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云招商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尽可能让客户减少寻找与寻找的负担和成本

走进园区

Enter the park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亦庄”,是北京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4月开工建设;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扩区至46.8平方公里;2010年,市委、市政府授权开发区统一开发和管理大兴区12平方公里产业及配套用地,开发区实际管辖面积达到59.6平方公里;2019年1月26日,市委决定调整开发区管理体制,由开发区统一规划和开发建设亦庄新城,规划面积225平方公里。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北临南五环,京沪高速穿区而过,距离首都机场25公里,距离天津港140公里,距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35公里,距离雄安新区110公里,处在首都经济圈核心位置,是京津城市轴的支点。

更多>>

区位优势

location advantage

【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经过持续发展,已逐渐构建了装备产业集群规模最大、全国制造能力最强、工艺平台最全、自主可控水平最高、体制创新成果显著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 【建设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推动“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建设,形成了车路云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区内集聚了百度、小马智行、新石器等40余家产业链关键要素企业。目前,示范区1.0和2.0阶段已实现既定目标,进入3.0建设阶段,已在核心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成329个智能网联标准路口,双向750公里城市道路和10公里高速公路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功能覆盖,累计部署601台自动驾驶车辆开展场景测试,总里程超过1470万公里,实现全国领先。 【高水平建设国家信创基地】 以产业链强链和产业平台强基为抓手,以龙头带动、平台驱动、生态推动、供需联动为路径,持续汇聚信创“四梁八柱”企业。截至目前,信创园已落地企业230多家,集聚了全国90%以上信息技术头部企业。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积极打造“421”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全球高端资源要素聚集。“4”是指开发区长期以来专注发展的、系统积累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2022年产值1209亿元,全市占比32.6%。汇聚中芯国际、京东方、北方华创等一批头部企业。 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方面。2022年产值2265亿元,全市占比63.2%。形成了以北京奔驰为龙头的高端汽车产业集群,建成奔驰海外的首个发动机工厂、研发中心;引进了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阿尔特工业设计中心三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方面。2022年产值836亿元,全市占比47.9%。聚集了以拜耳、赛诺菲、同仁堂、北生研、神州细胞、GE医疗、康龙化成等为代表的3500多家跨国药企、成长性创新药企、医疗器械及研发外包企业,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落地。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方面。2022年产值680亿元,全市占比24%。聚集了SMC、施耐德、ABB、金风科创等头部企业,涌现了小米智能黑灯工厂等47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贡献了中国1/3的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中国已发布285项),成为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举办地,获批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化基地。 “2”是指做优高端服务业及科技文化融合产业。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完善服务体系。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促进科技发展,打造中国(北京)高新视听产业园、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等产业园区,推动京东星宇、天工异彩等头部企业落地,利用冬奥会直转播契机,大力促进5G+8K产业发展。 “1”是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先行区。着力提升数据基础设施的规模和质效,以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和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区内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主动布局元宇宙产业,发挥应用场景示范作用,促进技术迭代和产业集聚。 【深化“三城一区”联动机制】 实施创新成长计划、创新伙伴计划,每年承接“三城”成果超150项,推动区内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756项。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白菜心工程”累计实现47项关键技术突破,完成20余项关键工艺、配方、系统和软件研发,支持企业勇担国家和北京市重大专项。用好“科创二十条”,鼓励领军企业围绕车规级芯片、量子计算、细胞与基因治疗、元宇宙等前沿科技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出台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88家市级研发机构建设运营。打造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做实企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机制,引育“专精特新”企业562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在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一。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1148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75件,是全市水平的3.6倍,领跑全国开发区。近五年来,开发区共产生新技术494项、新产品627项,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多项技术产品赶超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完善】 聚焦锻长板、补短板,搭建全市首创的“概念验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样中心-中试基地”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打造“龙头企业+孵化”的融通型特色载体。加快推动企业“小巨人-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梯队建设,上线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运行融通发展平台,打造13家国家级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打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孵化链条。探索“科创+产业+资本”发展路径,建设专业化园区和产业服务平台,精准匹配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的空间、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厚植创新创业土壤,建成国家级科技服务器5家、产业研究院9家、经营性园区和特色园区34家、24家创新中心、14家中试基地、59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完善科技资金管理机制,出台“科创资金”等专项政策,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获批中国科协“科创中国”试点园区、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创新型企业加速成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868家。持续推进“亦庄创新发布”机制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创新交流活动,强化科技博览、公共路演等功能。围绕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制定实施中关村亦庄园改革提升方案,推动亦庄园扩大到新扩区域,推广应用远期约定采购、先使用后付费等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开展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建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实施法人负责制、包干制、负面清单。复制推广“揭榜挂帅”创新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采用产品定制化研发等模式,为首台套产品提供应用场景和试用环境。

更多>>

重点产业

Key industries

新闻资讯

News

  • 园区要闻
  • 数说园区
  • 招商项目

投资指南

Investment Guide

优惠政策

Favoured policy

专业团队全程为您服务

提交