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在线云招商

贵州省林业厅召开林业产业工作座谈会

时间:2017-05-21 00:00:00  来源:网络  作者:

2016年,贵州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3127元,接近5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居民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并重,而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

我省通过构建“无偿补、贴息帮、股份投、基金引、放大贷”多层次投资融资体系,文化+金融,推动各类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项目,也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为契机,我省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目前我省旅游商品年产值500亿,其中文化产品仅占30%左右,缺口很大,迫切需要更多高质量文化产品丰富旅游业的供给。

近年来,我省民族文化与国际国内民间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在2016贵州民博会上,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等53个国家和地区的工艺大师参展。图为外籍展商关注贵州民族文化展品。 本报记者 旷光彪 芦晓娟 摄

本报记者 曹 雯

5月11日,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此届深圳文博会和往届一样,同样成为展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新成果的大平台。

近年,我省多措并举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时期,面对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压力,特色文化产业比较弱小,新兴文化产业需要大力培育的产业现状,以“十大文化产业园”“十大文化产业基地”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产生明显的拉动支撑作用。

据统计,2013年至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单位总数增加了30%,全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速20%以上,其中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8%,向着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砥砺前行。

"十三五"开局,贵州又精心谋划文化旅游融合、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园区及综合体建设、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四大工程",具体研究落实重点文化产业项目46个,预计总投资1200至1400亿元,涵盖了"园区(基地)、街区小镇、重大项目、续建工程"四个类型。文化产业亦为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添砖加瓦。

2016年,贵州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3127元,接近5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居民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并重,而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我省文化产业显现出的强劲的市场活力。

完善顶层设计

创新金融服务

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文化供给侧改革。近年来,在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过程中,贵州培育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市场主体,在省级层面构建形成了报业、期刊、广电、出版、演艺、影视、互联网、文化创意等产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格局。到2016年底总资产近170亿元,成为引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之相适。2016年2月,《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印发实施,对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进行战略部署,要求提升发展文化产业,并首次提出把文化产业发展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6年5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对“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工程”“大数据+文化创新创业工程”等,在文化品牌、园区建设、市场主体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除了从制度上,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近年来,探索以资本为核心促进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也在贵州取得重大突破。贵州广电网络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一张网”,并于201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实现我省文化企业主板上市零的突破。同年,坚持了十年耕耘的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我省通过构建"无偿补、贴息帮、股份投、基金引、放大贷"多层次投资融资体系,文化+金融,推动各类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项目,也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12年至2015年,全省文化类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1.6亿元、37.1亿元、64.1亿元和110.2亿元,年均增速达38.6%,高出企业贷款年均增速23.3个百分点。 为解决文化产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贵州省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联合工商银行贵州分行量身定制中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产品“文企贷”。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主任白芳芹表示,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等原因,融资比较困难,在发展的道路上常常裹足不前,“文企贷”将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困境。中国工商银行贵州分行行长陈平则相当看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他用3个“巨大”来解读:中小微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巨大、文化产品经济市场巨大。

“文企贷”由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10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基金,撬动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投入1亿元为中小微文化企业放贷,并提供优惠贷款利率及审贷绿色通道。

2016年,包括贵州黔粹行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牙舟陶瓷有限公司、贵州省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夜郎水寨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黔西南州视海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5家民营文化企业,获得首轮3340万元“文企贷”资金支持。

“多彩贵州”品牌

轻资产释放活力

从第一年的600万元产值,到第二年的1亿元,再到第二年的2亿元,这是多彩贵州水品牌授权、运营3年来的产业成绩单。十年磨一剑,倾力打造的“多彩贵州”品牌,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而从发展之初的从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到2015年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在事业、企业的双轮驱动下,“多彩贵州”品牌轻资产不断释放活力,其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被不断挖掘。“十二五”期间,“多彩贵州”品牌拉动投资40亿元;在"十三五"开局的2016年,“多彩贵州”品牌继续拉动投资超过15亿元。

不同于一般商业品牌从产品到商品再到品牌的发展过程,“'多彩贵州”首先是一个品牌概念,再与相关产业产品融合,形成不同类型的主体品牌,用品牌轻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和资源。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袁华说。

为做实品牌,近年来“多彩贵州”品牌与其相关产业,共组建了全资、控股、参股和商标授权企业36家,涉及文化旅游地产、文化旅游研究、传媒、演艺、文创、金融、旅游、网站、影业、生态农庄、酒店、全景VR、智慧旅游等十几个业态、领域,初步形成"多彩贵州"品牌集群。

将品牌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结合起来,寓无形价值于有形,以有形产品支撑无形。袁华认为,这不是简单贴牌,也不是简单的授权使用,必须深挖品牌原生态的核心价值,选择与品牌核心价值相关联的产业进行品牌培育,在培育的过程中探索品牌发展规律。

为此,集“多彩贵州”品牌总部、非遗文创孵化园区、多彩贵州风景眼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应声而起,旨在通过这个物理空间,探索搭建策划规划、创意设计、生产制作、营销推广、培训资讯、融资服务六位一体的产业链平台。同时,通过这个产业链平台对每个企业和每个产品进行六位一体的平台培育和打造、孵化,探索品牌发展规律。

2016年5月,在过去11年组团参加深圳文博会的基础上,黔深两地文改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多彩贵州非遗村”落户深圳宝安区,实现了多彩贵州品牌的对外输出。

2016年7月,“寻美贵州”多彩贵州山地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举行,从500多组参赛作品胜出100组入围最终评审,并最终实现了40%以上的产品转化率。这些富有贵州民族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在随后9月的2016年中国(贵州)国际民博会上备受瞩目。

以“文化+”战略

深耕产业融合

曾经的老厂房,如今早已变身引爆文化旅游热的影视基地。走进都匀经济开发区毛尖小镇,到处是充满民清风情的四合院、青砖房。 据了解,毛尖小镇由三线建设时期原都匀883厂搬迁遗留的职工宿舍和老厂房改造而成,是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和影视拍摄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点。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都匀经济开发区结合自身区位、生态、人文资源,积极拓展影视文化旅游产业。目前已形成毛尖小镇、梦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爱国主义教育暨影视文化小镇3个不同主题影视基地。在贵州,依托区域交通的根本改善,文化和旅游两个产业有着先天的融合条件。全省100个旅游景区中有不少全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而全省46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也有不少是旅游类的项目。无论是吉他制造的一个园区,还是影视拍摄的一个小镇,亦或是鸟笼制作的一个村寨,面具雕刻的一条街道。

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据统计,目前我省旅游商品年产值500亿,其中文化产品仅占30%左右,缺口很大,迫切需要更多高质量文化产品丰富旅游业的供给。

在习水土城这个人口不到两万的集镇上,因拥有8个各类博物馆,成为中国博物馆最多的小镇;而年销量300万把,年产值30亿元,印着“中国正安”的吉他已远销东南亚、欧美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吉他出口总量的30%。

突出贵州特色,深耕产业融合。贵州的“文化+”发展战略,不断拓展文化产业链、提升文化整体实力。

大力实施“文化+大数据”创新创业,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3年获批至今,已入驻文化科技、文化大数据等类型企业735家。包括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1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软件企业5家,创业板上市软件企业2家,新三板上市企业8家,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缴纳税金7.8亿元,初步形成了集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文化旅游、文化大数据等为一体的文化科技产业集群。

抢抓大数据发展战略机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省政府签订协议、合作共建的中国文化(出版广电)大数据产业项目(简称CCDI),包括“版权云”“广电云”以及“中国文化(出版广电)大数据产业园”三个部分,总投资200亿元左右。其中,“版权云”项目建设国家级数字版权监测服务平台,立足内容监管,探索国家网络文化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广电云"项目通过广电网络融合型技术、传播、服务、运营等体系建设,探索形成可管可控的"第四张网",推动中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融合发展。

此外,还有多彩宝“互联网+”益民服务平台、党刊大数据中心及党建出版云平台、云上贵州“媒体云”等一批“文化+大数据”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实施。

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大数据”的丰厚土壤,那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将会在大数据的富矿里活起来。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