨胜、宝马、永祥、嘉华、明达等企业通过国家工信部行业准入;华构住工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陶瓷产业以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升级为主的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推进。盐磷化工重点抓好行业准入,完成和邦化工、桂祥化工现场核查验收。农产品加工重点在调味品、饮料、肉类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建立运行诚信管理体系,大力推进精深加工,推进纺织行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和企业兼并重组。
“两高”之生态:大中小微竞相发展
“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改善,大中小微企业竞相发展,焕发新的动力、活力。
重点优势企业、“2359”大企业大集团支撑显著,2014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2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12户。和邦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将超50亿元、犍为国瑞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20亿元。预计全市46户重点优势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2.37亿元、利润15.5亿元、利税19亿元;19户“2359”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0亿元、利润13亿元、利税15亿元。中小微企业成长良好,33户企业入围全省2014—2015年度“小巨人、成长型”中小企业(第一批)名单,全市省列“小巨人”企业达46户,“成长型”中小企业达6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