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在线云招商

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时间:2016-12-31 00:00:00  来源:网络  作者:

今年6月,省工商局重新牵头负责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以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目标记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在全省工商(市场监管)系统内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工作局面。

12月28日,从省工商局传来捷报:目前,省工商局承担的“2016年扶持微型企业2万户,带动就业10万人”的任务已完成25797户,带动就业125121人,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其中,政策惠及微型企业20135户,带动就业9081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68%;首次享受“黔微贷”贷款扶持5662户,带动就业34306人,贷款金额95703.51万元。全省9个市(州)、贵安新区及两个省直管县(市)都已提前或超额完成全年扶持发展目标任务。

广泛参与 制定普惠扶持政策

6月1日,省工商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省纪委进一步完善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体系的要求,结合专题会议精神,立即组织召开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和市(州)微企科长会议,对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政策和工作机制进行研究,拟定了《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关于调整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工作职责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省微企办关于2016年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指标分配的建议(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并广泛征求扶持微型发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省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和微企办的意见,在充分吸纳反馈意见后,形成了更加优化的扶持发展政策。

做足功夫 夯实扶持工作基础

8月5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方案》,省工商局高度重视,履行牵头职责,加强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通过贵州日报、贵州卫视、贵州都市报等多家省级传统主流媒体和微博、微信平台以及动静APP等互联网新门头,对《实施方案》进行解读。

开展培训——采取“请上来”和“走下去”相结合的方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全省工商系统内共举办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业务培训班10期,培训基层工作人员千余人,实现基层培训全覆盖,将政策传达解读到工作最前沿。

重视支持——面对“时间过半、任务不减、标准不降”的情况,省工商局党组高度,在人员和经费给予倾斜支持。

凝心聚力 全力以赴攻坚克难

10月,省工商局提出开展“大干80天,全面完成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活动后,全省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以一天也不放松,一刻也不懈怠的劲头,强力推进扶持发展工作。

通过召开党组会、专题会、调度会等方式,要求全系统以深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为统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把责任扛起来、担当树起来。

明确由省工商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牵头包保一个市州的工作,以开会、发通报、打电话、实地督查等各种方式,切实盯住人、盯住责任、盯住进度。10月以来,对各地扶持进度开展多次督查,特别是重点针对进度滞后县区开展定向督查。同时,积极与省纪委驻局纪检组协调,将扶持任务纳入省纪委驻局纪检组对全系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重点监督范围。

在省主流媒体通过刊载政策文件、播放宣传片、开展政策解读等多种方式,力争让每一个微型企业都愿申请、能申请、会申请政策扶持。特别是通过政务大厅发、逐户打电话告知、上门走访送等方式,制作发放了20万余份政策申请“明白卡”。

自觉对标对标,明确时间节点,推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制度,建立“日制度、周通报”的调度机制,抢抓时间,千方百计把扶持速度拉起来,把延缓进度抢回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全面压实从严治党责任,堵塞管理漏洞,打造“数据铁笼”和“权力铁笼”,构筑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廉政“防火墙”。

余庆县

劳动者人生更精彩

3年前刘燕大学毕业后在家乡余庆县的工厂打过工、在公司做过推销,一天到晚为生计奔波。

一次偶然机会,她路过余庆县工商局白泥分局时,一名工作人员递给她一张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创业宣传“明白卡”,没想到,人生的另一扇大门就此打开。

当时,刘燕并没有仔细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顺手将“明白卡”放进了口袋里。回到家后,细细阅读资料,了解办理微型企业的流程,创业的念头在她脑海中闪现。一番思想斗争,刘燕决定创业。

在工商工作人员的分析和推荐下,她看准了余庆县的汽车销售行业。目标定了,开始筹资、规划、选址、建厂等一系列工作。

创业过程中,刘燕经常东奔西跑,工作到半夜。还要默默忍受家人的不理解和客户的拒绝。但她坚信,再苦再累也不放弃。2013年,她创办了余庆县新鑫汽车销售服务业公司。

作为公司负责人,刘燕虽然工作繁忙,但是不敢放松学习,积极参加工商等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派员工外出学习经营理念,对市场进行调研。如今,公司逐渐走上正轨,开始小有赢利。

3年的打拼让她明白,创业就如同做人,处处要做到诚实守信。

一次,一名遵义客户在朋友的介绍下到她的公司买了一台车,在如实告知消费者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后为他争取了相应补贴。客户得到了实惠,对公司的诚信服务赞赏有加,口口相传,公司销售业绩节节攀升。

今年,刘燕的公司成功申请获得了贵州省“3个15万元”微型企业扶持政策,享受到4.5万元财政补助资金,还带动4人就业。3年来,公司的销售业绩已经达到600余万元,向国家缴纳20余万元的税金。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作为县里扶持微型企业的妇女代表,刘燕的目标是带领身边妇女共同致富,把自己的经历和在创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告诉身边姐妹,让她们也能自力更生、自主创业,为社会作出贡献。

西秀区

自主创业信心足

2007年,贵州省虹山轴承总公司破产改制,由浙江省天马集团收购重组,原有的1000多名职工当中一半人一夜之间成为下岗失业人员,方亮便是其中一位。

下岗之初,面对家人期盼的眼神和生活压力,方亮苦苦思索,没有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铁饭碗”,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方亮曾到几家企业应聘,然而40多岁的人,打工的道路异常艰难。为此,他迷茫过。“我在企业干了这么多年,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什么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凭借自己的力量闯出一条新路来。”方亮说。

方亮和同时下岗的同事进行沟通,自主创业并带动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思路很快在他脑海中形成。他来到西秀区工商局进行咨询。工商干部热情地接待了他,向他详细讲解了微型企业的申办条件、扶持政策及申报流程等,鼓励他利用懂技术、懂管理的优势,选准创业项目,把握时机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在工商部门的鼓励支持下,方亮提振了创业的信心,很快确定了发展方向,登记注册了安顺虹特滚珠丝杠有限公司。“我多年的创业梦想在政府的好政策以及工商干部的帮扶下终于得以实现。”方亮谈及创业经历时感慨地说。

这是安顺市西秀区落实贵州省“3个15万元”扶持发展微型企业政策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实施以来,西秀区工商局充分发挥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与小微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综合发挥商标、广告和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服务、市场规范、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质押担保登记服务、竞争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等职能优势,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今年8月份,为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出台的《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方案》,西秀区提出扶持双创,努力做到“两手抓”,既一手抓“存量”,鼓励支持大型个体工商户转型成企业,办理成有限责任公司;一手抓“增量”,重点关注双堡镇东屯乡、杨武乡、七眼桥苗岭屯堡古镇、北街欢喜岭市场、东关嘉和市场以及旧州镇黄腊乡,整体推进这几个地区的微企企业发展。

针对安顺虹特滚珠丝杠有限责任公司在初创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西秀区工商局通过“一对一帮扶”“零距离服务”等措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该公司逐步走上了正轨。如今,安顺虹特滚珠丝杠有限责任公司已由最初的6名员工发展到现在的28名员工,由开办时的5台加工设备发展到目前拥有车床、铣床、镗床、外圆磨床、内圆磨床、丝杠磨床和丝母磨床等现代化加工设备30余台,并配备了检测仪器等。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该区已发展小微企业2798户,较去年同期增长44.35%。

碧江区

糕点作坊的成长路

三年前,在铜仁市碧江区一个角落里,一家糕点作坊的老板和工人们一起兢兢业业,一心只想做好蛋糕,稳定当时拥有的销售渠道。

三年后,这家糕点作坊摇身变成了碧江区最大的糕点生产企业。“老板”陈美丽变成了“老总”,员工也从几个人增加到50人,占地面积更是从几十平方米发展到1500平方米。

仅仅三年时间,这家糕点作坊不断做大做强。陈美丽坦言,这条发展之路,得益于“3个15万元”微型企业扶持政策的支持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2013年6月,通过碧江区工商局的帮助和支持,陈美丽获得“3个15万元”微型企业政策扶持资金5万元,并正式将自己的糕点作坊变更为铜仁市碧江区善美源味食品厂。

作为碧江区第一家专业从事糕点、月饼加工的食品生产企业,如今,该厂的业务销售网点遍布省内外,产品销往省内外各地超市及学校。

除了多年来的从业经验,陈美丽丰富的管理经验也是裂变原因之一。

在经营决策方面,实行扁平式管理,信息传递迅速,管理决策高效,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快速抢占市场;在成本和费用控制方面,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严格控制成本,并通过改善工艺、改良设备优化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当然,食品厂能建立这样安全、健康的平台,靠的不仅仅是十几年的经验。”陈美丽直言,最关键的是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先后出台意见对入驻食品产业园区的企业从政策、税收、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扶持。

同时,碧江区工商局还积极指导和帮助入园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物品条码、QS证、名牌申报和特种设备相关手续等事宜,并引导企业申报了“3个15万元”扶持微型企业政策。

目前,陈美丽的食品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从原材料、包装材料到产成品都制定了严格的检验标准,严把质量关。

精艺的技术、良好的素质、先进的设备、规范的管理,铸就了食品厂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由于该厂生产产品齐全、保质周期短、未添加任何添加剂配料,保证了食品的质量和口感,逐步树立了行业标杆,深受广大市民的喜欢,市场道路越走越宽阔。

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拥有全自动糕点生产线3条,全自动夹酱包装生产线4条全自动控制发酵间80平方米,自动压面机、和面机、月饼成型机及自动包装机各1台。日生产设计能力6吨,年产值2000余万元,固定资产已达650余万,实现年产600吨面包、蛋糕、月饼三条生产线的生产规模。

这条路,是成功之路,让更多小作坊也看到了希望。目前,碧江城区已有5家小作坊主动申请加盟陈美丽的食品厂,真正走出了一条资源整合、抱团发展的道路。

道真自治县

家乡创业路宽广

2012年春节,在外打拼13年的佘加旭,放弃了在江苏省某电子科技公司的优厚待遇,携家带口回到自己的家乡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创业。他用20多万元的积蓄在县城郊区药房罐租下3间民房,创办了金林电子加工厂。

“有人在药房罐办了一家电子加工厂。”“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了。”一时间,佘加旭创办电子加工厂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不少人关注。

创业的艰辛,佘加旭体会得最为深刻。创业之初,由于资金需求量很大,他的积蓄很快就用完了,但厂里一些关键设备还没有着落。正在佘加旭一筹莫展之际,贵州省出台的扶持发展微型企业优惠政策解了他燃眉之急。

2012年3月,道真县工商局的工作人员上门宣传我省出台的扶持微型企业政策。“真是雪中送炭,我当时眼前一亮终于看到了希望。”回想当时的情形,佘加旭感慨地说。在工商干部的帮助下,佘加旭把金林电子加工厂转型升级为微型企业,并获得微型企业扶持贷款。有了这笔资金,这家带动3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电子加工厂逐渐走上了正轨,由于佘加旭经营有道、管理有方,转型当年金林电子加工厂就实现产值超过110万元。

“为做强做大企业,带动更多返乡农民工就业,扩大经营规模成为像金林电子加工厂这样的微型企业在发展中的必经之路。”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在扶持工作中,要帮助微型企业解决资金、厂房、设备等诸多难题。”

2013年年初,道真县上玉工业园区为金林电子加工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在工商部门的牵线搭桥下,上玉工业园区管委会全力支持微型企业入驻园区,并在厂房租赁等方面给予优惠。佘加旭的金林电子加工厂正式更名为金林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入驻上玉工业园区。

从当初不足100平方米的生产场地到如今拥有超过7000平方米的标准生产车间,佘加旭倍感珍惜、信心十足。“入驻园区后,我们当年就完成产值600多万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佘加旭说,“从当初返乡创业,到如今拥有一家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离不开工商部门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我们有信心把企业发展得更好更强。”

目前,佘加旭再次扩大生产规模,增建生产车间4个,购进测试电感、耐压、阻抗、绝缘以及全自动电脑绕线机、焊锡机等设备200台(套),并拥有实用新型专利8项。2015年,金林科技有限公司逆势发展,年加工生产电子元件3亿只,产值超过3000万元。

西秀区

贴心帮扶困难群众创业

在西秀区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园,游时刚和他创办的微型企业贵州省安顺市黔艺贝纺织有限公司经过工商部门两年多的扶持发展,公司在省内外拥有销售网点达到842个,带动就业153人,其中吸纳32名残疾人再就业,解决36名精准扶贫对象就业。

10多年前,从四川来到安顺务工的游时刚和众多外来打工人员一样,感到一片迷茫。也曾想过通过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可是举步维艰。

正当他焦虑之时,安顺市西秀区工商局向他宣传我省扶持发展微型企业“3个15万元”优惠政策,鼓励他积极创业,选准项目从事生产经营,把握时机走上创业发展道路。

在工商部门的政策宣传和鼓励支持下,游时刚坚定创业的决心,着手进行厂房选址的实地考察和租用、生产设备及原材料的洽谈和采购,以及创业资金的筹集,将厂房选在玉碗井东瓦窑村一民房内。

2014年5月,在工商部门的贴心帮助下,贵州省安顺市黔艺贝纺织有限公司快速拿到了营业执照,主要从事床上用品、棉絮加工销售。成立之初,厂房仅120平方米,带动就业6人。

西秀区工商局将其列为重点扶持对象之一,通过定期、不定期上门帮扶指导,增强了游时刚的创业信心,并于2014年6月协助游时刚和他的公司顺利通过微型企业创业评审,获得政策扶持资格。

借助政府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春风,贵州省安顺市黔艺贝纺织有限公司从创建至今,由最初的6名员工、8台技术设备,发展到现今固定员工153名(其中残疾人32名、精准扶贫对象36名)、100多台生产机器设备。

为扩大公司规模,西秀区工商局积极出谋划策,积极与区残联“牵线搭桥”,申请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公司于2015年12月顺利入驻西秀区残疾人创业园区,目前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注册资金2000万元。

自2014年5月注册成立以来,公司的发展得到当地政府及省残联的关心帮助,成功入选2016年省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企业。目前,公司在全省各地拥有销售网点816家,直销店5家,跨省销售点26家,日产棉被1300件,每月生产总量达到3.2万件,月销售额达到512万元。

“在未来三年内,公司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人就业,让更多人享受政府政策带来的实惠和好处。”游时刚郑重承诺。

石阡县

“芊指岭”飘香世界

从创业初期的一口炒茶锅发展到现在拥有60余套现代加工机器,从当初的1个人到现在带动就业26人,一个微型企业华丽转身的故事,在铜仁市石阡县五德镇芊指岭上演。

10多年前,田洪玉还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主妇,命运的转机因一片小小茶叶改变。2012年7月,她成立贵州芊指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积极带领广大农民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无私帮助贫困茶农发展茶叶产业,与村民共同致富。

创业之初,因流动资金的制约而发展缓慢。是我省“3个15万元”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政策的落地实施,将一个濒临瘫痪的公司起死回生。

2012年,石阡县工商局深入企业帮扶,对田洪玉发展的产业进行规划。

2013年,贵州芊指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纳入微企的帮扶对象,公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聚合小生产、开拓大市场、创造大价值”,5万元财政补助资金解决了公司资金短缺的难题。工商部门先后为公司协调300余万元贷款,帮助解决发展所需的资金难题,为公司注入了强劲活力。这一年,田洪玉就打了翻身仗,产值达120多万元。

贵州芊指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利用,紧紧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多年的发展,贵州芊指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以滚雪球方式成为石阡茶叶企业的明星企业。如今公司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800平方米,还增加了办公大楼、化验室、加工设备间等。

一组组数据见证公司在纳入微企帮扶对象的巨变:2013年公司实现主营业收入1630.68万元,2014年公司实现主营业收入1846.44万元,2015年公司主营业销售收入2044.55万元……

田洪玉说,“3个15万元”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政策给了自己太多帮助,在石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扶下,2014年“芊指岭”商标还荣获了贵州省著名商标。

“石阡苔茶钾天下”。贵州芊指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在工商微企的帮扶下,正成为一匹茶企“黑马”,飘香世界。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