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是科技支撑作用中最强劲的动力,是创新驱动力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凉山州高度重视科技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作,高效实施已有项目、挖掘新项目,培植好项目,包装优项目,多争取项目,争取大项目,2013年—2015年共成功争取到国家、省级科技项目103项,项目支持经费总额达到15250万元,共组织实施州级科技项目289项,项目经费总额达6564.6万元,驱动凉山经济实现了新跨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2%。
挖掘储备好项目:争取更多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
为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争取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落户凉山,凉山州把科技计划项目建设作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坚持“挖掘新项目,培植好项目,包装大项目”的原则,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通过调研挖潜、培训辅导、主动设计、联合竞标等形式,积极帮助全市企业做好国家、省科技项目的申报和推荐工作。
紧紧围绕凉山州的优势和特色产业,深入基层和企业进行全面调研,了解企业技术需求,摸清底子,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面对面地征集企业技术难题和科技服务需求。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围绕产业链发展存在的关键和共性问题,根据不同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层次需求,立足行业发展方向,抓住产业链延伸面临的核心问题,与企业共同研究梳理出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可行性、先进性和示范带动性论证,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准确性,大大提升了项目质量和水平。2013年—2015年共成功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103项,国家和省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支持总额达到1.525亿元,其中国家科技惠民项目“昭觉县统筹城乡艾滋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与应用项目”和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高效铜侧吹熔炼技术与装备研究”已顺利启动实施,国家财政科技项目资金支持首次突破4000万元。2014年还首次成功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和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各1项,获国家科技经费支持210万元。
组织申报凉山州级项目:让科技项目更加公平公正
为组织实施好凉山州级科技项目,凉山州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改革入手,不断探索切合凉山实际的科技管理新途径,制定出台了《凉山州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等多项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凉山州级科技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规范,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有效提升。
加快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大力推行凉山州级重大科技项目招标制和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制,建立公开征集、实地考察、部门会商、专家评审、绩效评估、结题验收等各项制度,着力强化科技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及实施的全过程监督。建成“凉山州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建立健全州级科技项目网上申报机制,科技项目立项一律由随机抽取的项目专家库专家进行公开评审,科技项目立项透明度和公信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2013年—2015年共组织实施州级科技项目289项,项目经费总额达6564.6万元。
选择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配置上给予重点科技项目扶持,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企业。目前凉山州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户、创新型企业22户,已经省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34户,正在大力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12户、创新型企业4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60户。
组织实施好项目:让科技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凉山州高度重视科技项目的实施工作,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举措,制定出台有关规定,突出绩效目标管理,加强组织领导,科学有序推进科技项目的实施。
建立了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突出绩效目标管理,严格依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推进项目建设,引导项目承担单位从注重申请项目资金转为注重项目实施的绩效,充分发挥好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工作督导,认真组织项目绩效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按时组织项目验收,确保完成规定的建设任务和各项技术指标,全面提升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质量和绩效。
在凉山州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必须同时填报《凉山州本级财政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审批表》,实现凉山州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与绩效目标管理实现“四同步”,即科技计划项目与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同步布置、同步审核、同步下达、同步考核,加强科技计划项目与绩效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对项目承担单位资金使用跟踪问责,促进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通过一大批国家、省级和州级科技项目的实施,带动企业投入10多亿元,促进了凉山州光电、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企业技术创新领域相关行业的技术、工艺、产品性能有了较大创新和实质性改进,在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促进了相关产业技术升级,也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2013年—2015年企业新增产值超过38亿元,新增利税4.7亿元,出口创汇2.5亿元,新增就业58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